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鄂西北地区“民生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6-05-27蒋志伟

考试周刊 2016年24期

蒋志伟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访谈法等,对鄂西北民生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民生体育”的理论研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民生体育在本地区实践较少,而发展民生体育方面,应从观念、物质和制度等几个方面下手,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关键词:民生体育 大众体育 鄂西北地区

1.引言

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生问题已被提上议程,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体育作为民生的一部分,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的发展历程,我国体育的发展经历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近几年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提出了“民生体育”的概念,都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民生即百姓的生计,生计是谋生之道,而谋生之道在于勤,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物质丰富。近代社会对“民生”进行高度概括的,当属孙中山先生,“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机,群众的生命”,是政治、经济的中心任务。

民生体育是指政府以民生思想为出发点,保障人民的体育权益,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公民最迫切的体育需求为己任,以公民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不断地解决体育领域内民生问题的一系列活动。

2.“民生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对比分析

“民生体育”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概念,与“大众体育”有很深的渊源。大众体育又称社会体育或群众体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民生体育将体育作为民生的一个方面,单独提出来,充实了大众体育的概念。将两者的概念、对象、方法和目的进行比较,有利于加强人们对于民生体育的了解,符合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提出的改善民生的精神。

民生体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应与实践紧密结合,目的明确,以改善体育民生为主题是民生体育的特点;对比大众体育和民生体育的由来背景,由于其发展时间和发展历程的不同,至今各自发展的地位和知名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概念的演进方面,大众体育依照体育运动的变化,在不同时期代表不同的使命,民生体育的演进却是从民生问题演变而来。民生体育是在大众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受时代特征影响异化而来的;在发展现状方面,我国的大众体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至成熟阶段,但仍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仍很多。民生体育作为大众体育内部的衍生体,其政策相对不明确,实施范围相对较窄,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3.鄂西北地区“民生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鄂西北地区“民生体育”开展现状

鄂西北在“十一五”期间投入建立全民健身路径1791条,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4个,雪炭工程18个,全民健身俱乐部28个,受到了群众的拥护,被称为德政工程。只有在充分了解鄂西北“民生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我省民生体育的薄弱环节,并深入实践发展民生体育。

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且无长远规划,目标、方向不明,软、硬件缺乏长期制约着我国民生体育的发展。然而,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完善,民生体育的发展就是不可估量的。自北京奥运会后,民生体育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从科技、经济相对较差,竞争压力小的乡镇、小城市开始逐步蔓延。民生体育虽缺乏法律法规的指导,但仍发展迅速,如:广场舞的兴起、城市徒步等,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大众体育活动的发展,如:太极、名族舞蹈、跑步、打陀螺等。学校、社区、农村委员会等都自主开展民生体育活动,具有代表性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迅猛。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民生体育工作呈现多元发展的势态。各级部门组织改建运动活动场地、公共健身会所,合理利用场地,将更多的空间变成了运动场所,如:建立城市步道。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以李宁为首的体育品牌走向全世界,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提升,如:旅游业、餐饮业、农业等,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2鄂西北各地区民生体育发展现状及分析

只有在充分了解鄂西北“民生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我省民生体育的薄弱环节,并深入实践发展民生体育。

全国“民生体育”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在理论研究中相对丰富,截至2015年,民生体育方面的文章发表近3000多篇,学者们对民生体育的理解不断深入,为民生体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但由于鄂西北地区政府对体育投资相对较少,民生体育缺乏官方政策支撑,实际推广相对较慢,体育设施不全,民众对民生体育的理解有限,甚至有人觉得“口号很好,却太空泛。”

“民生体育”的提出使体育从改善民生的边缘迈向了主流,明确了体育在改善民生方面独特而显著的功能,面对当前民生体育的诸多困境,寻求突围良策,推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进程,使体育真正惠及社会,惠及人人,并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3.3鄂西北“民生体育”发展的思考

3.3.1改善民生从表面上来看似乎与体育没有什么关联,但深入研究和挖掘,就会发现体育对于发展民生具有直接的作用,不应被人们忽视。正确了解鄂西北民众对于民生体育的认同程度,对于民生体育相关理念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3.3.2了解鄂西北民生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我省的民生体育本身就是对大众体育事业的一个创新,也是对改善民生事业的一个拓展。将体育与民生相结合,对发展民生和体育事业是双赢的,发展我省民生体育事业,应深入基层从观念、物质和制度三个方面下手,民生事业的发展,必将是长期和曲折的。

3.3.3建设有为的监督和保障体系,在我国已有的体育法中对体育的保障依然欠缺,民生与体育的结合更需要有完整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为了民生体育能够切实发展下去,一定要有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作保证,确保我国财政对民生体育的投资到位,各方面使用合理。在这方面武汉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武汉市顺利开展了“健康武汉”体育行动计划,政府对于体育人口比例、居民身体体质合格率、人均健身场地面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等方面的思量,让人们对民生体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4.结语

“民生体育”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概念,与“大众体育”有着很深的渊源,民生体育将体育作为民生的一个方面,单独提出来,丰富了大众体育的内涵。体育与民生相结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体育放在国计民生较重要的位置,对于国民体质和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民生体育”的理论研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民生体育在本地区实践较少,要发展民生体育,应从观念、物质和制度等几个方面下手,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小林,王正伦,周瑜.民生体育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8(21):5-7.

[2]董新光.下一个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体育学刊,2009,6(16):2-5.

[3]吴英.拓展训练对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团队凝聚力的影响研究——以湘潭大学男子篮球队为例[D].湖南科技大学,2013,6.

[4]陈小林.地方体育电视核心竞争力的双重结构与发展策略——媒体经营管理学视野下的探索[D].南京体育学院,2008,6.

[5]王丹,王建国.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3).

[4]陈小林,王正伦,周瑜.民生体育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1)8:6-9.

[5]严辉文.民生体育,让体育关照每个人[EB/OL].2009,02,28.

[6]《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周年成效显著[N].新华网,2005,12,29.

[7]刘梅英,田雨普,周丽萍.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10.

[8]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编.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4G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