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5-30张玉泉
张玉泉
摘 要: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素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具有极大的变革作用。本文以江苏为研究对象,首先给出了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构成及其特征,然后阐述了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最后就江苏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产业链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011-03
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已然与“物质”、“能源”并驾齐驱,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信息消费就是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消费模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勢,新产品、新服务的不断涌现,有效推动了消费的增长。
1 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构成及特征
电子商务产业链是指在现实的电子商务活动中,若干相关产业部门基于电子商务活动内在的技术经济关联,客观形成的环环相扣、首尾相接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它是以信息流为核心,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表现,商流为主体,由互为供求、价值累加的相关商务活动所构成的利益链[1,2]。
2 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构成
2.1 关联企业群
电子商务关联企业群主要分为生产商和服务商两类。生产商就是创造产品的企业,主要负责生产产品,而生产出的产品的品质好坏会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以及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接受度。服务商有三类:一是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商,提供网络接入、网络运营、网络内容、应用开发等方面的服务;二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商,提供B2B、B2C、C2C等的交易平台;三是电子商务中介服务商,提供信用认证、电子金融、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等的中介服务。
2.2 链核企业群
电子商务企业群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不仅直接决定商品的品类与数量,还与下游的物流、支付、用户等产业链参与者有直接的关联[3]。电子商务企业群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完全电子商务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都在线上完成,商品或服务的整个商务过程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二是非完全电子商务企业,这类企业必须依靠其他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他们通过网络达成交易,但交易实现的部分环节却在线下进行。
2.3 共同平台
电子商务产业链共同平台包括战略平台、产业基础设施以及所在区域的法律政策,这是产业链发展和演化的重要环境因素。其中战略平台由中介组织和产业联盟等构成,是产业链的组织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由支付体系、信用体系和物流体系等构成,是产业链的物质基础;法律政策是指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为电子商务产业链提供法律保障。
3 电子商务产业链的特征
电子商务产业链有技术性、利益性、复杂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4,5],具体如下。
(1)技术性
电子商务产业链是基于IT等技术密集型龙头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上游企业通过向中游企业转移技术、设备和服务来实现产品价值,中游企业则是通过向下游企业或消费者转移吸收技术后生产的产品来实现产品价值的。
(2)利益性
电子商务产业链是以信息流为核心,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表现,商流为主体,由互为供求、价值累加的相关商务活动所构成的利益链。企业加盟产业链可以使经营风险最小化、价值创造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3)复杂性
电子商务产业链从纵向看,是由链条中各个环节上的众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组成;从横向看,涉及政策、市场、技术、资本、人力、安全、法律等能够满足产业链上各个服务商发展需要的外部支撑体系,因此它所涉及的主体广泛,产业链较长,主体之间的关系复杂。
4 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
4.1 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环境
4.1.1 政策环境
近年来,尤其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布以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寻找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等紧迫的任务全都进一步地突出了电子商务产业的重要性。例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6]。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对于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先后六次提到了“电子商务”,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在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的《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被确立下来,在其他被强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电子商务的辅助作用也多次被提及。
4.1.2 人才环境
自我国电子商务发轫以来,一直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虽然同样受人力资源不足的限制,但就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而言,江苏省较全国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人才优势。江苏省内许多高校专门设有电子商务专业,其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1所211工程大学中有8所设置电子商务系或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比例达到72.7%,全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总共有16所,这些院校每年为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输出大量专业人才。全省高校中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大量相关领域人才为江苏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和技术保障。近年来,江苏省电子商务人才战略不仅依靠本土人才培养,还利用多种政策大力吸引外地电子商务人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1.3 市场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需要依托成熟的互联网络环境,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又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7]。江苏省作为全国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在互联网络的发展上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1年,江苏省内域名注册总数为406578,省际排名第六。按人口计算,江苏每万人域名占有量在全国排名第七,全国每万人域名占有量前十位省份如图1所示。
网民数量也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的市场环境因素,近年来江苏省网民总量以及网络普及率都在稳健增长。根据2012年发布的《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网民总量达到3952万,同比增长7.2%,互联网普及率为49.9%,同比增长3.2%;手机网民总量达到2967.95万,同比增长13.1%,手机上网普及率为75.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江苏省在网络普及率上具有一定优势。2009年~2012年,江苏省与全国网民增长速度以及互联网络普及率的状况如图2所示。
4.1.4 物流环境
江苏省拥有“辖江临海,扼淮控湖,运河横贯,路网纵横”优良的交通基础,毗邻上海市、浙江省等经济较为发达省份,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物流业发展具有先天的优越性[8]。“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累计达431783.6亿元,“十二五”规划以来,江苏省在过去物流发展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扶持各物流运营主体的自助壮大,鼓励物流企业进行模式创新和转型发展,现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同时,江苏省积极引进众多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江苏,提高了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众多物流企业集聚江苏,不仅产生了持续的集聚效益,使江苏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也促使各物流企业积极参与竞争,主动寻求合作,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优胜劣汰,最终实现江苏省物流产业整体优化,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推动力。
4.1.5 區域竞争环境
目前江苏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拥有一支不可忽视的支撑力量,如中国制造网、苏宁易购、途牛旅游网、同程网等。2012年江苏电子商务企业已达2000家左右,占全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总数的5.3%。国内互联网企业当前形成 “南北呼应,东西突出”的空间分布格局,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区域形成了江苏地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总体竞争环境[5]。其中,北上广等地的互联网企业优势明显。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北京聚集了大量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独立软件提供商,如新浪、百度、当当等。而上海有易讯、一号店、携程网等以及杭州有阿里巴巴、淘宝网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再加上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形成了比较强大的互联网市场,对于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互联网企业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威胁。
4.2 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分析
当前全国电子商务企业密度最大的前五个省份分别是浙江、广东、上海、北京和江苏,可见在全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苏省电子商务发展成果显著。2012年江苏大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金额645.31亿元,增幅达25.4%。其中,省内各市电子商务发展均有不俗表现。以南京为例,2012年南京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4000亿元,其中网络购物超过350亿元。到2013年,南京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230.5亿元,同比增长30.72%。网络零售额618.5亿元,同比增长76.7%。交易规模如此高速的增长得益于电子商务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利用,目前,在南京市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3.3万家,网络购物平台企业30多个,团购网站10个,交易规模亿元以上的企业超10家,交易规模千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近30家。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电子商务进一步的开拓注入了信心,并且南京在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超过8000亿元,网络购物销售额已超过1200亿元。
5 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苏的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逐步走上了良性和日趋成熟的发展轨道,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苏南产业结构升级、苏北制造业集聚,江苏产业布局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得到了加快,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9,10]。此外,江苏在水、陆、空方面的交通运输资源齐全,为电子商务的物流货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江苏电子商务在发展势态良好的前提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电子商务发展的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还不合理;(2)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数量较少;(3)互联网资费水平偏高增加了电子商务整体发展的运营成本;(4)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组织结构和联盟运作经验匮乏;(5)政策环境与创业氛围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创建和成长。
6 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策
6.1 政府方面对策
(1)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服务型政府并不是放任电子商务产业完全自由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制定规范来维持市场的秩序及市场活动的公平、公正性,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成本,增进市场效率。同时,政府要减少设置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发生,减少电子商务产业的市场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综上,政府应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电子商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
(2)培育电商龙头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与浙江、广东等国内电子商务先进省份相比,江苏缺少具有重大行业影响的领军型企业。扶持本地优势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在省内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品牌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在江苏省的示范应用,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全面发展。结合南京、苏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设,加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运营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电子商务企业落户,努力使江苏成为国内电子商务的总部聚集地和发展制高地。支持省内电子商务企业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江苏电子商务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
(3)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江苏虽然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但在省内区域发展仍极不平衡。与苏南相比,苏中和苏北地区一直是江苏发展的短板,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苏南地区。目前,江苏省把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而把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发展重点,主要放在对苏南因产业转型而转移出来的第二产业承接上,这就难免使苏中和苏北地区重走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老路,并使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为破此瓶颈,江苏省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实施苏中和苏北振兴战略。
6.2 企业方面政策
(1)加强电子商务的意识
企业决策层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并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决策层应该加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认知,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应该有超前的预见性,其决策应具有长远性。江苏的商业企业亟需提高电子商务意识,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开展电子商务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更加灵活地把握市场的脉搏,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还可以进行管理变革、组织重构、重塑业务流程等,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2)注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人才既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要对营销理论有一定研究,还要对现代商务运作尤其是电子商务方面非常熟悉。这就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育模式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可以选择与高校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经营业务的培养工作,并调动受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电子商务的培训,以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人才。
(3)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者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服务水平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具体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售前服务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把产品的有关信息发送给消费者,商家还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展示厅充分展示产品,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售中服务主要是指产品买卖关系已经确定,在等待产品送到指定地点的过程中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是销售的执行情况;售后服务是销售商利用互联网直接沟通的优势,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帮助和技术支持,以及产品维护等方面的需求。
7 结语
电子商务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本文以江苏为实际研究对象,对江苏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并就江苏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对于促进江苏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曙东.电子商务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涂冬山.电子商务产业链拓展机制研究——以杭州为例[J].科学发展,2011(10).
[3] 易芳.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4] Dagg J,Arthur G.Taxisleys‘New Psychologyand its relation to ecology[J].Web Ecology,2007(7).
[5] Iansiti M,Levien R.Strategy as Ecolo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82(3).
[6] 刘红璐.电子商务研究方法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7] 俞东进.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报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 牛瑞瑞.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理论剖析及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9] 薛萬欣,牟静.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化学土业出版社,2010.
[10] 余世英.电子商务经济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