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重要学术成果
2017-05-30李学林曾文星
李学林 曾文星
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的奇迹。在这一奇迹的背后,却长期存在着对经济学理论滞后的批评。另一方面,当中国上升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以后,有的西方学者又来抢夺中国经济成就的理论话语权与解释权,把这一切说成是在中国采用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结果。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在中国摆脱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影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经过不断进行总结,已经正在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突破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新理论的指导,才使我国经济实践能够长期取得惊人的成就,让那些唱衰者们的预言频频落空。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理论表现形态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还远未成熟。在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新的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面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善成为我国经济学研究者们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作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度重大项目的主要成果,由李后强、蓝定香、胡学举等编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与思考》一书,就是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而产生的一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重要学术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与思考》一书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第一,该成果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在该成果的研究者看来,这一理论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自身需要与推动中国经济实践发展的需要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揭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探索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建立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经济理论与实践所留下的经验教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对发展我国经济的独创性理论观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成果的研究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划分为“初稿”阶段(1978-2012年)和“定型稿”阶段(2012年至今)两个历史时期,对其发展历史的描述较为精当。其中,又把“初稿”阶段细分为改革“大一统”计划经济的“破旧阶段”(1978-1984年)、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立新阶段”(1984-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1992-2002年)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阶段”(2002-2012年)等四个阶段,线索清楚,对各个阶段特征的概括恰如其分。
第二,该成果深入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能否成立,就在于有无鲜明的基本特质。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对此,该成果的研究者对其基本特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成果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等方面,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质。这几个方面的特质,实际上就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等视角,准确地把这一理论中的“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特征都揭示出来了。这就令人信服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主流理论的根本性区别,有利于增强我们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理论自信。
第三,该成果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该成果研究者条分缕析,从共同富裕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市场化改革、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发展理念以及国家经济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对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新成果进行精心的提炼、整理和准确的解读,全面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容。在写作的结构安排上,研究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该成果的重点,相关文字占一半以上的篇幅。从内容展示的详细程度可知,研究者们是花了很大功夫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叙述,逻辑严谨、学理性强,已经初现一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雏形。该成果在内容展示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为经济学研究者们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四,该成果科学地展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封闭的、完成形态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是经济学研究者们必须加以关注的重要问题。该成果强调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原理,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和基本原则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还要在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实践、关注与研究重大前沿问题等途径中实现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最后,还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经济实践,不仅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完善这一理论体系。
该成果研究者们还以宽广的视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问题放到国际范围来进行考察。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立足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还应该研究分析国际经济问题,提供国际经济协调的理论支撑,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研究者们主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践,也体现了对不断开拓这一理论的新境界的高度自信。
总之,该成果是一部探索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前沿问题的力作。从这部34万字著作的学术水平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研究者们“希望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努力”的目标。研究者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一颇有难度的学术成果,显然是可喜可贺的。
当然,从写作上来看,本书也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直接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列为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的结构安排,似乎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其中的“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虽然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毕竟主要还是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因此,这些内容应该如何更为恰当地表述出来,还是值得考虑的。
(责任编辑 付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