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动画课程的科教融合

2017-05-30汪俊琼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三维动画一带一路

[摘 要]三维动画工人培训的教学模式亟待革新,科教融合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自我突破、开拓创新的机会,成为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源动力。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发展背景,发掘传统文化艺术素材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成为三维动画课程科教融合实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三维动画;课程;科教融合;“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6-0045-04

一、引言

发展中国动画产业与动画艺术,离不开动画教育和相关人才的培养。进入21世纪,动漫相关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在各个院校。而今,发展了十数年的动画教育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动画教育教学体系;二是动画人才的培养该走向何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英、叶风等人在其撰文中强调动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建立完善的动画教育体系来培养优秀的动画人才[1]。也就是说,动画的教育教学体系应该为人才培养服务。接受教育就要上课,上课就必须有“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终端手段[2]。所以,课程是人才培养环节中最原初应该受到重视的根本。冯博琴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6大要领:核心是教学内容,基础是实验环境,根本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里程碑是教材建设,标志性成果是教学质量。从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角度,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所使用的教材、教学的软硬件环境都很重要,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培养出怎样的人才,这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科教融合为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思路。兰州大学校长王乘在其《“教”“学”三变》思考中认为,科教融合试图改变传统教育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不再是“简单地把公共知识传播与学生个人知识建构等同起来”,而是重视“对课堂内容延伸性的思考和探究”,“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局限于知識的单向传输,而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强调对学校学习方法、学科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能力等的培养”。同时他还提到了教材,认为教师有必要在教材之外补充大量的前沿的教学资源。孙淑琴等人试图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教学与科研互动的课程实践模式,包括将前沿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以教学、科研、实践为主线来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实施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3]。这些探索对三维动画课程的科教融合改革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二、三维动画教育科教融合现状及启示

我国的三维动画基础教学始于21世纪初,是以基于3ds max、Maya等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三维动画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面向影视文学、电脑设计、广告等专业开设。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和三维动画的普及,对三维动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对应地,教育需求也越来越大,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国高校三维动画专业教育存在如下不足。

(一)师生对三维动画课程的“教”与“学”普遍存在片面认识

数字时代,很多学生认为三维动画课程学习就是学习和掌握某个软件,教师也常常把三维动画课程上成了软件课,强制学习和灌输,忽略了三维动画作为大学课程的人文特性和科学研究特性。三维动画软件只是工具,在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三维动画的人文背景和研究背景常常被无视或者跳过。高校师生对三维动画课程“教”与“学”的片面认识亟需纠正。

(二)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不和谐

教学与科研的不和谐表现在较多方面,如个人精力有限无法兼顾、职称晋升依赖科研成果、学生背景和水平不一带来的种种问题。相对于传统学科课程,三维动画课程的开设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点,一般面向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讲授与实训环节在授课中缺一不可。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在融合过程如何实现和谐发展,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重要课题。

(三)国内三维动画创新型高端人才严重不足

伴随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荣耀出世,国人对国产动画的信心又回来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产动画意图振作繁荣,却难于真正进入国际视野。国产二维动画发展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尚未理清,好莱坞三维动画已经进入我国观众视野并占据票房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国产三维动画的蓬勃发展。纵使《大圣归来》获得不俗票房,三维动画研发仍然是显眼的软肋。从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情况看,国内在三维动画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这是国内三维动画高端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三维动画研发状况亟需改善,创新型高端三维动画人才不足。积极进行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与科研的融合研究将有助于改善此类人才的培养面貌,积极为社会输送创新型高端人才。

当前高校的三维动画基础教育受到了社会和各层次高校的积极重视,但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输出等依然是困扰相关教育群体的问题。

三维动画作为新学科的新课程,强调创新,注重实践,意欲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高端人才,其授课教师主要是没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既要发展自身,又要搞好教学,教师们该何去何从,坚守和创新之路在何方?而学生之中,有的对三维动画十分喜好,有的则毫无兴趣,有的打算毕业后投入三维动画行业,更多的则是为了修学分或者作为一种备用知识,他们又会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龚念在其文中提到三维动画作为新生学科,其教学要求给专业教师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4]:一是教学专业理论资料缺乏,在学科与学术方面缺乏完整与完善的理论积累;二是行业发展迅速,有些观念与技术即逝更迭;三是教学应用软件与硬件体系庞大,更新速度快。其中,掌握新版软件和最新的行业趋势占据了教师大部分的备课时间。同时,针对高校,软件升级还造成了财政开支巨大的问题,对硬件设备和软件投入要求越来越高。美国高校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为了节省开支,很多院校、教师想办法来避免软件的频繁升级,以缓解经济压力,他们认为政府与相关单位应该针对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给予特殊财政帮助。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三维动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科教融合作为三维动画基础教育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抛开硬件方面,仍有需要提醒广大师生注意的地方。一是警惕“教学—科研”二分思维,将科研仅仅作为一流学科的专利,而削弱甚至剥夺边缘学科的科研职能,积极建设课程团队,避免一人承担多门三维相关课程以致教师困于教学、学生囿于一面。二是广大一线教师应主动努力将教学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三是不同对象实行不同考核标准,教材要活,选用可以有侧重,提倡自编教材。

近年来,兰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在三维动画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若干努力,解决了教学课程碎片化(三维动画课程少,知识体系不连贯,概念理解肤浅)、学生设计作品单一(以往均CG插画为主,动画作品不完整)、三维动画知识扁平化(以往以基础应用为主,机械化操作为多,创新、技术潜力不足)等问题。主要实施途径体现在四个方面:专业教学系统化,以科研促教学,集中学科优势、产学研结合,提升教学研究成果。这种结果恰好回应了科教融合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卓有成效。可以说,科教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三维动画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源动力,也是三维动画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三维动画教学改革

吴冠英在动画教育改革的撰文中特别提醒广大动画教育工作者,不能将动画教育等同于动画制作工人培训,而应该尊重动画的艺术特性、重视其文化属性,培养驱动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丝路经济建设工作中,艺术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加强文化旅游、传承民族优秀传统可以并驾齐驱,面对积极扩张的新媒体,探索和发掘文化传承的数字媒体方式有着特殊的宏观意义和微观影响。三维动画教育重视创作,那么何不将三维动画的作品设计与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相融合呢?这是对三维动画课程内容建设的丰富与改革;三维动画重视技术,那么何不将三维动画的技术研发紧扣视听呈现和受众体验的新境界呢?在高校,教师岗位本身通常是教学与科研一体,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人员也不例外。从自身的职业发展考虑,教育者对课程有着强烈的科教融合期待,如前文提到的孙淑琴等人的工作一样。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受教的学生也希望掌握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创作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如此这般的科教融合期待与动力必然会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藝术文化传播与三维动画课程的融汇。作为艺术教育与科学研究人员,应积极发挥三维动画在艺术文化保护、传承乃至经济建设和决策研究中的作用,推动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经济、艺术与政治的交融和互相促进。以丝路文化为例,敦煌艺术名扬国内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数十年来它依然熠熠生辉,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文化价值。丝路文化连接欧亚大陆,民族迁徙融合,文化荟萃传承,沙漠绿洲、河川牧场、异域风情,艺术文化特色鲜明,从民俗到遗迹无不凸显自身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历史韵味。它可以为三维动画课程提供生动而深邃的教学素材,助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向型创新和外向型发展。

三维动画技术以其发掘无限可能性、方便还原真实的便捷,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漫游、视觉特效、网络游戏等领域,其视觉真实感、交互性、虚拟性、艺术性和商业性也趋于成熟,譬如,在文物保护中,可以过三维扫描获得文物的数字虚拟模型,然后运用三维动画影像方式调度三维场景对古时时空进行真实再现甚至艺术表现[5]。事实上,围绕文化传播,三维动画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动画作品《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对清代宫廷著名画作进行了趣味性和还原度极高的重现,模拟了官员上朝前私语、跪拜皇帝时的虔诚动作和姿态;电视专题片《故宫》,充分运用了三维动画虚拟技术,让观众了解故宫的历史及建筑艺术,同时带给他们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展作品《清明上河图》,利用三维动画技术进行角色创作、场景设计和动画设计,一方面保留了原作的艺术气息和灵动韵味,另一方面赋予其全新的呈现方式,从多角度带来强烈体验感,对观众重新感知艺术文化有着特殊意义;而表现敦煌莫高窟题材的动画作品《飞天》,运用三维动画手段,对飞天婀娜的姿态进行三维造型诠释,亦静亦动……对于三维动画教学来说,创作是永恒的主题,而三维动画的科研是非常适合围绕创作和应用展开的。针对动画中的飞天动态表现,陈雷结合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针对飞天帔帛的动画表现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思路[6]。此外,三维动画技术还被用于大数据的直观展示,又称作数据的三维可视化,这里三维动画成为显示描述和理解数据集的一种工具,用于三维区域分析或者特定前景目标评价,可用于处理大气、医学、核场之类的大数据,也可用于处理舆论传播、人文地理等社会科学数据。倘若在教学内容中以丝路文化为中心,将具有明显西北地域特色、民族特征和丝路文化特征的古民居建筑作为造型艺术的代表,对其进行三维造型和交互漫游传播,将给受众留下耳目一新的震撼印象。而从三维可视化的角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集合了地域上的经济、文化、艺术等各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呈现将对我们形成宏观而具体的认识以及对策作为产生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自我探索、信息加工,因此教学者应该掌握信息加工等相应的教学、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7]。三维动画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方面有独特优势[8],教学者可以运用信息空间理论下的编码、抽象、扩散若干维度充分发掘丝路文化带的传统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边学习民族艺术和历史文化,一边对其进行形象化地编码,最终通过优秀的创新作品影响受众,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传播。然而,信息的编码加工不易,需要教学者本身即拥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对民族艺术文化的关注,三维动画作为一种展示和传播渠道,可以高度融入当代流行的娱乐应用,包括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以动画、游戏甚至虚拟现实的体感形式呈现。三维动画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以文化传播为导向,以新媒体应用为发布平台,围绕“一带一路”珍贵的艺术文化遗产来组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冠英,叶风.动画教育要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J].装饰,2011(1).

[2]冯博琴,郑庆华.计算机精品资源课程建设与协同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 (8).

[3]孙淑琴,郑凡.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 (7).

[4]龚念.美国3D动画教育机制发展研究[J].美术观察,2015(5).

[5]钱柏西.论三维技术手段对文物保护的意义[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2).

[6]陈雷.敦煌飞天帔帛动画表现研究[J]. 装饰,2015(10).

[7]冯博琴.对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落地”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8]谈国新,孙传明.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6).

[作者简介]汪俊琼,女,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画艺术、动画教育。

[责任编辑 方 仁]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三维动画一带一路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中国水墨画在三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
让三维动画走进幼儿语言教学
浅谈三维动画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