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新闻真的自由吗?

2017-05-27王斌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

王斌

【摘要】西方新闻媒体向来自诩倡导言论出版自由,更是打着“自由”的旗号对于其他国家的新闻观尤其是我国横加指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屡屡违背这一原则,往往未经充分调查就随意报道,利用其在国际舆论中的主导地位,造成国际舆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新闻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伪自由性。

【关键词】西方新闻自由;客观报道;国际传播

2008年,西藏3·14事件发生,引发世界震动。一群暴力恐怖分子持刀见人就砍,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毫无疑问,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恐怖袭击。但是,在西方的媒体上,却甚少见到这类报道,更多的是歪曲事实,无端指责、谩骂中国政府,并对西藏形势妄加揣测,未经任何调查,甚至移花接木,将国外警察的示威行为的照片用到西藏3·14事件的报道之中。

西方媒体就通过这样的“客观”报道,不断抹黑我国塑造的国际形象,但也同样,他们的报道也推到了他们在华人心中塑造的客观、公正的形象,给世界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新闻课程。西方新闻真的自由吗?在国家和政治需要前,真的还能保持一如既往专业与自由吗?

一、西方媒体新闻自由原则的历史由来

1457年,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新闻纸诞生于德国纽伦堡,由此,西方新闻页开始萌芽。进入16世纪,报刊开始转向思想传播和政治斗争,这引起了欧洲各国封建王朝的恐慌,开始对新闻出版进行严格的限制,并对部分新闻报刊进行拉拢,补发津贴。1644年,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向国会递交了一片演说辞,抨击了出版检查制度,争取言论自由,后来印成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弥尔顿主张每个人都有将自己的思想诉诸社会的自由权利,主张让一切思想、主张公开的表达出来,真理必定在思想的自由市场上战胜谬误,弥尔顿也成为争取新闻自由的先驱。

从18世纪开始,随着资产阶级政权先后在西方不同国家建立,新闻业不断发展,西方新闻自由由理论探索向制度化实践转变。由于新闻自由原则对任何权威所构成的挑战性、批判性以及某些破坏性,会对刚刚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构成现实威胁,资产阶级开始对新闻自由进行了重新认识、重新架构的过程。

经过长达300余年的斗争,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新闻自由,西方新闻传播的自由原则由此形成。

二、西方自由主义的新发展

不断前进的历史使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并完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思想言论的自由使得财富、道德和爱国战争都面临巨大的危险。言论自由逐渐被西方社会民众所怀疑,被认为是由于独裁者掌控了信息的流通,束缚了言论自由,导致了群众缺乏知情权,从而导致了后来的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20世纪30年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论开始出现,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主席约斯特又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报业要对社会负责的理论,其认为如有必要,可以运用法律来限制新闻出版自由,这一舆论与以往的新闻自由观念存在较大的偏差,引起了学界的哗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哈钦斯为主席的新闻自由委员会,经过调查发表了《一个自由与负责的新闻界》、《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由此,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也逐渐受到媒体界的认可。

社会责任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缺陷与不足的一种弥补与修复。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如何处理政府与新闻的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政府干预报刊发行、干涉新闻自由的危险性,以保证新闻出版的绝对自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对的自由主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开始逐渐暴露——虚假新闻出现、失实报道横行……这种行为的出现极大的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引起公众的不满,这引起了新闻学者的思考,他们必须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

当初自由理论诞生时,西方各国纷纷以法律的形式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明确与保护,比如美国的宪法第10条修正案、法国的权利法案等,但是社会责任论诞生后这一理论却没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尽管现今这一理论仍然为西方新闻自由的重要理论。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社会责任论虽然止步于理论层次,但是它指明了西方新闻理论发展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西方媒体的新闻实践,这种宣扬权利与责任相一致的理论必定会在所有媒体中得到遵循。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出现新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出现式微,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以Twitter和FaceBook为代表的新媒体愈发得到广大受众的信任和喜爱。同时,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社会环境透明化,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网络成为社会信息的发源地与集散地。在这一背景下,自由主义理论尤其是社会责任论不再仅仅针对各个新闻媒体,而是更加注重对个人言论的约束与规范。

现今,每一个人都成为新闻源,每一个人都拥有新闻发布的权利,那么如何引导民众正确使用这一权利,就成为新闻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自由理论开始强调每个人对于自己传播内容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道德上,更体现在法律上。这种新闻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网络流言、谣言的传播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网络的匿名性却使得这一理论的实际运用效果并不明显。但是这也指出了西方的自由理论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既要强调新闻的自由,另一方面也要约束个人和媒介的过度自由,从而使得信息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保证社会舆论方向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西方媒体所谓的“自由主义”的观点从根本上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所提出来的,虽然在反对封建统治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当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就成为资产阶级宣传的工具,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三、西方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伪自由客观

西方新闻媒介在进行新闻传播时,总是标榜自身的客观公正,以正义者自居,批评中国新闻报道的不自由、不客观。可是事实上呢,往往是这些自命不凡的西方媒体受国家政府或利益集团左右,进行着失实报道。

2014年3月1日晚,10余名着装统一的暴徒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砍杀无辜群众。事件造成29名群众死亡,143人受伤。警方调查后将这起事件定性为“暴力恐怖袭击”,是由“疆独”份子策划的一起袭击事件。国外媒体虽然也对这起事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但是在伪自由的指导下,却淡化暴力,同情暴力,引用对立方的声音,看似客观自由,却有失偏颇。

在昆明暴恐事件的报道中,有不少报道引用自国内的报道,但是在引用时却加上定語——Xinhua,theStateNewsAgency(新华社,政府通讯社)。在西方,政府的或官方控制的,是不独立的,其潜台词就是“不可信任的”。同时在一些报道中,直接对中国的民族政策表示怀疑,引用“恐怖主义”和“民族冲突”的话语也不在少数。《纽约时报》在对恐怖主义的定性上打上了引号,并在暴恐事件的受害者的话语引用中,直接使用“应让维吾尔人独立”来凸显民族矛盾。在不少报道中还延引了之前天安门撞车事件、7·5事件等,以突出中国对少数民族的压迫政策及汉维矛盾。

西方新闻媒体对于中国的伪自由报道,不仅违背了新闻传播基本原则和媒体伦理,还破坏了国际传播秩序。这些报道背后,是西方媒介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狭隘国家利益观造成的。

应对西方伪自由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世界话语权的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我国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机,不断促进媒介的融合发展,合理利用传播规律,摆脱我国国际话语权弱势,全方位、多层次传播我国的国际形象,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为我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与西媒“错位竞争”,合力发出影响国际舆论“最强音”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