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6,XX真两性畸形细胞遗传学分析

2017-05-27邢湘翔张兴普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

邢湘翔+张兴普

【摘要】目的:探讨46,XX真两性畸形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6月某医院接收的1例男性真两性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对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核型为46,XX,其腹腔内有5×4×3cm大小的子宫,宫颈3.5×1.8cm,子宫右侧具有完整的卵巢和输卵管;患者的睾酮水平超过正常女性5倍,X染色质阳性率为15%。结论:患者的社会性别为男性,但是具有完整的女性生殖器,是典型的真两性畸形表现,为此,应当在早期确定畸形的特征,实施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真两性畸形;细胞遗传学;鉴别诊断

两性畸形指的是個体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特征,其生殖腺既有卵巢又有睾丸的,即性腺性别和遗传性别一致,但是生殖道官和尿生殖窦却具有两性的特征[1]。两性畸形分为假两性畸形和真两性畸形两种,真两性畸形指的是患者具有完整的生殖腺,睾丸有清晰地曲细精管和生殖细胞,卵巢具有完整且正常的卵泡和卵细胞,若只具有睾丸或者卵巢的残遗组织,则不属于真两性畸形。生物兴趣小组一成员的父亲为某医院医生,在其父的指导下,我们生物小组参加了本次研究,本文以2016年6月某院接收的1例男性真两性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社会性别为男性,年龄32岁,未婚,身高163cm,有胡须,喉结较小。生殖器检查发现,其阴毛分布呈女性特征,阴茎7cm,双侧睾丸8—9ml,可触及输精管。患者智力正常,其父母表型正常,不属于近亲结婚,患者有一姐一弟,身体健康,无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本人有血尿史,无用药史。

1.2 辅助检查 患者血清睾酮为12.94nmol/L,雌二酮475.2pmol/L,孕酮4.05nmol/L,黄体生成素16.23U/L,卵泡刺激素43.17U/L,催乳素6.94nmol/L。

1.3 细胞培养 抽取患者的外周血2ml,接种2%植物血凝素、20%小牛血清[2],将其放置于PH7.2的淋巴细胞培养基中,在37℃环境下培养72h,并在终止培养前0.5h内于样本中加入秋水仙素,按照常规方法收获细胞。

1.4 染色体标本制备 按照常规方法制备,G显带处理,镜检30个细胞分裂相,选出其中5个核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机对其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

2.结果

患者双亲的染色体分析未发现异常。经外周血淋巴染色体检查,证实患者的核型为46,XX,对其右侧阴囊进行剖腹探查发现,患者腹腔内有5×4×3cm大小的子宫,宫颈3.5×1.8cm,子宫右侧具有完整的卵巢和输卵管,左侧有子宫圆韧带。经电子显微镜检,未发现Y染色体易位于X或者常染色体上的情况。对患者口腔上皮细胞进行X染色质镜检发现,其X染色质阳性率为15%。诊断完毕后,经患者同意,切除其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矫正为男性性别。

3.讨论

真两性畸形指的是个体同时具有卵巢和睾丸,并且性腺组织完整。性腺的分布可以分为一侧卵巢、一侧睾丸或一侧卵巢或睾丸、另一侧为睾丸或双侧均有卵巢及睾丸组织[3]。患者一般被当做男性抚养,其青春期会出现乳房发育异常或者血尿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在确诊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性别矫正,切除子宫或者卵巢,并在术后补充适当的性激素。

百度查询得知:真两性畸形大部分属于散发性病例,尚未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学特征,且超过80%的个体染色体核型为46,XX。临床研究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因为母体在怀孕过程中使用了雌激素,导致女胎男性化,或者母体患有男性化肿瘤,如卵巢囊肿、肾上腺素肿瘤、黄体瘤等,导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影响了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性分化实际上是胚胎期正常分化的结果,其包括三个阶段:染色体确定性别、染色体性别转化为性腺性别、生殖管道分化完成[4]。睾丸激素水平决定了男性表型,若激素水平过低,就会导致胚胎的原始性腺分化为卵巢,胚胎发育成女性,形成真两性畸形。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核型证实为46,XX,其腹腔内有5×4×3cm大小的子宫,宫颈3.5×1.8cm,子宫右侧具有完整的卵巢和输卵管;患者的睾酮水平超过正常女性5倍,X染色质阳性率为15%。断完毕后,经患者同意,切除其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矫正为男性性别。综上所述,患者的社会性别为男性,但是具有完整的女性生殖器,是典型的真两性畸形表现,为此,应当在早期确定畸形的特征,实施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韦仕喻,兰晓梅,汪伟伟,彭文红,张立文.46,XX女性假两性畸形1例报告[J].广西医学,2010,01(09):46-47.

[2]吴守伟,胡明洁,唐宝定等.外生殖器畸形患者遗传学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07(12):39-43.

[3]华兴,刘少杰,陆琳等.真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08(05):719-722.

[4]滕奔琦,王青青,章钧等.性发育异常患者的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10(17):1851-1855.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
试析生猪检疫中猪瘟的鉴别诊断与无害化处理
血清C反应蛋白在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降钙素原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评价MCV/RDW与网织红细胞在贫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实变型肺癌和结核性肺病的CT影像特点比较
CT能谱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