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化象、以言表象
2017-05-30余佳莉
余佳莉
低段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足,传统的写话指导没有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因而学生在表述时,除了描述客观物象,通常难以将自己主观的觉知和情感融入,导致无话可写或表述无趣。“意象写话”则从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这一客观心理机制出发,以生活事物和典型文本为素材,以激发写意思维和自由想象为重点,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旨归,打造“写意·想象·创造”的低段写话教学。我们提炼了扩充补白、角色换位、夸张变形、元素异化等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看图想象,使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打通,在两者之间创造广泛的联系,而不是囿于具体写实的描摹。使儿童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自由自在地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创造语言。
一、扩充补白,诱发联想
“空白点”往往是语言蕴藉、匠心独运、有韵外之致之处。教师在精选写话图片时应该考虑留有这样的空白,利用这些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所谓补白,就是在教学中以此为生发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和感受,发挥想象,填补言语、情志及意境的空白。
如,笔者曾经选取绘本《云娃娃》中的几张图片组成看图写话的组图指导学生写话。我把云娃娃用云朵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的图片删去,留下的空白处就作为本次写话的指导,引导学生逐层想象,结合句式规范
表达,用“云娃娃用云朵做了
( )” 介绍一种事物,打开思路,接着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介绍两种事物,用上“有……有……还有……”介绍三种事物。
此处留白的内容充分链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表达的不再是云娃娃所见,而是他们自己看见的大千世界,这样的空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张扬他们表达的自由。同时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补白时,还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关注指导的梯度和层次,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二、角色换位,逆向观察
庄子恍惚间用蝴蝶的视野看世界,才造就了浪漫奇幻的“庄周梦蝶”的化境。“角色换位”,顾名思义,就是转换观察的视角,改变表述的角色进行写话,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学生写话中的雷同有时是因为惯性思维,觉得现有的本位角度沒什么好写,因此陷入了对他人写话的机械模仿中。此时换一个角度,引导学生从反面、侧面,即文本情境中另一个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一方面在思路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原有思路的词语、表述可以被学生灵活地借鉴迁移。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语言训练都有所助益。
如,在《宿新市徐公店》课后看插图编故事这一写话指导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变身游戏,即不用原诗的叙事角度,而是用文本中其他事物的身份编故事。学生纷纷大胆思考,有的变身为小童:“今天春光明媚,我去徐先生的旅店附近玩耍,我看见……”有的变身为蝴蝶:“我是一只漂亮的小黄蝶,春光真美好,我扇着翅膀到处找春天,我飞到东飞到西,看见……”在变身为蝴蝶的想象过程中,学生们还把男孩的“捉蝴蝶”改成了“追蝴蝶”,呈现出更加美好的境界。还有的变身为油菜花:“我是一朵盛开在春季里的油菜花,我在春风里跳舞,我看见一篱笆……”
多样的角度赋予了这幅图多重趣味,使学生说话、写话的热情高涨起来,想象力飞扬起来。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存在互补和交叉,所以在课堂交流时,相互的补充、评价,擦出了思维的火花,充盈着表述的乐趣。此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从原始写话素材中创生出更多自由、可衍生的主体意象。于思维创新性而言,只是换个角度和立场就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视野和想象,使得固化的思考角度变得丰富起来。于言语训练而言,原文本的字词可以迁移运用,只是角度不同,使语言的积累和创新变得顺理成章。如果教师具备了这样的策略使用观念,这一做法是十分简便可行的。
三、夸张变形,把握关联
夸张、个性的想象是孩童抒写性灵的童真笔法。但是在低段写话的教学过程中,如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指导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要抓住客观物象的某一特点,聚焦于此,引导学生用经过变形(放大、缩小、增加、剪裁等)的形象,塑造出表现自己个性与情趣的趣味盎然的意象。
如,笔者指导一位教师开发了一节创意看图写话课《靴子变形记》,引导学生通过对靴子的各种变形,画出自己的创作,然后观察靴子的样子,想象其作用,并用恰当的动词写出改变造型的过程,用上拟人化的语言写出作用。学生想到了花瓶、洒水壶、帽子、火箭……
不过,让学生对事物展开想象,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教师比较强调想象的合理性,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想象不够大胆新奇;要么就是学生无法找到想象与现实物象的联结点,想象无法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在本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聚焦靴子外形上的改变到功能上的对接,一步一步展开想象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生发写话图片,举重若轻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这一方法强调想象前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使客观外物和主观态度有机融合,使得写话的作品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透露出孩童应有的灵气。
四、元素异化,分解转化
写话的素材往往涉及多个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张扬创造力,将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元素进行异化,赋予写话作品奇妙的想象。这种写话思维的训练最初可以给学生引领方向,引燃思路,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化为一种潜在的发散思维,自如地对日常形象进行创意加工。
如,一位教师执教公开课《水果晚会》,通过几张拟人化的水果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水果店里的水果化身晚会表演者,从打扮、动作、语言等方面想象写话,赋予水果人的言行,香蕉小姐、苹果姑娘、菠萝先生……在学生的笔下栩栩如生。
对水果形象的异化将事物的原生形象和学生头脑中的客观表象进行了融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搭建了想象的路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异化的元素进行了分解,为学生的想象创作分解了难点,搭设了阶梯,让不同思维和言语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准选择异化元素,进行创作。除了这种聚零为整的异化方法,教师还可以将包含各方面元素的事物进行元素的分化,只选其一,化整为零、集中聚焦,从而降低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难度,提升思维的精度。
这几条教学策略以学生生活为契机,以言语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言语表达为核心,使看图写话训练充满了游戏般的智趣与灵动。正如17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言:“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轻松愉悦的思维创造和语言游戏中,学生的写话兴趣得以提升,写话能力得以提高,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彰显。
[本文为课题《小学“意象”习作阶梯课程的构架与策略研究》(WY201708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