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西药联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肌缺血的效果观察
2017-05-27邓连振
邓连振
【摘要】目的 探究常规西药联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采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常规西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心肌缺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6..02
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冠心病,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时,心肌活动和代谢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使患者心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1]。为此,就常规西药联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肌缺血的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2~68岁,平均(56.2±3.1)岁,病程1.2~3.8年,平均(3.1±0.3)年;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3~66岁,平均(56.2±2.1)岁,病程1.6~3.9年,平均(3.2±0.2)年。兩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3次/d,10~60 mg/次,患者连用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基础药方为:葛根15 g、丹参15 g、黄芪12 g、瓜蒌10 g、白术10 g、枳壳10 g、半夏10 g、薤白10 g、水蛭粉3 g,水煎,口服,2次/d,1剂/d,待患者病情稳定两个星期之后将药材加工成散剂,开水冲服,9 g/次,3次/d,连续服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有效:患者无临床症状,各项指标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各项指标开始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②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③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2.2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出现上腹不适2例、失眠2例、倦怠4例,占20%;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肌缺血患者的常用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以及钙拮抗剂等,增加患者在心肌缺血中的血流量,提高患者的心肌供血量,加强患者心肌的耐缺氧性,缓解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肌缺血的次数[2]。但是,心肌缺血患者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药理学认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可有效阻碍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药物组成中半夏可降压,改善患者的抵抗息率失常能力,进一步消除患者体内的湿气,白术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可有效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桂枝薤白具有温通心阳之功效,加强患者的心血管通透性,枳壳可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加强患者抵抗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的能力,黄芪具有补气利尿之功效,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葛根可抑制患者血小板的集聚,稳定血压,水蛭粉可阻碍患者发生血栓[3]。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采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肌缺血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信赖。
参考文献
[1] 端木鲁健,杨晓雪,古广年,等.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辨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 487-489.
[2] 曹 渊.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4):35-36.
[3] 杨恩泰.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肌缺血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5(5):49-51.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