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7-05-27华媛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1期
关键词:急性期康复治疗脑卒中

华媛媛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7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根据病历号尾数奇偶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方法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4±2.6)d, 短于对照组的(25.3±3.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AM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8.3±2.5)分, FAM评分(72.9±7.4)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15.9±2.9)、(64.4±6.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23

脑卒中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血管突发性破裂, 或血栓栓子脱落形成栓塞, 进而产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的以脑组织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 该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由于病情凶险、发展速度快, 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很多患者即使存活下来也会遗留下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 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有研究报道在脑卒中急性期采取康复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功能障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文通过分組对照研究探讨常规治疗以及急性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7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通过脑部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89例)。实验组中男43例、女42例;年龄44~81岁, 平均年龄(63.2±7.2)岁。

对照组中男46例、女43例;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64.1± 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抗凝、溶栓以及脑细胞活化剂等进行神经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急性期康复治疗, 具体如下。

1. 2. 1 理疗 应用多功能电脑中频仪对患者进行中频点治疗, 将电极放置在患者的肢体肌肉起始部位, 电流设定在0~100 mA之间, 电极的频率设定在0~150 Hz之间, 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程度对电流频率等参数进行调整, 持续20 min/次、治疗2次/d。

1. 2. 2 体位康复训练 结合患者的病情开展体位康复训练指导工作, 恢复早期采用健侧卧位或者仰卧位等, 以免肢体过度受压或发生脱位等现象[3]。

1. 2. 3 平衡治疗 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指导其在床上坐起、进行站立和平衡练习, 从而增强肢体平衡能力。

1. 2. 4 关节活动度练习 对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尽可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部分患者发生关节强直, 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协助其开展矫正练习, 从最初的被动矫正开始, 然后逐渐过渡到患者主动进行关节活动, 如简单的屈伸训练、旋转训练等, 减轻关节强直现象、提高关节活动度[4]。同时基于患者病情进行肌力主动及被动锻炼, 增强肌力。

1. 2. 5 综合训练 指导患者开展生活锻炼, 从最开始的自行起床、穿衣开始, 随着病情的改善开始进行自行如厕、洗脸、刷牙等训练, 在步态平稳的基础上开展上下楼梯锻炼, 确保病后的生活质量。

1. 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使用NIHS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 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神功功能缺损越严重;②运动功能:使用FAM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 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③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4±2.6)d,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5.3±3.1)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24.2±3.1)、(8.3±2.5)分, 治疗前后FAM评分分别为(20.4±5.7)、(72.9±7.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24.6±3.5)、(15.9±2.9)分, 治疗前后FAM评分分别为(20.9±6.1)、(64.4±6.8)分。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中属于一种综合障碍性疾病, 是在神经功能损害与脑组织功能损害的双重作用下引发的临床病症, 其治疗应当从改善脑组织血流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溶栓等手段能够较好的改善脑组织功能, 寻求有效的神经功能恢复方法也非常重要。临床医学认为, 人体大脑具有很强的功能重组性, 通过康复治疗能够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得以重建, 改善大脑皮质的血液灌注进而优化对应支配区域的功能, 促进肢体和神经功能的康复[5]。在本研究中, 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活动, 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物理疗法与肢体康复锻炼, 能够明显提高脑组织与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 改善肢体功能和预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东, 邹莉.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康复疗效分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33(11):843-846.

[2] 贾爱明, 胡文梅, 张红, 等.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广东医学, 2013, 34(12):

1933-1935.

[3] 丁文娟, 郑蒙蒙, 梁成盼, 等. 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10):929-932, 947.

[4] 孙丽, 谢瑛, 李广庆, 等. 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2):116-119.

[5] 董力微, 周敏, 王勤俭, 等. 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11):845-847.

[收稿日期:2016-05-24]

猜你喜欢

急性期康复治疗脑卒中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