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智慧旅游实验室架构
2017-05-30韦俊峰
[摘 要]与传统旅游实验室相比,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的智慧旅游实验室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功能、实验室布局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文章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在明确实验室建设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的4大分中心:智慧旅游管理工程实验中心、民族旅游产品研发创新实验中心、数字景观实验中心、民族文化景观大数据中心。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实验室;实验室架构;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6-0079-04
一、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的政策依据及特点
(一)智慧旅游政策演进及发展趋势
以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的颁布为标志,旅游业开始逐渐全面融入国家战略[1],旅游信息化和智慧旅游发展理念也开始得到政府重视和支持,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慧旅游相关政策文件和专项规划。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而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中,国家旅游局确定了33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2个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在智慧旅游发展格局全面铺开,信息化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效益初步凸显的背景下,2014年,全国旅游主题年被确定为“中国智慧旅游年”;2015年,国家旅游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2017年,《“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提出了“信息服务集成化、市场营销精准化、产业运行数据化、行业管理智能化”的发展目标。
第二,支持信息化消费。特别是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文件明确提出“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而国家商务部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给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提供了政策利好。
第三,智慧旅游发展的技术基础。目前,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智慧旅游相关技术基础得到了大力发展。而就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场景而言,《“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10类技术:人工智能(AI)、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云计算(CC)、大数据技术(BDT)、计算机仿真技术(CST)、电子支付(EP)、物联网技术(IOT)、移动物联网(MI)、社交网络(SNS)、可穿戴智能设备(WD)。
(二)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的新特点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批旅游信息化领军人才的目标,可见高校在智慧旅游建设中扮演的连接政府和产业的桥梁作用已进入到政府决策层面。智慧旅游作为新生事物,从培养旅游管理类人才的智慧旅游理念,提高智慧旅游理论素养和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层面上而言,高校智慧旅游实验室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虽然旅游职业分类仍不完善,旅游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体系仍不完善(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造成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模糊,但相关政策为高校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已提供了一定建设依据和要求。智慧旅游在创新旅游新模式,扩大旅游新供给、拓展旅游新领域、打造旅游新引擎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全体系的特点[3],决定了实验室建设与传统旅游实验室相比具有很大不同,以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为例,其新的特点或要求主要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
其一,智慧旅游实验教学。除了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以及专业基础课之外,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还需要院系建设智慧旅游概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网站设计与制作、数据挖掘与旅游大数据分析、旅游网络营销与策划等专业核心课,以及数据库技术与旅游应用、智慧旅游与3S技术运用、物联网技术与旅游业、智慧旅游管理、虚拟旅游与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发展概论、前端Web技术与旅游应用、互联网旅游企业商业模式等专业限选课。特别是针对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以及旅游资源的技术承载与创意转化薄弱的劣势,民族地区地方高校还应开设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课程。而智慧旅游实验室则要为以上相关课程的进行提供技术、场地、设备、人员支撑。
其二,智慧旅游实验室功能。智慧旅游的技术性、应用性、融合性、创新性等特点决定了与传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实验室建设在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其一,面向智慧乡村、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4大板块,智慧旅游实验室应设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项目规划与施工等模块,为智慧旅游课程体系提供教學支撑;其二,智慧旅游实验室应设计“师生同创”机制,特别是智慧旅游项目规划与施工模块应融合大学生智慧旅游旅游创业功能,实现项目研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融合。
其三,智慧旅游实验室布局。除了校内实验室之外,智慧旅游实验室还应重点建设校外实践创新基地。智慧旅游校外实践创新基地是开展“产学研创”四位一体教研实践的最佳载体。如桂林理工大学与桂林龙脊旅游公司合作建设的龙脊景区综合实践创新基地(属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主要包括按照世界旅游组织标准建设的民族旅游观测站、按照智慧景区标准建设的龙脊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标准建设的旅游文化创意工作室3大内容。项目建成后将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风景园林及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提供“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综合实践平台。预计年均接受实习师生1000余人次,新增创新实践项目10项以上,显著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项目也能进一步促进当地社区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
二、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智慧旅游实验室架构
(一)目标定位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智慧旅游实验室的建设,应在把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地方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建设进程中去。桂林是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广西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当前,桂林智慧旅游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如桂林于2014年2月24日举行了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交流会;2015年12月,桂林旅发委组织研究桂林智慧旅游标准体系;2016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气象局印发《桂林市气象局智慧旅游气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同年,由桂林市旅发委全力打造的桂林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和“三网合一”(桂林旅游政务网、桂林旅游品质保障网、桂林市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网融合于桂林旅游网)项目先后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桂林市旅游信息产业全面升级,加速迈入“智慧旅游时代”。而2012年“驴妈妈”与桂林合众旅游合作上线的“合旅行”旅游交易平台,以及2016年,阿里旅行与桂林市的“未来景区”合作,则是智慧旅游产品开发的两个典型案例。另外,《桂林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强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推进智慧旅游试点示范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积极融入桂林旅游信息化发展需要,于2017年9月与桂林市旅发委签署了智慧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议利用各自在智慧旅游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桂林市智慧旅游建设和旅游人才培养。在教学改革方面,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置了智慧旅游管理方向,该方向的开设开拓了广西乃至全国的旅游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创新之先河。在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目标定位方面,桂林理工大学形成了清晰的思路。第一,不局限于智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是以智慧旅游为理念和主线,面向全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风景园林3个本科专业的学生,凸显智慧旅游管理、民族旅游及民族景观特色,形成学院自身的实验教学特色和产学研优势,将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区域旅游实验教育教学中心。第二,以智慧旅游实验室为平台,引导旅游创新平台、创客空间、创新基地等旅游新型众创空间发展,突出“师生同创”机制。
(二)架构内容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实验室下设酒店管理实验室(“雅诺”主题实验餐厅、茶艺厅)、虚拟仿真实训室、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民族旅游实验室(少数民族展厅)、风景园林模型车间、旅游管理案例实验室、生态旅游规划实验室、旅游规划实验室、电子商务室等9个功能实验室。从实验室数量、设施、功能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智慧旅游人才培养需要和教师教学科研需求。面向桂林市智慧旅游建设需要及实验教学实际,桂林理工大学的智慧旅游实验室,应重点建设以下4大分中心。
1.智慧旅游管理工程实验中心
智慧旅游管理工程实验中心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旨在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旅游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智慧旅游管理、营销和服务能力的新型旅游人才。中心基本架构包括旅游目的地创新平台(含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管理三大实验室)、旅游大数据平台(含旅游数字图书馆、旅游舆情监测实验室、数据管理实验室)、旅游创新创业园区(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实验室、APP用户体验实验室、旅游文化展示实验室、农家乐体验实验室)三大模块。
2.民族旅游产品研发创新实验中心
以融合创新、特色发展为理念,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以“提升旅游产品研发水平,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强化旅游经济功能,服务旅游科研和教学”为宗旨,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到2020年基本建成集旅游新产品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展示、推广为一体的具有广西民族旅游特色的科研、教學和创新创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
实验中心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休闲度假、旅游商品、策划创意等旅游产品研发创新工作:(1)休闲度假:主要从事生态、文化、温泉、乡村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业态开发、运营模式等研发,引领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2)旅游商品:主要从事旅游纪念品(饰品、节庆礼品等)、旅游用品(旅游服装、旅游食品、酒店用品)以及民族旅游土特产品等研发创新,完善地方旅游产业链条建设;(3)策划创意:主要从事旅游品牌设计、旅游形象创意、旅游营销策划、旅游广告宣传、旅游商品包装等研发创新工作。
3.数字景观实验中心
“数字景观实验中心”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应用型园林人才为目标,以“景观直观化、分析科学化、空间动态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为纲要,实现“虚实结合,先进性与传统内容相结合、创新性与一般性相结合”。实践环节上所做的调整包括增加实践课时、增加实训能力要求、增加实习环节,这种调整对智慧实验室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智能协同和动态信息共享提出更高要求,不断建设完善的数字景观实验中心将能为人才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硬件基础。
4.民族文化景观大数据中心
以建成国家级西南地区民族博物影像中心实验室为目标,前期初步建成民族学影像实验室,并实施实验研究。实现一次性能够容纳30人同时进行民族旅游、民族景观、民族文化等系列影像数字化、信息化田野调查和实验研究使用。后期建成西南地区民族博物影像中心实验室,并实现校内外开放。与其他相关人文社科和理工类学科博物馆、展览馆等,共同构成学校高档次、高品质、高质量、深内涵、特色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和实验室群体,并初步成为内外全面开放或半开放的重要景点和实验研发中心。产生一批与西南及东盟“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相关的民族学影像实验项目研究成果。在学校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加实训能力、实习环节,调整对旅游学院实验室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将智慧旅游和民族文化的大数据结合在一起,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建设完善的智慧旅游管理工程实验中心、旅游产品研发实验中心、数字景观实验中心、民族文化景观大数据中心将能为人才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硬件基础。
三、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保障
智慧旅游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资金、管理体制、培训、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等保障体系的建设。第一,智慧旅游实验室人员应积极参与面向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智慧旅游标准化研究。标准化工作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应联合政、产、学、研各界,研究提出桂林智慧旅游建设的技术参考模型、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理清标准体系框架,满足应用需求。第二,实行教管分离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第三,加强对智慧旅游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第四,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看待,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智慧旅游实验室的建设应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推动文化、旅游和科技融合,促进旅游业向高端、高品质方向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端智慧旅游人才为旨向。应依托智慧旅游管理工程实验中心、民族旅游产品创新研发实验中心、数字景观实践中心、民族文化景观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以智慧旅游资源聚合与数字化、智慧旅游产品服务运营机制及模式研究、游客互动体验与个性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智慧旅游管理工程实验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围绕地方智慧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技术标准以及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方面取得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理论及技术成果,为支撑地方智慧旅游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郝康理,柳建尧.智慧旅游导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3]张琴.基于旅游体验的南京智慧旅游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韦俊峰,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旅游,旅游规划。
[责任编辑 方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