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2017-05-30周姝辰

体育风尚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现状

周姝辰

摘要:通过查阅、收集、整理与体育旅游相关文献资料,以近十年我国体育旅游研究文献为基础,从体育旅游的研究历程、概念界定、类型分类、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综述,结果发现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缺乏持续性,研究范围和方法较为宽泛,体育旅游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关于体育旅游分类及开发模型将会是一个热门话题。

关键词: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发展问题

2016 年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85 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 2020 年,在全国建成 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 100 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 100 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100 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 100 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 10 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 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 1 万亿元。可见,包括体育旅游产业在内的体育产业在我国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吸收近十年我国体育旅游研究文献,有针对性的选择中国知网中 2006-2016 年的核心期刊中以体育旅游为关键词的核心期刊文献,对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入手,分析目前研究不足,对我国体育旅游研究发展提出一些展望建议。

一、中国体育旅游研究历程分析

(一)体育旅游研究数量

随着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数量在持续上升。2007 年首届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从 2010年起,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组委会开始组织举办“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荐项目”评选活动,每年一次。2011 年 3月 16 日,中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共有四节规划内容,其中第二节为“积极发展旅游业”,第四节为“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明显看出,旅游业和体育产业都被中央政府定为“十二五”期间需大力发展的生活服务业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而这两大产业类别通过产业融合所形成的体育旅游业 态显然对于两大产业各自的发展乃至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1]。

(二)我国体育旅游综述的研究

1.我国体育旅游研究方法

体育旅游研究综述,集中在对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的比较及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现状的评述上。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体育旅游研究在努力迈向规范化,而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学者要积极借鉴国外学者的先进研究方法来弥补国内研究内容的不足,努力与国际接轨。

2.我国体育旅游研究内容

周清明(2008)等对体育旅游中高风险项目的风险成因进行研究,提出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相应措施与手段。李春芳(2010)对提高体育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张林等(2008)从统计学的视角对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概念、分类、指标、统计实施办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可见,在对体育旅游的研究过程中,现代体育旅游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此体育旅游的涉及面也就相当的宽泛。学者们对体育旅游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也充分说明体育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充满多样性。

二、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昌晶亮等(2006)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出于体育需求或体育兴趣等体育相关动机(健身、娱乐、休闲、增长见识、参加或观看比赛等),离开其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人、地、事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由这些关系所引起的现象的总和。于素梅(2007)认为,体育旅游是旅游者较长时间离开生活地以旅游和体育为主要目的,以休闲、娱乐、健身、探險等为主要动机,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旅行游览活动。石岩等(2007)认为,体育旅游是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内容而产生的一种短暂性的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游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曲天敏(2009)认为,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休闲时间暂时离开居住地,在此过程中,以游览观光为主要内容,以欣赏、参与或观看体育活动为次要动机或部分内容,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旅游活动形式。宋杰等(2010)认为,体育旅游是游客在旅行过程中,依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完成体育体验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意见》指出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涉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设施建设等业态。

由此可见,体育旅游的概念界定不统一,笔者认为体育旅游是通过体育这一载体达到相关旅游的目的,其内涵随着具体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三、关于体育旅游类型分类的研究

邓凤莲(2006)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将体育旅游分为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体育观赏旅游资源、体育赛事旅游资源、竞技体育旅游资源、冒险体育旅游资源和民间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等七种类型。李天元等(2006)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将体育旅游类型划分为观看比赛型的体育旅游、亲身参与型的体育旅游和文化体验型的体育旅游。体育旅游的分类中每一个独立的方面都有各种各样的行为组成,使体育旅游包含的范围更加详尽和具体,便于体育旅游的研究活动在下述方面展开。

无论是体育旅游的分类,还是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存在多样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对体育旅游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分类标准,因不全面没有达成共识。这在于学者们对体育旅游认识上过于感性化,乏深入探究的精神。

四、关于体育旅游规划开发的研究

(一)体育旅游开发机制及规划

邹勇(2009)认为,小城市由于经济不发达、要发展体育旅游就需要在开发机制上进行创新。吴必虎等(2007)认为,体育旅游发展需要进行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其必要性体现在:1)整合中国的体育旅游资源,形成中国体育旅游品牌;2)预测体育旅游需求,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使中国的体育旅游供给能够跟得上不断增长的需求;3)合理配置体育旅游设施,减少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建设;4)体育旅游规划可以调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使得利益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宛霞等(2010)认为,指导体育旅游规划实践的理论多为旅游规划理论,能够真正适合体育旅游规划的理论并不多。

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对体育旅游业态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其规划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体育旅游产品的供给规模与档次,但对体育旅游设施的专项产品规划理论研究,项目的规划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展体育旅游规划必须要解决规划团隊利益平衡的相关研究缺乏。

(二)体育旅游特色开发

刘丽芳(2011)认为,西安市自然旅游资源种类齐全; 开发体育旅游不仅能缓减压力,可以解决西安市旅游景点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黄健(2009)认为,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符合发展西部生态体育旅游产品的内在需求,符合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消费趋势。许世岩(2008)认为,大力开发地域特色体育旅游风景线,出甘肃省地域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保障建议。张守平(2008)以新疆 7 个民族为研究对象,调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时要有先后顺序,个地区在开发特色体育旅游的过程中要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域间要加强交流合作,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基于此,体育旅游规划除了相关机制及模式的规划,还要尊重各地旅游特色及当地消费趋势,同时对地方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有助于民族团结与当地经济发展。

(三)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马向文(2011)认为,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实现体育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实现快速而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方春妮(2009)认为,旅游业集群化发展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体体现在外部经济效应、区位品牌效应和创新优势。

国家旅游局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可持续发展,进旅游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持“保护优先,发服从保护”原则。故我国体育旅游业应针对存在的不足,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小结

现实中,体育和旅游的协调发展存在问题,组织协作存在空档,研究缺乏指导意义,另外要从学术方面对体育旅游研究各方面进行规范,应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来弥补国内研究的不足。最后,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对体育旅游业态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其规划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体育旅游产品的供给规模与档次,体育旅游规划方案也要层层落实。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旅游及体育旅游都将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技,2011(05):90-100+115.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现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