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的祝福,真的“无法直视”吗?

2017-05-30周云龙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网民试卷外婆

周云龙

同事的儿子前些天过十岁生日。生日宴上,主持人问他:今天,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孩子脱口而出:外婆。主持人引导他: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祝福给外婆?小子又是脱口而出:祝她长命百岁,永远不能死!

“死”是好多人忌讳的字眼,尤其在生日宴上,而一句“永远不能死”,引发全场爆笑。这一意料之外的特别祝福,更令外婆老泪纵横。孩子的妈妈说,儿子有去殡仪馆给祖辈送葬的经历,他对死亡有些莫名的恐惧,曾经说过他想活到300岁。所以,那天生日宴上的祝福,孩子是有观察积累和思想基础的。“永远不能死”,估计要让所有亲朋好友记住一辈子,这是个性表达的魅力。不过,当孩子把这句话作为献给长辈的吉言写进作文、试卷里,老师会有什么评价?符合既定的标准答案吗?我不知道。当然,经过多重写作训练的孩子,他们在作文里和试卷上,还会有灵性表达、自由发挥吗?这不由让我想起一个事例——

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一小学语文期末试卷上有一道阅读积累题,答案五花八门,看过的网民直呼“眼界大开”。题目是:爷爷六十大寿,你会献上什么吉言?一个班级42个学生,18个空着没填,16个答案让人“无法直视”,有8个答“寿比南山,身体健康”。

那些让人“无法直视”的答案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网民认为,孩子们的答案折射出礼仪教育的缺失;有网民表示,题目出得有问题,孩子没理解什么是“大寿”和“吉言”;有网民点评,现在的孩子都是“小人精”,平时爷爷过生日早就送祝福了,但一旦变成试卷上的题目就不会做了。

这篇报道中说,老师在考试后对孩子们做了追踪调查:为什么会这么写?有的孩子说,姜太公和爷爷都是老人,“愿者上钩”是希望人們送给爷爷的礼物能够自动上门;有的说,我希望爷爷的岁数活得越来越大,就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还有的说,我写了“寸金难买寸光阴”,希望爷爷能珍惜余下的时光,快乐地度过一生……

假如老师在那道填空题后附加一句“同时说说献上这句吉言的理由”,是不是更完整?孩子的答案也变得可理解,而且有妙趣。或者,将题目设计成多项选择题,给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还能增长他们的礼仪知识。所以,看孩子答什么,还要看老师问什么,更要看孩子平时学什么、做什么。那道引发热议的阅读积累题,最终应该引起反思的是老师,是成年人,我们一定要用孩子的视角、思维,去和他们交流,启发他们思考。

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学家”,词汇、句子、叙事常常在“自然状态”下自动生成,表达总会给人意外的惊喜。此时,成人应该宽容、鼓励、赏识,而不是批评、讽刺、挖苦。只有使用符合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再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频道)

猜你喜欢

网民试卷外婆
外婆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外婆回来了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