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个性阅读中生长

2017-05-30刘进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学生主体尊重

刘进

【摘要】阅读,能让学生在浸润中发展个性。阅读,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意愿。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必须要从“拓展视野,尊重个性”、“ 自主选择,发展个性” 、“优化教学,注重体验”和“唤醒经历,激发兴趣”四个方面入手,才能推动学生在读“万卷书”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关键词】个性阅读 尊重 学生主体 自主

阅读,能让学生在浸润中发展个性。只有人的个性发展了,社会才能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个性。阅读,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意愿。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学生的阅读发展水平,就过度干预学生的阅读行为,剥夺学生的阅读自由,将自己的分析渗透到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去。阅读,应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我在阅读教学中,一向强调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引領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个性生长。

一、拓展视野,尊重个性

要实现个性阅读,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唯有多读,方能集众家之长。而当下,我们往往注重语文书上的精讲精读,一学期讲一本语文书,只有二三十篇文章,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让学生在无休止的字词句的默写中失去热情,最终厌读。

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作为教师,如果还把学生禁锢在课本里,本身就是一种落后。我们应该也必须引导学生养成利用阅读吸取知识的能力,尤其是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快速了解世界,体验生活,提升能力。我们常常说孩子不会写作文,其实不是孩子不会写作文,而是孩子的信息量太少了。我曾要求学生写一篇找春天的文章,很多学生不会写,因为他们不知道春天究竟有哪些特色。

要进行个性阅读,必须要兼顾精读和博览,不仅要带领学生对经典文段重点朗读、认真揣摩、仔细品味,更要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研读各类书籍刊物,汲取精神营养,熏陶情感,启迪思维,享受乐趣,提升素养。

为了实现高效阅读,阅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摒弃固有的阅读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意识,通过课前的充足备课,拓宽课程容量,让学生能有更为多样的阅读选择,这样才能给学生个性阅读提供平台。比如教师在教授某一课程时,应该多补充同一类型的内容,让学生比较阅读,求同存异,丰富感受,增强体验。

二、自主选择,发展个性

每个孩子,因为各种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以教基础、兴趣和爱好存在差异,阅读的方向、深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阅读个性不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让学生选用他们最喜欢的方法进行阅读,辅之以适当的引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时,无须千篇一律,统一材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准备阅读材料。比如,同样是描写风景的材料,从时间来看,有古今,也有中外;从作者来看,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人;从体裁来看,有诗、词、歌、赋,也有散文、小说;从篇幅来看,有长篇,也有短篇。

如此丰富的阅读文本资料,依据学情的差异,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在个性阅读中享受文字的快乐。唯有学生快乐了,才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求知欲望,将“老师要我读”变为“我要自己读”,发展阅读个性,提升阅读水平。

读的形式多样:可以表演,可以歌唱……读的方法也多样:可以独读,可以集体读,更可以分角色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有读而感,有感而悟,有悟而问,有问而思,有思而得,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需要,推动个体品质发展。例如在学习《云房子》这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或用朗读,或学着小鸟在云朵中飞来飞去,或画出各种各样的云房子。学生不仅可以在自我阅读中享受到快乐,还可以在阅读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专属意见。

三、优化教学,注重体验

要实现个性阅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阅读活动中,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享受自主体验的阅读特权,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掺杂过多的主观分析。

要实现学生个性阅读,教师要转变理念,引进新型对话方式,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常态。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该是伙伴关系。教师作为伙伴,要少说多听,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总结概括能力,最终张扬学生的个性。

其次,教师要变更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阅读模型,理解文本意义。推动学生自主自由开展阅读活动,或大声朗读,或互相争辩,或动手实践,甚至开展游戏表演,通过各种感官,多层次感知阅读材料里蕴含的信息和意境,进而获得独特体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再次,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互联网+,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打造阅读和交流氛围,尽最大可能还原文本中的意境,让学生在自由和谐中畅所欲言。

四、唤醒经历,激发兴趣

语文,不能脱离生活,必须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我们的阅读文本能够唤醒学生的经历,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变更教材不易,也不现实。这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备好课、备足课,及时更新阅读内容,结合当下的现状,补充新信息,确保阅读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契合。比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徐悲鸿当年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他当时立志为国争光、艰苦求学的处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比较遥远,学生读起来根本不知所云,自然也就难以有所共鸣。因此,在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学生了解熟知的在逆境中拼搏的典型人物材料,如果能是学生身边的案例那是最好,能让学生更容易融会贯通。除了添加榜样,还可以增加一些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与阅读文本,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养成志向远大、发奋努力、天天向上的品质。

在唤醒学生已知生活经验时,阅读文本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年龄特点的内容,尤其是文本中营造的世界要与学生的心理世界契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俯下身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的视角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拓宽阅读资源。

阅读是彰显学生个性,提升创造力的捷径。要让阅读成为学生自由生长的捷径,教师需要从单纯的语言关注回归主体关注,即关注学生这个主体的个性拓展。如此,阅读方能真正成为学生拥有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探索未知、创新人生、收获快乐、赢取快乐的重要渠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小学)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学生主体尊重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让个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在阅读空间感受语文幸福
基于音乐学科的“精教活学”策略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