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2017-05-30杨鸢周苗

体育风尚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

杨鸢?周苗

摘要:如今在互联网+的时代潮流之下,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也正在发生着变化,融入了互联网的特点、结合互联网的手段为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等方面提供了快捷、便利。与此同时,在结合了新的互联网课程后,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应有所调整,从而顺应现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评价体系,初步探讨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望对促进社会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体育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检验学生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依赖课程评价手段,因此构建在互联网+背景下相对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非常重要,利用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既可检测学生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休闲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亦可监督和完善课程的构建。

一、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目的

课程评价是检查课程目标、编订、实施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实现程度如何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用来判断课程设计效果并作为课程改进决策的重要依据。课程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和促进發展功能,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是由评价标准决定的,一般而言,课程教学目标作为制定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受到一定社会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的影响,课程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在社会体育教学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课程评价的诊断功能与课程开发、改进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通过诊断可以及时及早发现课程改进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通过收集更加完善的资料与信息,帮助管理人员和课程开发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改善;课程评价的决策功能包括为课程改革决策提供依据,为学生个人方面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为学校行政规程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意义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本专业课程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与学的水平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帮助师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的过程。其实际意义包括:

1.通过互联网功能,促进师师间相互学习。教师通过在线观看、对比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缺点,从而总结新的适合自己的、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出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学校而言,通过在线评教系统,找出优秀典型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运用互联网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督促教学水平差的教师向好的方面迅速转化,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2.利用互联网,有利于师生间反馈信息。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分析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找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进度等,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通过网络评价,避免面对面点评带来的尴尬,可以真实地反馈课程及教师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能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缺点,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3.通过制定互联网的课程评价体系,使教师明确并达到课程评价标准。课程评价标准既是教学目标也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依据,评价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努力按照评价标准要求自己,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评价标准,从而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4.为学校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可能性,必要时,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晋升、进修、人员调整、以及学生升学、评优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二、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在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时,要注重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评价内容综合化

在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时,要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三)评价标准分层化

在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时,要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时,要注重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时,要注重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三、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

在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特点,第一,高职院校教育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指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目标进行过渡性分解,促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渐实现目标;第二,教师通过课程评价逐渐加强研究型教学开发,掌握学科内在规律和科学性,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第三,在构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评价时还要注重打破传统学生管理理念,尊重学生、信赖学生,树立新的课程评价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观念;第四,坚持教育与严格管理并行的评价理念,一方面将对学生思想管理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另一方面要公正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在实行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实施相对严格的管理措施。

(二)符合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需要

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加深基础课程的知识面拓宽,培养复合型人才;改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的优化组合,增强课程的整体性功能,提高课程育人的效率和效益;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要跳出传统观念,通过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提高培养创造性、个性化人才的功能。

四、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确定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确定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率提升,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输送教育的重要基地,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高品质专业人才,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可行度高、实施效果好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确定评价内容

考虑到社会体育专业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在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评价内容,結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评价内容包括社会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互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的拓展才能,综合考虑课程开设对教师、学生、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

(二)确定评价标准

对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进行评价时,其标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表现标准以及学习与评价活动的设计,其中学习目标是学生经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方面进行制定,学习内容标准可以从本专业要求掌握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制定,例如在学习体育管理学时,其评价标准就可以从学生具备体育管理能力水平方面入手。表现标准可以从学生在规定学习阶段达到的成就水平角度入手,学习与评价活动的设计是要对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汇报,促使学习与评价活动顺利开展。

(三)确定评价方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逐渐成为主流,对于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而言,可以通过全员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以“知识+能力+创新”为重点,既要注重全面综合评价,也要体现差异性的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可测可评的采用量化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教师的积极性;平时考核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加强平时抽查与考核,平时考核为单项或几项工作的考核,定期评价为全面考核,进行综合评定。

(四)确定评价主体

让学生、教师、家长、班主任和专家等共同参与课程评价,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形成教师、自我、家长、同学共同参与的评价主体,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年级主任、同事、家长、学生等共同参与的评价主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主体的各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在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的评价过程中交互作用的。

五、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从构建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出发,对其构建的目的及实际意义进行剖析,使得从事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者们明白课程评价的重要地位,其后明确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包括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上述提出的各项要求,最终提出适合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赵辉,赵芸娜.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技术类课程改革探析——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6):104+106.

[2]韦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的重新定位——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15,37(03):101-103+111.

[3]刘宁.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新思路[J].运动,2013(09):87-88.

[4]周苗.“互联网+”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2):104+106.

[5]闫健.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及其评价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3(03):19-21.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