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2017-05-30王思源王鹏
王思源 王鹏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人畜共患病的现象出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数量也越来越多,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畜共患病的问题不但影响着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生活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实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迫在眉睫,这篇文章就针对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牛羊源;人畜共患病;防控现状;讨论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27-01
1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1 滥用抗菌药
在我国的动物养殖当中,滥用抗菌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我国是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菌药很容易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2 通过血液或器官移植传播
进行器官移植很容易造成血液污染,被污染的血液会传播细菌,这也会导致人出现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1.3 出现新的病原
病原体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后来因为某种情况被人们发现,例如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另一种就是微生物通过进化,由非致病性变为后来的致病性而形成一种病毒,例如甲型H1N1、霍乱弧菌O139型等。出现新型的病毒很不容易被发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4 国际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的扩大,食品、货物在流通的同时也会使病原体得到更大的扩散,例如H7型大肠杆菌会通过污染牛肉,造成食源中毒现象等。
2 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肉类的食用也逐渐增多,因此,避免通过食用肉类食品感染相关疾病很重要,但是纵观我国的食品安全卫生情况,还不是很乐观,我们应当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保障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制度进行管理。例如在英国的动物福利法当中就制定出了牛、羊、猪、禽等动物在农场中、在运输过程中以及在动物屠宰等方面的一些条例,我国也应该完善相关的制度。我国的市场检疫力度不够,这就很容易促进疾病的扩散。除此之外,診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现象一直在影响着临床工作者们的正常工作,因此,提高检测技术和检测水平迫在眉睫。扑杀阳性动物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的同时也不符合动物福利和动物保护的整体要求,由此可见,开发出疫苗和药物来替代阳性动物的扑杀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另外,我国对于人畜共患病的相关政策和一些防控知识宣传的力度也不够,动物养殖者的法律意识还非常的淡薄,加大宣传力度也很重要。
2.2 防控措施
2.2.1预防的原则
人畜共患病和其他的疾病一样,其最终爆发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做好预防工作能够很大程度的防止其发生。做好预防工作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兽医部门要做好监测工作,良好的监测有利于及早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能够更好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其次还要控制和消灭感染动物以及检出的感染的相关产品,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对所有的动物饲养员、兽医、牧民、动物性的食品加工人員等高危人群按时进行检查,对于感染的人员要及时进行治疗。还要切断由动物传染给人群疾病的途径,加强对人畜废弃物的管理,平时的消毒工作要做好,还要搞好饮水、食品的卫生,有效的切断由动物传染给人群疾病的途径。除此之外还要对人群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2.2防控关键措施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的要点就是要消灭病源,因此,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采取科学的饲养以及坚持科学的卫生防疫制度,在进行卫生清洁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免疫和净化等一些具体措施来消灭动物传染源,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动物发生疾病。还要对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从源头上阻止动物患病的几率,切断由动物传染给人群疾病的途径,对病害动物以及相关的产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进而控制疾病的传播。更要加强环境管理,消除老鼠、虫子、细菌等致病生物的生存条件。还要做好人群方面的工作,要注意个人卫生,不断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在平时生活中要避免接触地表水,还要防止蚊虫叮咬,保障自己的饮水和饮食的卫生和安全,减少被传染的概率,另外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要及时的进行隔离和医治。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有效的开展工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君伟,杨志强,王志亮. 我国奶牛布病与结核病的发病情况与防控措施建议[J]. 中国畜牧杂志,2010,46(16):47-51.
[2]姜旭令,周元军. 奶牛结核病的检测与综合防治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 3):92-93.
[3]李金海,李兴玉,刘艳. 奶牛主要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J]. 畜禽业,2012,10:72-75.
[4]蔡顺祥,涂祖武,朱惠国,等. 2008-2012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防治对策[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2):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