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实践与思考
2017-05-30谭晋钰
谭晋钰
摘 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载体和成果展示平台,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竞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今年参赛高校数量进一步增加,仅天津赛区参赛学校就达到了30余所。在校级竞赛组委会的指导下,我校举办了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章通过总结天津师范大学竞赛开展情况,结合分析国内几所院校创新创业类竞赛举办特色,提出今后创新创业竞赛及相关工作的改进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扎实推进提供着力点。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9-0133-03
Abstract: As a carrier and a platform of teaching reform deepen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ernet +"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the expanded influence of the competition, the number of the participating universitie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this year. Only in Tianjin, more than 30 universities participa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hool competition organizing committee, our school held the first "Internet +"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on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other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of futur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and other related work, which provides a focus for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一、概述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1]。同年4月,在视察吉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过程中,一向非常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工作的李克强总理在吉林大学校长建议下,当场决定举办全国性的创新创业大赛,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此拉开帷幕。首届大赛历时半年,共吸引全国1878所高校、5.7万只创业团队参赛,直接参与学生超过20万,影响带动上百万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1]。
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载体和成果展示平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对本项工作极为重视,发动全校各部门力量,成功举办了我校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竞赛开展情况
(一)竞赛组织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商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務和“互联网+”公益创业。同时,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结合竞赛要求和我校学科门类众多的特点,学校在竞赛组织之初就确立了要充分发动全校各学院力量的基调,并成立校级竞赛组委会。组委会中包括分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校领导、各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和各学院教学工作负责人,确保竞赛组织工作形成合力,充分发动、挖掘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毕业生参赛。
组委会下设竞赛办公室,负责竞赛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竞赛工作通知发布、竞赛参赛材料汇总、组织专家评审、竞赛结果公示、竞赛奖品颁发等工作。为使第一届竞赛取得良好开局,竞赛办公室及时组织了赛事推动会,会议上竞赛组委会对各参赛学院做了动员,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对大赛传递的教育教学领域改革方向进行把握,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进一步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要求各学院在组织学生申报竞赛的过程中,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特点进行深入发掘,鼓励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的学生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组队,扬长避短,有机组合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优势。
(二)竞赛项目来源及评选方式
为了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参赛热情,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本届比赛对参赛项目来源条件限制较为宽松,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赛,让全校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有机会进入本次比赛。
校赛分组同全国赛一致,分别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学生可以使用本年度原创项目参赛,也可以在参考、挖掘、创新自己以往创新创业类项目(历年各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项目、“创青春”创业大赛项目)的基础上报名参赛。
本次竞赛编制了统一格式的竞赛项目计划书模板,各项目组在填写项目基本情况之后,须从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等七个方面全面阐述竞赛团队创意或已注册企业的运行情况。为了保证各组别申报项目符合大赛的参赛要求,每个项目都必须签署承诺书,经由学院审核后统一上报竞赛办公室。
在汇总各学院竞赛项目申报材料后,竞赛办公室对所有项目计划书进行审查,同营业执照进行比对,确保初创组、成长组参赛人员资格符合大赛要求。采用查重系统对文档进行复制比检测,保证项目的原创性,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由于本次竞赛所有的项目必须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统一报名参赛,竞赛办公室特别注意对项目网上信息的审核工作。对网上通过审核进入校赛的项目及时核对项目参赛人员、指导教师信息、项目组别等信息,保证上报信息的准确性。
本次竞赛的评审方式采用项目计划书网评与会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各学院学科背景和项目数量分布,对所有项目进行分组,每组聘请相关学科和具有创新创业大赛评审经验的专家进行打分。汇总所有专家意见后,竞赛办公室召集各组评审组组长及竞赛专家组组长又对项目进行了二次评审,综合考量后确定了本次校赛的各级别奖项数量,并挑选出原创性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进入市赛环节。
三、竞赛组织改进方向及思考
历时近两个月的时间,经过竞赛动员、学院项目推荐、竞赛项目评审等环节,我校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圆满落幕。通过对本次竞赛的组织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竞赛组织方面,赛前宣传和校园创新创业氛围营造仍有欠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掌握不够全面,相比于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项目数量太少,反映出本次竞赛没有能够充分发掘优秀毕业生创业项目,对毕业生动员仍有待加强。
项目申报方面,部分学院受限于学科、专业背景,尤其是文科类学院,申报的项目与“互联网+”联系较为薄弱,学术研究气息过于浓厚。从项目计划书撰写情况看,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这三个部分的撰写普遍较为薄弱,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相关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项目组队的仍有缺陷,跨学院、跨专业组队仍较少。
竞赛评审方面,评委会组成较为单一,没有聘请校外企业专家。此外,项目评审环节较为简单,缺乏学生现场项目展示和路演环节。
“互联网+”竞赛具有的信息技术背景强、市场感知要求高的特点,这些决定了“互联网+”竞赛的组织必须更加灵活,更加“接地气”。笔者认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本质更应为一种贯穿学生学业生涯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应该为创新创业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方可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为更好的举办下次“互联网+”竞赛,笔者搜集并整理了国内几所高校创新创业类相关竞赛的组织特色(表1),分析其有益做法,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
综合分析以上6所高校创新创业类竞赛的组织特色,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比赛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加强校园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利用校园网、官方微信平台等及时发布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信息,吸引学生参加。充分挖掘校园创新创业故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人、鼓舞人,充分发挥校园创客传帮带的作用。
2. 尽快整合学校各类实验中心、实验室、“众创空间”等资源,构建校园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定期举行创新创业讲坛、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创新创业实训等活动,吸引全校各专业学生以及毕业生在校园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思维碰撞,拓展视野。实践平台配备创新创业导师,为同学们提供各类咨询和服务,牵线搭桥,集思广益,为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完善竞赛管理规定和奖励办法,加强基层学院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建设,常态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加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数量,渐进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4. 改进和丰富竞赛评审环节和方式,聘请校外业界专家,举行现场项目展示和路演,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竞赛,进一步扩大竞赛吸引力。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兴起,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个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之间有机联系和配合,创新创业大赛不只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者与创新创业实训、实战平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竞赛全校动员,成立校级竞赛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规范競赛评审过程与制定评审标准等手段,初步探索出一条较为完整、可行的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推进,而创新创业竞赛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扎实推进提供了着力点,以竞赛为抓手,将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成熟产生积极的促进。
参考文献
[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2]方欢,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组织实施方法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4):83-84,86.
[3]王满四,郭成.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来自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1-113.
[4]阳超,马琳慧.构建学生科技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4):277-278,302.
[5]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31-33,85.
[6]姜丹,等.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40-142.
[7]李聪睿,等.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