APP下载

基于陕西部分高校的工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2017-05-30詹宇梁静党小勇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科

詹宇 梁静 党小勇

摘 要:通过对西安部分工科院校已就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这些学校学生就業较集中的部分公司进行的现场访谈,分析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学生的在校教育对其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超过80%的工科毕业生就职于私(民)营企业和外企,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国企和事业单位,近三分之二的人满意于当前的工作。70%以上的人认为在校所学能满足工作需求,而在校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对以后工作影响较大的因素。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工科;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024-03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o graduates from some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Xi'an and live interview to some companies which hired relatively more graduates from these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d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education to their employ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engineering college graduates worked at private enterprises or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Compared with the male graduates, the females were more inclined to work 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Nearly two-thirds of these graduate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current work. Over 70% of the respondents thought what they had learned in college could meet the need of their jobs, while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were thought as two mor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heir jobs.

Key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ngineering; employment

高等教育大眾化使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9年-2015年我国高等学历教育毕业(含研究生、本科生、成人本专科及其他各类高等学历教育)人数以每年3.4%~7.1%的速度增长(表1),6年时间内毕业生涨幅达到33.8%,形成了“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年”的现象。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分析[1-4]。

本文以陕西省工科院校已就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工科院校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同时对在陕西瑞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莱德燃气仪表有限公司、西安西驰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艾默生科技资源(西安)有限公司等公司工作的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现场和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5份(男女生比例为330:165),有效率为82.5%。通过对问卷和现场调研情况的分析,了解陕西省工科院校已工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其与在校培养之间关系,以期对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一、工科毕业生的工作现状

(一)就职单位性质

如表2所示,在各类单位就职的工科院校毕业生人数存在显著差异(x2=46.47,P<0.01)。在所有参与调研的学生中,80.6%的就职于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党政事业单位分别有13.3%和4.2%的人,自主创业的群体较小,仅3个男生。在各类就职单位中,男生与女生的取向也有不同:男生更趋向于私(民)营企业(40.0%)和外资企业(47.3%);女生在私(民)营企业中就职的最多,占45.5%,其次是国有企业(23.6%)和外资企业(21.8%);在另有7.3%的女生选择党政事业单位,远高于男生的2.7%。表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方向,女生较男生更青睐于相对稳定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

(二)工作满意情况

所有参与调研的工科院校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x2=381.08,P<0.01)(表3)。61.8%的人表示对自己当前的工作“非常满意”或“满意”,32.1%的人感觉“一般”,另有6%的人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单位效益与发展潜力”和“单位性质与规模”是被调查者对工作单位满意主要因素,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4.2%和19.4%(图1),12.7%和10.3%的被调查者对工作单位满意的因素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专业对口”,各有7.3%认为“培训及提职、晋升机会”与“薪酬与福利”是自己对工作满意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有6.1%的人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和有跳槽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单位的效益和发展规模是工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人的发展空间同样也决定着其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工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与工作的符合程度

(一)在校教育对工作的满足程度

由表4可知,分别有77.6%和73.9%的人认为在校所学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知识”“完全”或“基本”能满足工作需求;在校的“基本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的养成对工作的满足程度则要大得多,特别是基本能力,其满足程度达到87.3%。从得分率来看,工科院校毕业生在校“知识结构”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得分率明显低于其“基本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由此可见,受访学生毕业的工科院校均较注重实践教育,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获益高于专业知识的教育。

(二)在校活动对工作的影响

高校教育目標的实现是要靠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校园文化熏陶与社会实践锻炼等环节综合完成。从图2可以看出,各教育环节对工科学生工作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23%~24%的人认为,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人际交流”能力最能影响自己以后的工作,18%~19%的人则认为“基础理论”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对毕业生的工作影响最大,而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及学生干部经历对自己工作影响最大的人仅占到6%~7%。由此可见,在高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及人际交流能力的养成是影响今后工作主要因素,基本理论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以后的工作。

三、调查结论与启示

我国工科院校毕业生专业分布广、数量多,并且存在工科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与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毕业生的供需矛盾[5]。本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分之四的工科毕业生就职于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程艳旗等[6]调查的就业趋势。本文还发现,工科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效益、发展规模及个人发展空间是影响其对工作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同样也应该是其就业选择的主要依据。由此,工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主要导向完善学校就业指导体系,以缓解毕业生就业意愿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调查群体中,仅有不到1%的人选择自主创业,且全部为男生。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来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较大空间。

女工科毕业生就业难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就她们的就业状态、就业准备、就业意愿及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7,8]。本文通过对已就业的女工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就职于私(民)营企业的女性在比例上与男性相当,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女性选择相对稳定但求职难度较大的党政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在比例上达到男性的三倍,可见就业取向与工科女性就业难有一定的相关度,因此,高校在培养和就业指导过程应充分考虑工科女生的就业取向,正确引导,以使成功就业。

倡导“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教育的高校是学生与社会的桥梁,对毕业生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调查发现,超过70%的工科毕业生认可在校教育,且认为在校的“能力养成教育”较“知识学习”更能满足今后工作的需求,仍有五分之一的人觉得在校教育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尤其是专业知识的欠缺,这也可能与被调查者是否对口专业就业有关系。调查结果还显示,工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及人际交流能力的养成对今后工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基本理论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因此,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要关注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通過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课程,完善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体系,满足市场需求。另外,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及早做好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等实践途径了解社会需求,锻炼自己,以提高其的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工科学生进行培养,加强学生的能力养成,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解决工科毕业生就业难与社会用工难的矛盾;学生亦应及早定位,加强专业、实践、社交等就业能力的养成,以提高就业质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石建莹,李茜,李亚绒.西安市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研分析[J].西安社会科学,2009,27(2):149-151+156.

[2]夏维鹏.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3]李国佳,陈兵兵.浅析工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11:239.

[4]卢倩.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从3000名大学生应聘清洁工谈起[D].河南大学,2013.

[5]陈巧玲,徐敏,许志山.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5(4):142-144.

[6]程艳旗,张幼铭,王富荣.近十年工科大学生就业流向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6:44-46.

[7]贾丹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河南部分工科院校为例[J].高教学刊,2016,9:40-43.

[8]黄萃,朱伟华.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科教导刊,2016,

4:164-165.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