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三板创新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研究

2017-05-30张晓芮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7期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

张晓芮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进行融资,但其融资后会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文章以新三板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占样本量40%左右的企业在融资后,企业绩效较融资前表现变差。因此,拟在新三板上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慎重选择。

【关键词】新三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绩效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7-0141-03

0 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是阻碍其发展过程的一大瓶颈,新三板的产生为无数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希望,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其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其面临的风险也相应较高,并且通常这类企业的规模不大,以上原因导致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通过正规商业银行筹集到大量且可持续的资金,故新三板成为越来越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筹资的首选。然而进行融资之后企业的绩效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何种变化?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总数已达到11 314家,其中创新层为1 392家,仅占挂牌企业总数的12.3%。创新层是根据一系列盈利能力等指标从基础层中挑选出的高质量、高潜力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集合,因此创新层企业代表的是新三板中相对基础层而言比较有潜力的公司。

在此之前,也有部分学者对新三板上的企业的融资绩效进行了相关研究,纪汉霖、李光辉、邢浩从财务绩效方面出发,对不同行业及地区的企业挂牌新三板后的财务绩效开展研究发现,企业挂牌新三板后出现了“IPO效应”,财务绩效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趋势。闫庆友、陶杰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绩效进行研究,并挑选出几家最值得投资的企业。在众多学者关于新三板创新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前后绩效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1 样本、指标及模型构建

1.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中小股份转让系统网、Wind资讯金融数据库等。本文的研究对象首先是来自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其次是这些创新層企业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有进行过一次或者多次融资,最终选取的样本数量为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限于篇幅的原因,本文主要以企业融资前为例描述实证分析过程。

1.2 指标选择

本文根据指标选取的全面性、代表性、实际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反映企业绩效的股东获利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成长能力方面选取了以下指标:X1为每股收益;X2为每股净资产;X3为净资产收益率;X4为总资产报酬率;X5为销售净利率;X6为流动比率;X7为应收账款周转率;X8为流动资产周转率;X9为总资产周转率。

1.3 模型

因子分析是一种利用降维思想,从众多复杂的有相关关系的指标中提取出几个主要的、综合性的主成分,并通过旋转矩阵使其具有更鲜明的实际意义,最后根据其函数得出的分数对其进行分析及排序。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如下:

X=AF+£

其中,X=(X1,X2,…,Xk)为原指标,F=(F1,F2,…,Fm)为X的公共因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为特殊因子。

2 实证分析

2.1 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

本文先使用spss17.0对相关变量进行因子适宜性分析,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见表1。很明显可以看出KMO=0.611,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统计量=303.999,单侧P=0.000<0.01,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2 提取公因子

本文提取公因子所依据的原则如下:首先该公因子的特征值必须满足大于等于1的条件,其次提取的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必须达到85%以上,同时符合以上2个条件则可被提取为公因子。通过spss17.0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符合提取公因子条件的有5个因子,它们的初始特征值均大于1,且这5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613%,说明主因子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绩效水平。

2.3 公因子命名

为使各主因子所代表的变量更加显著,本文通过最大方差正交选择法对其进行旋转,旋转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X1、X2、X3、X4、X5在F1上拥有较大的正载荷,它们反映的是企业综合盈利能力,因此可以将F1称为综合盈利能力因子。X8、X9、X10在F2上拥有较大的正载荷,它们反映的主要是企业的营运能力,因此可以将F2称为营运能力因子。X11、X12在F3上拥有较大的正载荷,它们反映的是企业的成长能力,因此可以将F3称为成长能力因子。而X6和X7在F4上拥有较大的正载荷,它们反映的是企业的偿还能力,因此可以将F4称为偿还能力因子。

2.4 企业融前后综合得分

使用spss17.0计算出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前后的综合因子得分值,部分数据见表5。

根据表5中的融资前后企业绩效综合的得分情况可知,在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10家企业在融资后绩效得分与融资前绩效得分的差额为负数,占样本量的40%,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这10家企业在新三板融资后的绩效反而没有进行融资前好。而其余的15家企业的融资前后绩效差额为正数,显示这些企业在融资后绩效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3 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新三板中创新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其融资前后企业绩效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占样本量40%的企业的绩效在融资后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新三板融资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绩效,有可能融资后的绩效表现更差。因此,本文的启示是提醒拟在新三板上筹资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慎重思考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做出科学的决策。

参 考 文 献

[1]闫庆友,陶杰.“新三板”挂牌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月刊,2014(2):13-16.

[2]纪汉霖,李光辉,邢浩.企业挂牌新三板财务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J].发展研究,2015(8):44-50.

[3]闫惠娟.关于新三板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3):1-2.

[4]王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市场融资问题及建议研究[J].会计改革与创新,2017(8):93-94.

[5]王月侠.关于科技型企业新三板融资问题的若干思考[J].财经界,2017(2):135-137.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我国新三板交易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制约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