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金融的流动性风险控制及预警机制研究
2017-05-30金弘梁曦琪
金弘 梁曦琪
摘 要:校园金融作为当下新兴进入校园市场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因其互联网特性以及与P2P网贷密不可分,导致流动性风险显著。而大多数校园金融平台为中小型公司,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应对风险能力较差。本文就以校园金融平台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个切实可检的风险预警体系,同时在平台本身和国家宏观两方面给出一些关于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金融 流动性风险 预警机制 动态反馈
中圖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041-05
校园金融主要指在高校校园范围内进行货币的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等经济活动,主要金融业务有贷款发放和校园理财。由于校园理财的需求不强烈,企业推广不深,其发展并不迅速。相比之下,网贷业务在校园高速发展,成为校园金融的主体。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附属卡除外),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P2P网贷进入校园,弥补了校园内针对大学生金融发展的空缺。校园网贷目前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P2P+分期购物”的混合校园消费市场模式,如分期乐、趣分期等;第二种是单一P2P借款模式,如靠谱鸟、学贷网等;第三种是大型电商平台主导的分期付款模式,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
1 校园金融的现状
随着网贷业务的开展,其附带的风险也随之而来。由于“武汉大学生分期负债过多而自杀”、“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等校园网贷的负面事件被披露,这个无监管、高风险的平台引起了学校、教育部等多方重视。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6〕15号),指出要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份通知对P2P校园网贷起到了初步警示作用,不少校园信贷龙头企业如趣分期、分期乐等转型成为主要面向白领的分期网购平台,其他小型企业也步入艰难境地,校园金融再一次出现了空白。
然而,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我们不能无视仍有部分学生在没有外来资助的情况下存在着对资金的正常需求,一味扼杀校园网贷业务也是不可取的。只有提高贷款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制度才是上策。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P2P网贷业务在借贷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因素,并据此提出风险控制的建议,为改善信贷企业和授信群体双方的不良情况,规范网贷业务,为促进校园金融资金流动提供参考。
2 校园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及其形成机制
2.1 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
作为校园金融最主要部分的校园借贷金融,无论是在自建资金运营校园借贷产品,还是通过与第三方P2P网贷平台合作获得资金和资产端的双向支持,都无法脱离互联网小额借贷平台的身影。校园借贷平台将自身具有高流动性的资产变为缺乏流动性的负债借给学生,为广大学生创造流动性的同时,也承受了整个校园市场流动性冲击,再加上与P2P平台的广泛合作,P2P由于自融和期限错配等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也自然而然地传染了校园金融领域。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校园借贷平台的流动性供给和流动性需求的不匹配,当流动性供给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时,借贷公司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无法满足给P2P平台还款或者自身运营的需求,流动性危机爆发导致公司破产。这种风险扎根于校园金融的运营模式,体现了其内生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2.2 各类风险的流动性风险方向转化
流动性风险经常跟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联系在一起,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会无关联的单独存在,它是一种间接性的综合类风险,是其余各种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校园金融企业的各种危机,无论是学生诚信水平不佳导致坏账率上升,还是内部监察不利引起的管理人员道德风险,最终都会引起企业资金流转速度下降到以至于无法清偿债务,并以流动性危机的形式积累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2.3 校园金融的流动性风险传染和“蝴蝶效应”
除了内部原因,校园借贷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危机还可能产生于外部的风险传染。一方面,由于公司本身与第三方p2p的密切联系,一旦作为资金链源头的网贷公司因经营不善或者欺诈等引起风险,就会传染给资金链下方的校园贷公司引起流动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校园金融的互联网特性,一旦信用风险真实发生,首先是校园金融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这种影响通过互联网其扩散与传播的速度也很快,加上借贷双方平台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放大这些信用风险的影响,从而转化为流动性风险并通过蝴蝶效应传染至整个校园金融行业,这种风险不断在行业内迭代最后集中爆发,从而引起广泛的流动性危机。
3 校园金融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
3.1 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根据流动性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可知,企业预防流动性风险最直接的方法即是保证流动需求性供给可以满足流动性需求。
在图2中,v表示校园金融公司盈亏平衡点的存款量,SP表示综合收益率,FC表示固定成本,VC表示单位变动成本。根据“本—量—利”分析法,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吸纳资金将会带来亏损,而低于盈亏平衡点的吸纳资金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因此,寻找并控制校园贷平台纳入资金和放款总额的盈亏平衡至关主要。同时,科学准确的早期预警,能够对校园金融公司的资金出入和存在风险动向进行系统化持续监测,及时披露和甄别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走势,从而帮助排除险情,可见建立校园金融的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十分必要。
3.2 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由于目前国内外对校园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暂为稀缺,本文借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规则,并结合校园金融流动性发现自身的形成机制和特征,从风险水平、回避风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以及补偿风险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构建校园金融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具体如下。
3.2.1 风险水平
第一,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比率:校园金融平台能够提供还款的资金比率,反映了平台的短期还款能力。
计算公式: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2)逾期率:逾期率表现的是校园金融公司借贷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逾期率=逾期未还的贷款总额/贷款总额*100%
(3)坏账率:坏账率表现的是校园金融公司借贷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坏账率=未追回坏账总额/贷款总额*100%
(4)风险准备金率:许多依靠第三方P2P平台募集借出资金的校园贷公司会选择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通过风险准备金,对发生逾期时对贷方给予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出借平台(人)的利益。
计算公式:风险准备金率=风险准备金/贷款余额*100%
第二,信用风险。
(1)借款期限:校园借贷以短期借款为主,借款人平均借贷期限越长,公司所承担的违约风险越大。
(2)借款人信用评分:校园金融平台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等级,借款人的平均信用评价等级越高,还款的概率越大,公司所承担的信用风险越小。
第三,操作风险。
(1)前十大投资平台(人)待收占比:前十大投资平台(人)投资总金额占所有投资总金额的比例。
计算公式:前十大投资平台(人)待收占比=前十大投资平台(人)投资总额/投资金额*100%
(2)资产托管:校园金融平台是否有资产外包行为,如果有取值为1,若没有取值为0。
第四,法律风险。
(1)利率风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利息不予保护。以2016年最新的工商银行6个月~1年的贷款利率4.35%为例,一旦校园贷平台年利率超过17.4%则超出利息将不受法律保护。而事实上由于复利计息的原因多数校园金融平台实际年利率超过20%,甚至有部分达到35%,有较大的法律风险。
(2)欺诈风险:由于校园金融集资快、渠道广的特性,行业目前乱象丛生,非法集资、公款挪用等现象频发,该指标是反映平台资金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五,监察风险。
(1)平台透明度:目前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我国暂无较为权威系统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外界对于校园金融平台的监管主要依靠平台自身所披露的信息等资料。可见,平台信息的透明程度越高,平台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越小。
3.2.2 风险规避能力
第一,风险转移能力。
第三方担保:部分公司在进行资金募集以及出借贷款过程中会选择第三方担保机构进入承保,担保机构承保能力越强,平台在风险爆发时所需要承担的危险越小。
第二,风险分散能力。
(1)产品种类:每个产品的盈利率、受众不会相同,平台的产品种类越多,所承担的风险越小。
(2)地域覆盖比例:各地域政策、经济条件等状况各不相同,平台产品的地域覆盖面越广,相应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也就越小。地域覆盖比例反映了平台的风险分散能力。
(3)贷款额度:与大额贷款盈利模式相比,小额分散盈利略小,然而相应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略小,贷款额度也是表现风险分散能力的指标之一。
3.2.3 风险抵御能力——资本充足程度
(1)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金融机构正常运行和平稳发展的重要比率之一。
计算公式: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險资本+市场风险资本)*12.5)*100%
(2)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反映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3.2.4 风险补偿能力——盈利能力
(1)贷款年利率:校园金融平台放出贷款收取的年利息率。
(2)滞纳金收益率:校园金融平台通过客户逾期收取的滞纳金创造的赢利水平。计算公式:年收取滞纳金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3)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即校园金融平台每承担一份风险所获得的收益,承担风险越大平台收益越高。
(4)其他收益率:资金链上方借出平台(人)提现手续费、VIP会员费、广告费等其他收益率。计算公式:其他收益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综上所述,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3 指标预警值设计
3.3.1 子系统预警系数α的确定
根据预警系统预警系数普遍规律、国际通用标准以及历史范例,我们将α取值范围定为[0,1]。其中当α∈[0,0.2]时,预警等级为无警;当α∈(0.2,0.5]时,预警等级为轻警;当α∈(0.5,0.8]时,预警等级为中警;当α∈(0.8,1]时,预警等级为重警。
3.3.2 三级指标预警值设计
与表1中设置的指标相比,这里剔除了5个定性指标,分别为利率风险、欺诈风险、第三方担保、产品种类和地域覆盖率。另外,由于此前相关指标涉及历史的缺乏,在预警值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了与《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的类比,因此将逾期率、坏账率合并由不良贷款率替代,将贷款年利率、滞纳金年利率、风险收益率、其他收益合并由资产收益率替代,以方便指标预警值设计。
各三级指标预警值设计的理论来源如下。
(1)流动性比率、不良贷款率、风险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以及资产收益率的预警值设计类比来源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2)借款期限、前十大投资平台(人)待收占比及个人贷款额度的预警值设计类比来源于易观智库《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
(3)平台透明度的预警值设计类比来源于第三方P2P评级平台“网贷之家”。
(4)借款人信用评级的预警值设计来源于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
(5)关于资产托管的预警值设计,如果公司有资产托管行为,则记为1,若没有,则记为0。
具体各三级指标预警值设计如表2所示。
3.4 预警总指标和预警界限设计
3.4.1 预警总指标F推算
通过预警模型计算得出预警总指标F之后,本文认为需要根据校园金融具体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数据划分,确定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区间范围。将校园金融平台的流动性风险测评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四个级别,分别对应绿色、蓝色、黄色和红色四个色灯。
预警总指标F数值越大,表明校园金融平台的流动性风险越大。具体的预警界限设置如表3所示。
4 基于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方法及对策建议
4.1 平台内控
4.1.1 建立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
目前校园金融市场上多为中小型公司和初创公司,在金融风险爆发后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而流动性风险是校园金融行业最为广泛的风险形式和表现,可以说没有有力的风险控制大手,就没有校园金融行业的未来。
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作为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前台,旨在通过系统对公司資金的流动性以及控制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在危机爆发之前,对公司运营体制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披露并给予动态调控,保障平台流动性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公司受到风险的正面冲击。它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流程。
(1)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信息收集。
(2)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识别。
(3)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评估。
(4)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预警。
(5)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排警。
(6)校园金融流动性风险反馈。
具体预警系统如图3所示。
4.1.2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审计,极高透明度
流动性风险管理审计的意义在于通过专门部门机构对相关风险的监督,将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然而,当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校园金融行业,风险审计意识薄弱,内部审计基础较差,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专门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相关审计工作。校园金融平台应当将流动性风险审计嵌入到其他相关审计项目当中进行,例如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实质性风险审计的过程中加入流动性风险审计。同时,校园金融平台还应设立风险审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在公司风险审计过程中发表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提高平台的对外透明度。
4.1.3 建立健全客户信用评级体系
由于目前国内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平台本身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构成了抵御信用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校园金融平台应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客户信用做到详尽、严格的审查和评价,防范信用风险引起的流动性危机。
4.1.4 采用多种手段提高风险规避能力
大多数校园金融平台单纯依靠平台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准备金抵御风险,手段较为单一。平台应当通过多种手段并进,如第三方担保、高风险业务外包、提升地域客户覆盖面积等,全方位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转嫁和分散,以减少平台承受风险的压力。
4.2 宏观监管
4.2.1 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
当前包括校园金融在内的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法律监管缺乏。国务院应当尽快健全法律监管体系,促使互联网金融行业脱离无法可依的“裸奔状态”。
4.2.2 建立覆盖更加广泛的行业自律委员会
企业内控建设的核心是企业自律性,企业自律性提高了,有效监管才能真正落地。行业自律委员会作为校园金融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的第三方,充当执行缓冲带,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行业内部自发的反馈调整。
4.2.3 完善互联网个人征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统一完善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体系可以帮助互联网企业更好地进行客户信用评级,已确定业务额度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胡瑞显,孙英隽.大学生分期消费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6(2).
[2] 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赵继鸿.基于服务主体的互联网金融运营风险比较及监管思考[J].征信,2013(12).
[3] 王汉君.互联网金融的逻辑[J].中国金融,2013(24).
[4] 唐嘉悦.P2P平台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2015.
[5] 陈坤,王颖.P2P网络借贷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
[6] 马玉娟.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5.
[7] 朱清香,王莉.互联网金融民营系P2P网贷平台的风险预警[J].河北大学学报,2016(4).
[8] 刘学婷.基于互联网平台的P2P网络借贷模式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
[9] 杨书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2005(11).
[10] 刘威.我国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4.
[11] 易丽娟.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4.
[12] 胡爱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 2009.
[13] 刘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14] 秦凡.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