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典文化凤凰涅槃的思考
2017-05-27徐薇薇
徐薇薇
(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广东东莞,523129)
摘 要:近年来,由于欧美快餐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物质虚无的生活方式。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不断倡导复兴古典文化,让古典文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国诗词大会》等娱乐节目的大火,也从侧面说明国人对一度淡化的古典文学重新掀起了追捧学习的热潮。
关键词:古典文学 中国诗词大会 习总书记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留给国人的不仅是一摞摞泛黄的古籍和言传身教的规矩,更是一个民族优秀的品质与灵魂。但近年来,由于欧美快餐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物质虚无的生活方式。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不断倡导复兴古典文化,让古典文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国诗词大会》等娱乐节目的大火,也从侧面说明国人对一度淡化的古典文学重新掀起了追捧学习的热潮。
2017年伊始,有几档“另类”的综艺节目火爆荧屏。与前几年霸占荧屏的各种综艺真人秀明显不同,这几档综艺节目新鲜感十足,不做幼稚的游戏,不以明星为噱头,不炒作新闻,一言不合就背诗、读信,之乎者也,满屏感动,豆瓣评分却高得惊人,被网友称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
看多了拼颜值、秀恩愛、做游戏的综艺后,《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秀智商的烧脑综艺悄然走红,嘉宾们的脑力展现、知识储备,都看得观众瞠目结舌。相关报道不断见诸于网络、电视、各大报刊,其火爆程度着实超乎人们想象。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16岁复旦附中女孩武亦姝成为了网络热捧的焦点,网友评论“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满足了国人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节目播出后,有关唐诗宋词的书一时呈现“洛阳纸贵”现象,北京多个书店的古诗词书籍一下变成了紧缺商品。甚至不少自誉“文化人”的知识分子,面对那些“孩子辈”选手的精彩表现,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综合文化知识尚待提高,觉得自己还有巨大的学习“充电”空间。节目落幕,由之引发的讨论却远未结束,比如,千百年的诗词何以引起当今民众如此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优秀的传统文化怎样才能走上复兴之路?等等热门话题,尚在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持续发酵和升温。
《中国诗词大会》何以能走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评委蒙曼有句非常精到的点评,她说这表明在社会崇尚物质功利的当下,中国人的诗心没有死,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人们的内心还有“诗和远方”。人们对诗的偏爱,恰恰说明我们处在“诗和远方”缺乏的年代。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指出,巨大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平台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大的课堂、大教室,使师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认识进一步提升。《中国诗词大会》比拼的是选手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但对观众来说,看点不只是选手对诗词的识别和背诵。每次选手答题后,学者嘉宾会介绍这首诗词的内涵、诗人的创作背景等信息,这才是更让人念念不忘的文化大餐。
一面是媒体端古典文学的热度不断升温发酵,另一面则是古典文学在当下中小学义务教育中的大退步。
据调查,近年来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除了全部古诗。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面对个别地方教育部门这种“减轻学生负担”的现象,许多教育大家、文学倡导者甚至家长都发出了怀疑的声音,部分学生家长表示,家长们担心的是如果不从小打下中国古典文化功底,将来很难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以继续提高。这既不利于未来高考的应试要求,也不利于孩子个人文化底蕴的培养。在这种功利性的改革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后人想了解中华文明灿烂的文化可能只能从《甄嬛传》这些热播电视剧中领略一二。这种功利性的改革到底是利是弊值得教育主管部门深思。
反观当下中小学义务教育课堂中,小学课本大量删除古典诗词;初高中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传授,学生不求甚解、盲目记忆,文学经典教育陷入了“背诵—默写—再背诵”的死循环,学生们一提到古典文学就面露痛苦之色。顶着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中小学语文老师功利化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希冀“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性”的陷阱。
笔者查阅“北京市高考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到,阅读经典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高考“微写作”选作题中,就涉及了《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2016年语文学科在总体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在考试内容等方面略有调整。附录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文学经典原本是老祖宗积累千年的生活智慧,它不仅教会了祖孙后代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是向后人昭示着宇宙与人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则。我们不仅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热爱,更要有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焦虑与期待。“满招损,谦受益”“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不仅透露着中国人的做人信条,更加向世人昭示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希望综艺节目的大热带来的不是国人一时的兴起,而是给国人深层次的思考。传家宝谁都喜欢,可保护传承下来就不是简单的嘴上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