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研究
2017-05-30关心崔素娟
关心 崔素娟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带来挑战,其中的一个挑战是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所造成的冲击,集中表现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优势和权威性大幅降低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力和吸引力不断被削弱两个方面。我们可从话语受众、话语共同体、话语载体、话语传播、话语环境等五个微途径探索和建构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系。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8-0059-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8011
微时代背景下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新形势下恰当的管理体制和师生互动方式,化解外部信息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造成的冲击,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引导和价值教育作用,是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环境与话语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环境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实时性、便捷性和平民化的微媒体已经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并逐步改变传统的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和发布方式。由于媒介自身的优势以及用户人群基数的庞大,微时代具有受众群体广泛、传播主体扁平化、信息传播即时性、信息源分散度高、语言形式通俗化和个体参与度高等特点,而微博、微信等诸多形式的微媒介均具有形式新颖、实时、迅捷,内容丰富、浅显、易懂,语言通俗、幽默、风趣的特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参与门槛较低,因此吸引了大量普通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以微媒介为依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实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便捷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在某些时候,他们甚至可以作为信息节点,创建网络话题,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人观点。因此,大学生自身的需求以及爱好已成为各类微媒介开发者重点关注的对象,诸多信息平台在推送信息的类别、时间等方面都将大学生视为重要的目标群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任何时代的话语其产生都不是独立自由的,它在被创建、选择、组织及传播的过程中必需依赖特定的程序和一些隐晦的手段将其转化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形式,并且“话语作为人们精神活动产物和思想观念的外化方式,直接呈现出特定思想观念的向度、特定精神活动的境域和特定理论的标识,表达的是超越一般社会生活中语言词汇的意义范畴且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内容”[1]。
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以对象、主题、形式、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开展相关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来完善自身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话语权。话语权是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换言之,它是时代主题下的一种文化实践,而对时代主题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当前时代话语权的构建。在此意义上,微时代作为当前的时代特征,理应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关注的重点所在。
二、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
微时代下多样化的媒介平台、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信息发布和交流渠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的是直接的多方位的冲击,这种冲击一方面源于微时代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一方面则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优势和权威性大幅降低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精心筛选恰当的材料向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从而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2]。在这种知识传授的模式下,教师具有至高的地位和绝对的权威。
而微时代下,各种样式新颖、功能多样、技术先进的媒介平台吸引众多大学生用户,并为大学生带来丰富的用户体验,满足了大学生对外部信息的筛选、获取、交流、互动等要求:一方面,大学生借助各种平台,享用各种教育资源,自主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微媒介不仅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观点的平台,同时也创造了解与评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另外,虚拟与现实的互相影响日益加剧,大学生在信息潮与舆论潮中更容易发生认知偏差。这些无疑挑战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优势与其相对应的权威性。
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理论架构是相对固定的,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及时更新。换言之,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以理论教育为主,其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并不能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即便是“形势与政策”这样,以信息及时更新、紧跟时代脚步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中,即使适时将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入专题教学与讨论,然而从信息获取、筛选到教学内容的转化,这一过程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难以避免时间的相对滞后性。
更为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是,在微时代下,话语主体与受众都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平等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其实完全可以获得相同的信息。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师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以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为导向,筛选符合教学需求的信息,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加以转化然后呈现给学生,这必然导致与学生借助微媒介获取的信息有差异,甚至有些信息可能是学生不屑于关注或早已关注过的。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下,学生对教师的信息源的时效性与权威性难免会产生质疑。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力和吸引力不断弱化
课程改革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目前大多教师仍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已有意减少单向式灌输,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以“两课”为主要依托,不可避免地受到师生比大、学生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师生互动环节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比较少,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所能达到的参与度也是十分有限的,这便难以在教学环节中实现交互式的对话机制,而这恰恰与微时代下外部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源以个人爱好自主选择决定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相比之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无疑是有限的。
同时,随着移动数据终端技术的成熟以及以微博、微信等软件为代表的微媒介在大学生中使用人数和频率的上升,传统的依赖课堂教学和查阅书籍为主的话语传播方式比重在不断下降。微时代下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信息发布、传播乃至终结的节点,由此,信息的传播更加实时化、便捷化和大众化,进而形成的是一种扁平化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模式。这种扁平化的传播方式很难实时、全面引导信息发布主题,这便直接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控制力和吸引力进一步被削弱;信息源的分散化导致主流价值观被冲击,较之以往,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或者错误观点的侵蚀。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的微途径
基于上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微时代背景下不得不思考自身的构建。一般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是作为话语主体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表达对作为话语受众的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评判和制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从主体到受众、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转变,因而以“微”為关键词,认真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并探索构建的微途径成为必然。
(一)话语构建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微时代下,外部多样性的信息资源冲击着单纯的理论教学与缺乏互动交流的教学,传统“填鸭式”教学也已被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控话语权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式,大学生已经由理论被动接收者变为内容的建构者,而且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重要主体。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建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自身的话语权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即话语主体已由传统的单一主体变为多主体——学校思想政治管理部门、教师、大学生、社会等多方共建。
在微时代下,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主体参与、多形式教学并用的新局面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之一。在推动多元话语权主体参与的进程中,要合理规避碎片化信息对主流理论观点带来的冲击,要坚持理论指导、方向把控的原则,以社会热点问题为理论教学的切入点:既要确保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信念和理论观点与课堂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通过以理论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大学生理性辨析与正确表达观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的理论引导者、方向掌控者和价值维护者的角色,以互动讨论式的教学实现话语权的重建;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各种平台,引导学生及时关注与在线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国家重大决策和方案等,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
在尊重大学生话语权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微素养。微时代下,信息传播注重内容的吸引力,忽视对内容真实性的鉴别。个体作为信息发布源的特性,既满足大学生对自身话语权的重视,但同时这也导致虚假、违背主流价值理念观点的泛滥。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信息传播中做到自我审视和自我约束相结合,批判性地看待微媒介中传播的信息,提高自身的媒介和理论素养。
(二)建立话语主体共同体,引导与规范主流话语趋势
在尊重学生话语权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放弃其主体意识与地位。这种不放弃,并非要复归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一统天下”的“专制”局面,也并非是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束之于高阁,而是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引导和规范微话语。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并且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上升,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成为网民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既享受着微时代带来的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与丰富的网络资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各类网络负面信息侵蚀。毋庸置疑,从价值范畴看,微时代下的各种微信息资源作为价值客体同样具备多种价值属性,而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获取者等因主体需要的不同,表现的价值需求自然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与并存的是多种价值取向,这时候必须要有一种核心价值以引导其它价值,思政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与作用的发挥在此刻便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主体意识与作用的发挥,一方面需要从形式上将学校领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多级主体纳入话语共同体中,集中“把关人”效应,同时还可以借助优秀学生干部、榜样学生的力量,用“朋辈”效应助力“把关人”效应;另一方面则需从内容上增强话语共同体的各种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创新、微媒介应用等多方面素养,目的在于增强话语共同体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探索力、引导力、创造力与管理力,最终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信力。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话语内容由传统的理论向理论与实践交互运用转变。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话语权,要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作用,积极借鉴新媒体话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增强话语创新能力,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媒体结合,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同时,加强两者对接,将微媒体纳入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开展微公益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
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再以课堂教学作为维持其话语权的唯一方式,而应密切关注微媒介的发展趋势,以微媒体为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课下互动、线下教学与线上推动的有机结合。正如上述提及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单向性的灌输式教育,缺乏足够的理论吸引力和号召力,难以引起大学生关注和学习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对话式教学,开展理论与社会热点结合的专题讨论,可以利用微媒介(比如微博话题)发布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讨论,学生和老师自由发言,丰富师生间的互动渠道,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另外,可以进行如下尝试:“开通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微博,以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强化分层、分类、分众的理念,坚持主导与互动、自由与控制'的原则,开通招生微博、学生组织微博、班级团支部微博、社团微博、心理咨询微博等开放式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微博,要做到主动融入学生,做正确思想观念的倡导者和代言人,用正面的观念引导微博舆论,勇于批判和辩驳错误的思想观念。”[3]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媒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与各院系所之间的联系,在假期开展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性和新颖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主题确定、信息发布、活动报名、队员招募、成果展示等环节均可以采用微媒介平台,以参与形式的创新来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微媒介上发布实践活动预告,引导学生参与到主题设计、行程规划等前期环节,以活动带动理论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社会实践中,以微媒体的运用实现思想政治话语权的增强。简言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应当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和学生思想变化,随时随地依托微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转变话语传播方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大学生在微媒体使用上拥有完全自主权限,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信息资源。随着各类“大V”“公众号”的发展,各种推送内容也不断影响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随着使用人数的持续增长,微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这种选择本身既是对微媒介平台的一种认可,也间接影响到微媒介平台推送信息的倾向和时机。各类微媒体平台为吸引大学生,在平台话题选择、推送时机等方面不断改进。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应更充分地利用微媒介提供的各种信息推送、发布、交流机制,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立足点,坚持以营造新的话语平台为切入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着力构建对话式话语体系,营造自由、平等、互动的对话环境,增强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准确把握推送时机。简言之,话语传播要充分利用各种微媒体,实现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多样化传播模式。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话语权,要利用微媒介信息发布便捷、信息交流便捷、参与模式灵活等特点,改变传统单向式的灌输教育,构建起对话式的话语体系,倡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问题的辩论和思想的碰撞实现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话语权的加强。同时要做到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与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求职需求等主题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与时效性,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更进一步,要打破角色限制,改变传统的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一主体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状况,推动多主体参与,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实现传播主体的多样化;最后,信息推送要注重时效性,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以及对微媒体的重视度,及时、快速、准确地评析社会热点及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结合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予以评析,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避免社会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侵袭。
为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群体信息需求差异为切入点,分门别类进行多个公众号推送,或者以一个公众号为平台打造不同栏目。针对新生,可以推送学校历史和专业分类介绍、文化设施介绍、大学规划、校园周边生活,也可以推送一些优秀学长学姐的成长感悟,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大学环境和管理制度,感受大学校园的文化气氛,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对高年级和毕业生,则以推送国内就业类信息、技能培训类信息、社会经济情况和行业发展介绍,也可以以毕业生入职感悟为推介点吸引高年级学生,为其进入社会后尽快实现转型做准备。同时也要注重传播方式本身的改进,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开发了微信漂流瓶这一传播方式,在漂流瓶中写下各种最新的校园新闻,用户打捞出微信漂流瓶后进行恢复,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再把微信漂流瓶抛出去,这种传播方式在短短3天时间内便收到3万多条回复,带动了学生参与校园新闻的讨论,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广泛传播”[4]。
(五)搭建话语微环境,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平衡态
许多学者认为,应从形式与内容上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了解、掌握与利用各种微媒介、微话语与微行为,便可重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正确的理解,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在探讨微途径的时候,由于涉及的是话语问题,因而大多时候人们习惯于从话语的主体与受众的立场出发,这是更具时效性与针对性的视角与途径。
然而,在微时代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也直接体现为另一弊端——滞后性,而滞后性带来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媒介语境中的失衡,这种失衡的状况无疑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倍感紧迫性与重要性。值得强调的是,话语体系的构建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达到最终预期目标的,因为话语体系的建立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环境,而微媒介恰恰是恢复话语体系失衡状态所亟需的土壤。
这里的微环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从技术环境到应对机制,涉及诸多方面,且在每一领域都需要专业的知识以及可操作的策略。为此,这里只能提出方向性的建议:从技术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来不占优势,更多时候是被动地了解、掌握各种新技术,因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专属的技术平台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力和传播力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营造具有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操作力的语言环境则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多级联动的途径进行沟通协作与监督,通过政策、法律、制度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完善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从而为微环境的搭建提供基本保障。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涉及话语的主体、内容、受众、传播与环境等多个方面,并且这种冲击并非限于某一方面,而是互相牵扯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已经表明,话语主体是基础,内容是关键,传播是枢纽,受众是核心,环境是保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必然也要遵循多位一体的基本原则,并且在构建中最为关键的是紧扣“微”这一时代主题,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语权的微资源和微载体,凝聚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微力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有机融于微生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持续创新和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廖胜刚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关键词:合法性、现代性与话语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0-41
[2]曾令辉、邓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45
[3]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3-124
[4]葛玮华基于微信平台的校园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战线,2015(1):206-207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micro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s contents ,forms, etc., One of the challenges is the impact on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caused by the discourse,manifested in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ntrol and attractive and 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greatly reduced and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inue to be weakened two aspects.Therefore, it can be explored and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right system through exploring and constructing five micro channels from the audience, the community, the carrier of discourse, the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and the discourse environment.
Key words: Micro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Power;Construction
(責任编辑: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