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众体育与当代艺术院校篮球课的辩证关系

2017-05-30秦光宇

体育风尚 2017年9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高等院校

秦光宇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在二十一世纪逐渐展现出重要的地位。“消费买健康,消费买休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原本占学校主体的竞技体育教学在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同时,也正在被弱化。那么在高等院校里作为传统的篮球课,在休闲时代的今天将如何发展,使之与当前的高等教育相配合,符合艺术院校基本条件,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和需要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体育;艺术院校;高等院校

“从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 ”的角度出发,二十一世纪“大众体育 ”在每个现代人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过相关调查,在最受当代大学生喜欢25种体育运动项目中,最终排在前25名的体育项目中有多达18种是大众体育项目。例如:攀岩、蹦极、街舞、极限运动、滑板、小轮车等。而只有7种带有竞技色彩体育项目进入前25位,分别是羽毛球、游泳、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网球和台球。但是其原有的竞技性已经被软化,只倾向其健身性和娱乐性。举个例子: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是骑自行车休闲娱乐,而不是骑自行车竞速比赛。而作为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篮球却被排在了25名之外。通过以上的统计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是当代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不足吗?那为什么美国篮球职业联赛开展、推广的如此火热?然而我们应该清醒的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当代艺术院校篮球课正是忽视了这些,美国篮球职业联赛是什么水平?那是全世界最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联赛,同时,也是竞技篮球的最高水平,不是随便就可以达到的竞技水平。而在艺术院校篮球课上,往往只重视传授篮球技术的运动技能,提高篮球运动的竞技成绩,单纯的注重了篮球的竞技性,长时间导致当代大学生喜欢观赏篮球运动而不喜欢上篮球课(从事篮球这项运动)的现象。

一、制约当代学校体育篮球课发展的问题

(一)当代学校篮球课发展历程

1895年,美国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这项运动,一直到传入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篮球这项运动都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大众性和健康性成为我国艺术院校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建国后学校篮球运动伴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对推动我国篮球大众普及和提高等积极作用。在建国后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二)学校篮球运动大众推广阶段:(一九四九到一九六六年)

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共中央人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主要是面向同年代的学生体质较差的实际状况,因此积极发展学校体育就成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核心工作。由于篮球运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率先开展学校各种篮球活动,组织举办各级别篮球赛,成为当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

(三)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瓶颈期”:(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

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由于当时社会不是很稳定,各级别体育教学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党、团组织相继解散,建国不久的中国篮球事业面临大面积瘫痪,校园篮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末期阶段,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缓和的趋势,但整体上来说这一阶段學校篮球运动是“停止不前的”。

(四)学校篮球运动的初始期与快速推广期:(一九七七年发展到今天)

各级部门倾向学校体育的扶持对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同期学校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基数也大幅度增加,各种形式课余篮球活动、竞赛与训练不断涌现出来,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地域优势纷纷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篮球训练基地。

二、当代学校体育篮球课存在的不足

从学校的篮球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我国篮球发展到现在主要倾向于还是篮球本身的竞技性,竞技篮球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的确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在二十一世纪休闲时代的到来,体育的本质功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它是特殊阶段生产力符合生产关系相互促而衍生的,相反,就会限制社会的发展。我国艺术院校的篮球课还停留在传统的篮球运动技能教学为主,提高运动、竞赛成绩,而忽视了健康生活、休闲娱乐、终身体育、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对全民健身意识教育的欠缺也是十分严重的,最终导致当代学生喜欢篮球,但不喜欢实际从事篮球这项运动,更不喜欢上学校的篮球课。

三、构建艺术院校休闲篮球课改革与创新

(一)理念创新

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内容明确指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培养当代大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发挥个性的主体作用。所以,艺术院校篮球课程的改革是时代的需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弱化竞技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与兴趣时间与运动体验,避免强调掌握过高运动技术的完美性。

(二)重新整合休闲篮球运动关系

篮球运动有着其特有的魅力,它可以培养参与者勇敢、机智、快速反应、团结配合综合品质,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篮球运动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学生所常见的、普通的运动项目。在“大众体育”流行的当今,我们如果还要像传统一样去传授篮球的竞技运动技术,而不去考虑广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参与想法,那么在一定的时间过后,同学们对篮球参与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薄,从而转向其他的运动项目。

四、结论

从篮球运动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时间可以看出,当代我国高等院校篮球课教学与考核普遍倾向其竞技性,在休闲时代发展到现在,体育单纯推广其竞技性是不够的,因此必须进行适时、合理、科学的改革和创新,为艺术院校篮球课增添新的活力,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但是,由于长时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改革与创新不是朝夕可以解决的。本文提出的一些理念与观点尚不十分成熟,其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还需进一步论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等.谈谈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7(6).

[2]喻坚.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研究[J].武汉体学院学报,1997(2).

[3]喻坚.艺术院校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体育科学,1996(4).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高等院校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初探——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文献综述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