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寻美,课堂寻真

2017-05-30陈泉堂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色香味主讲人沙龙

陈泉堂

周末还在家中品赏着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家常篇),觉得意犹未尽,没想到在周一的教研沙龙活动时间,从本期主讲人那里却意外地听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续集”——“教育篇”。

这是一次语文教研微主题沙龙活动。主讲人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品舌尖美味,聊教学艺术》,她谈到“勇做色香味俱佳的老师,创设色香味俱佳的课堂”,谈到“自然规律不可违,因材施教显真谛”,谈到“教育要上有情怀,下接地气”。三点感悟,皆由“舌尖上的美食”引发,又巧妙地与教学育人对接,引发了在座老师们多角度的漫谈与全方位的共鸣,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再次向教育领域多维发酵,让我不禁感叹主讲人的才气和灵性,也说明了“亦真亦美”是每个领域都共同追求的境界。

主讲人的这番话,仿佛一味恰到好处的“佐料”,添入语文教育这道大餐当中,让教研沙龙滋味顿生。抓住了教育的味,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本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教师磨砺与涵养的功夫。两个话题虽不甚搭调,但抓准对象的内心与需求,用真情(美食)去打动,让对方为你的魅力所折服,真心认同你的教(厨)艺,却是共通之处。

由此,我想到了,名师的修炼、好课的打磨,就好比美食的烹制,既要保持“学(食)材”的真纯天性,又要善于借助外力引发“学(食)材”与外在因素的深度融合,从而激发“学(食)材”的最大潜力,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可见,育人与做菜是同样的道理:保持天性、敏于发现、善于引导、乐于创新,这是教育家与美食家共有的特质。

“菜”与“课”,可以分出许多种,但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好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做法简单,能保持食材天然美味的,厨师只需水焯、甑蒸,就是一道美食;另一种做法复杂、程序繁多,厨师将各种调味料进行绝佳的融合与搭配,变成一道精致的好菜。前者天然去雕饰,后者巧手出佳品,两种菜都令人回味无穷。

好课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去雕饰的好课,我们可以称其是常态课、家常课,比如,我们经常在调研过程中听到那些清新、简明的课,更多呈现的是个人的教学特色,虽然没有复杂的多媒体,没有华丽的名师头衔,但依然有一种自然之美,来得朴实,来得简约,来得实在。另一种是经过多重打磨,多层指导的好课,修饰得较细,兼顾得较多,同样具有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因为这种课加入了更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元素,加入了更多的真实细节,加入了更多的层次呼应与对接,好比历久弥香的好酒、文火慢炖的好菜一般,更值得细细品味。

好课与好菜,都能开发人的味蕾,引发人的想象;名师与名厨,都在追求一种清新脱俗,追求一种本色与本真。所以,无论是“舌尖”上的寻美,还是“粉笔尖”上的求真,都同样魅力无限……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業园区星海小学)

猜你喜欢

色香味主讲人沙龙
秀色可餐——天然食用色素
色香味俱全的富贵鸡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宝贝沙龙
Blue Mist美发沙龙
由一道测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东坡肉
夏日么么茶
《开讲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