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的产业结构分析
2017-05-30刘欣婷周玮
刘欣婷 周玮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了目前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状态;其次利用SPSS软件对部分省市的经济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一个主成分,并得到其计算公式,继而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产业结构有一种趋于单一的态势;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 因子分析 SPSS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145-02
当下国家的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在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等多个方面正在往适合于目前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姚旭航在《吉林省产业转型问题研究》中提出产业转型,主要是根据政府的相关政策,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技术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在产业转型的同时,三次产业结构比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何平等人提出我国的产业结构成了一种高度化发展的态势,但是结构合理化进程有待提高,两者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尚未取得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的效果。本文利用2015年15个省市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研究在产业转型背景下产业结构呈现什么样的形式,也是对未来产业结构趋势的预测。
1 数据说明
本文用于分析的数据是通过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找而得,筛选并整理得到表1中的数据,数据涵盖多个行业,具有可信性,表1中用A1、A2、A3、A4、A5、A6分别表示农鱼牧等行业产值、工业产值、建筑业产值、批发和零售业产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住宿和餐饮业产值。
2 模型假设
2.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通过几个因子代替原始数据中的变量信息,因子为各变量的线性组合。通过因子分析提取的因子能较大程度地解释原始数据的关键信息,因而因子分析是数据压缩降维的有效方法。它从数据内部特征出发,将众多的复杂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因子分析的基本模型为:
2.2 基本步骤
因子分析的本质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综合,构建有效的因子,基本步骤如下。
(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消除变量不同量纲的影响。
(2)构建因子变量:通过标准化系数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因子,并通过方差累积贡献率判断主因子数,一般取贡献率达80%的因子数代表原始数据的基本信息。
(3)将提取的因子旋转,使其对原始变量的解释能力更强,当只有一个主因子时无法进行该操作。
(4)计算因子得分,以评价因子对数据的综合解释能力。
3 结果分析
经过2.2中的步骤,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3.1 数据分析结果
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得到KMO=0.861,大于一般标准0.7,说明各个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大,且KMO值越接近1,所选取的数据越适合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的处理。
从表3中可以得到,成分1的累积贡献率是86.957%,根据上文可知,贡献率达到80%以上时,可以提取主成分,从表4可以知道,经过分析得到,只提取一个主成分,并且得到主成分y的得分计算公式为:
y=0.162A1+0.188A2+0.180A3+0.177A4+0.180A5+0.184A6
3.2 分析结果延伸
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在产业转型背景下,产业结构逐渐趋向于单一,仅仅用一个主成分可以代替其他多种行业的发展状况,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信号,随着产业的转型,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前的多元化、差异化转变为单一化和同质化,其中存在多种原因:一是可能某一产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而其他产业的发展逐渐受到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的冲击,不断萎缩,导致最终迅速发展的产业的产值效应覆盖了其他产业的产值效应,最终体现用一个主成分替代多种产业的情况;二是可能在推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导致了三级产业中的某些行业失去了活力,丧失了原有的存在价值,逐渐被淘汰,但其在原有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最终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最终使健全、没有较大变动的产业来代替其他产业。
3.3 行业分析
从综合评价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各个行业的系数即权重并不是很大,这可能与所选的数据类别有关,因为随着产业转型的推进,第三产业的产值越来越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越来越少,而选取的指标数据中只是某一个产业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行业,所以对一个产业的权重并不是太大,这也恰恰说明了衡量一个产业是需要通过很多行业的绩效来衡量的,不能以偏概全。
4 结论及建议
(1)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三次产业的机构发展出现失衡现象,其结构内部逐渐往单一态势发展,失去了原有的多元化、互补化的性質,且具有同构化的现象,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用一个主成分即可代替多种成分。同时政策对产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由于政策对产业转型的鼓励,很多行业逐渐失去竞争力,但这是与经济发展相符合的,那些不适合当今经济和环境要求的会逐渐被淘汰。
(2)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技术进行升级和改造,提高第二产业的产值,在不增加资源消耗的条件下提高效率,同时要逐渐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体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促进传统的服务业向符合现代时代特征的服务业转变,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并结合我国当下的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且可行的服务业发展目标,加大对服务业的资源投入,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保持同步,但要切忌过度发展服务业,不能使其发展状态超过我国当下经济的承载力。
(3)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产业的活力,可以采取产业聚集,如加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利用其聚集效应提高产业的活力,另一方面还能减少空间的浪费,增加城市的容积率,为其他产业或者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方便。此外,要严格实施相关的制度,防止产生产业的垄断,发挥制度的制约作用,鼓励通过竞争的方式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一方面能够达到预期结果,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产业的存活能力。同时,产业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更高效的模式,但也要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多方面考虑,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柯善咨,赵曜.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4(04).
[2]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J].经济研究,2014(04).
[3] 胡书宏.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标准化研究——实施标准战略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2010.
[4] 雷新军,春燕.东京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转型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0(11).
[5] 杨家伟,乔家君.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机理探究[J].经济地理,2013(09).
[6] 陶晓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J].资源与产业,2013(02).
[7] 姚旭航.吉林省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
[8] 林海明.因子分析应用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析[J].统计与决策, 2012(15).
[9] 王斌会,李雄英.稳健因子分析方法的构建及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