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护理观察体会

2017-05-27张爱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护理观察护理策略临床特点

张爱玲

【摘要】目的 主要研究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并给予以老年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同时观察护理效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诊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给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达到理想的状况后,并且年龄≤70岁。若70岁以上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对这些部分患者采取容栓疗法,对特别严重的老年急性梗塞患者分别发生于术前备皮时,麻醉复苏时、术后5 h及术后5天,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AMI心电图、CPK-MB(CPK同工酶)有30例达到理想改变水平,4例明显有效,6例患者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达85%。结论 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的临床特点和特殊情况,在仔细观察患者急性心梗发生、突发情况、该病情变化的基础之上,给以患者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促进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痊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护理观察;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6..02

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有,最主要的的有疲劳过度、情绪过度激动、过度饮食后、超低温的刺激、睡眠质量不理想或情绪过度并持续紧张和劳累工作等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征状:心前区发生绞痛或者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随有恶心、呕吐、身体出现大量的汗液等。此外,有某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十分典型,特别是老年人患者。老年人病人经常没有胸痛等情况,而是出现上腹部位和咽喉部位甚至出现牙齿疼痛情况,或者发病原因不明的昏晕、发生昏迷等状况,无论是否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只要症状严重,疼痛不能够缓解,全部应该立即就医,查明发病原因[1]。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冠心病的发病概率逐年不断增加,但是治疗冠心病的相比技术与发展水平并没有和发达国家保持同步的状态。很难以为该病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措施[2]。急性心肌梗塞病症在临床过程当中多出现在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身上。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主要是因为在其患者因为一些诱导病因因子促使冠状应脉处的斑块出现破裂情况,在冠状应脉处斑块出现破裂后血小板就会汇集在一起形成血栓。患者如果形成血栓就会促使已经较为狭窄而且硬化的动脉发生堵塞。在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过程当中,老年人急性心梗的发生概率在逐年提高[3]。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的临床特点,并给予以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患者相应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期最大化使患者病情控制和痊愈效果达到想理想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诊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病患者67例,随机抽取40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特殊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65.9±4.8)岁。经过权威诊断,全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都是急性心梗[4]。

1.2 方法

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等初步情况,并给予以有效合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具体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如下文:第一,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我院接受治疗的初步阶段,护理医务人员应该当向患者充分介绍病房环境情况与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促使患者对自己本人的诊疗过程有基本的明白。同时护理医务人员应该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情况和他们的背景信息。在充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提供富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向患者了解各种护理工作、需要注意事项和患者需要配合护理工作的地方。在患者有困惑的时候立即解答他们的问题[5]。护理工作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应该当使用通俗易懂,而不是专业学术语言向患者介绍急性心梗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护理措施。第二,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医务人员应该当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针对情绪比较特殊,如情绪紧张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他们鼓励、劝解和关怀等多种方法缓解患者的不利于手术的情绪。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当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意识状态情况与肢体活动情况等。在患者手术后的24 h,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当加强查看患者的病房,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伤口。观察患者用药状况和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针对手术出现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护理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注意预防老年患者出现压疮情况、窒息情况与引流管堵塞情况[6]。第三,许多老年患者在手术后特别需要卧床休养,这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使患者生理与心理的适应性得到增强。在老年患者饮食层面,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当告诉患者多吃含有高蛋白、易消化以及被容易吸收的流质性食品。在护理后休养的过程,为避免患者关节出现僵硬挛缩等状况,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四肢锻炼。随在患者自主生活得到改善之后,可指导老年患者从单个关节比较简单的运动逐渐过渡到比较于复杂的运动。在患者恢复训练的过程当中应当从简单过度到繁琐。患者每次进行训练的时间应当达到15 min。为增强老年患者社会的适应状态,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指导老年患者训练衣食住行等日常性的行为[7]。

在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一般处理和对症治疗:心电和血液动力学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镇痛镇静、给氧、加强护理,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治疗:溶栓疗法、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心肌缺血药物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有抗心绞痛、扩张血管和抗高血压的特性、透明质酸酶:是一种去聚合黏多糖物质,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抗凝疗法、抗血小板治疗,心律失常的防治:利多卡因、临时心脏搏器的应用。医疗护理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达到理想状况的患者有10例,且符合年龄≤70岁的要求,对这10例患者采用容栓疗法,有特别严重的老年急性梗塞患者2例分别发生于术前備皮时,麻醉复苏时、术后5 h及术后5天,采取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症状不典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应密切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心电图如果不符合常规应该重视心肌酶学和临床症状。重观AMI的早期心电图改变:AMI后最初步阶段改变为T波变化指向损伤区导联的T波电压提升,之后发生对称性倒置。面向损伤区颠连的ST段往上升,对应导联ST段进行下移。强调CPK-MB(CPK同工酶)的改变情况:老年AMI的CPK峰值相对于来说低,甚至CPK在正常合理范围,应该重视CPK-MB在CPK中所占一定比例。正常合理范围的时候CPK-MB在CPK中百分之八应该依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考虑AMI的医疗诊断;CPK-MB在AMI后在几小时升高,12 h达到高峰期,48 h后消失,所以应该注意取样时间。其他:诊断AMI时,应与心绞痛、急性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分离细节,急腹症和食管切孔疝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相区别。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例特别严重的老年急性梗塞患者分别发生于术前备皮时,麻醉复苏时、术后5 h及术后5天,采取手术治疗之后病情得到控制。10特殊患者采取容栓疗法后病情也得到缓解。40例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AMI心电图、CPK-MB(CPK同工酶)有30例达到理想改变水平,4例明显有效,6例患者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达8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效果

治疗方法 n 达到理想效果 有效 效果不明显 总有效率(%)

常规护理治疗 40 30 4 6 85.0

3 讨 论

心肌梗塞是因为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者减小而起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坏死综合症,心肌坏死超过左心室面积500-y 10%时,大多出现相对明显的临床症状,有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一般在30 min以上,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升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源性)或心力衰竭。

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在初步阶段进行治疗,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恢复已经受到损害的血管、左室功能和已经受到损害的心肌。这对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生命体征和后期治疗的预后具有促进性功能。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时,应该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灌注和再灌注的时间。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以老年患者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病情。在医务人员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临床特征的基础之上,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特别重要。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的临床特点,在认真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急性心梗发生情况和病情变化的基础上,给予以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患者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患者痊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慧敏,马晓雁.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征与诊断研究[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1.

[2] 许美琼.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1:54-55.

[3] 张莉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09:860-861.

[4] 邵 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08:28-30,36.

[5] 熊秀芳.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4,12:142-144.

[6] 李 蕊.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4,09:99-100,102.

[7] 王文娟,蔡江涛,白 梅.超声心动图评估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J].实用老年医学,2016,01:65-68.

本文編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护理观察护理策略临床特点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观察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观察
两种铺床法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