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脓毒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5-27马兴灶卓少宏詹萍萍
马兴灶 卓少宏 詹萍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脓毒血症临床治疗中降钙素原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检测, 两组采用相同类型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儿通过降钙素原进行血液检测, 对照组患儿通过血培养进行血液检测。观察两组检测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检测, 治疗前观察组的阳性率为100.0%, 对照组的阳性率为80.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阳性率为26.7%, 对照组的阳性率为6.7%,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降钙素原检查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的血液情况, 可以提高检出率, 方便及时对新生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并检测治疗效果,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脓毒血症;降钙素原;新生儿;作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4.027
Evaluation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calcitonin in neonatal pyemia treatment MA Xing-zao, ZHUO Shao-hong, ZHAN Ping-ping. Shantou Ci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hantou 51507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ocalciton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yemia. Methods A total of 60 children with neonatal py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same method fo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etected by procalcitonin, and control group was detected by received blood culture. Blood detection were mad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ir detectiv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dete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ositive rate as 100.0%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had positive rate as 80.0%.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positive rate than control group, and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ositive rate as 26.7% after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had positive rate as 6.7%.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positive rate than control group, and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rocalcitonin detection shows high detective rate in neonatal pyemia. This method is good for timely and convenient treatment and detection for newborn with security and efficiency, so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yemia; Procalcitonin; Neonatal; Impact; Effect
新生兒脓毒血症是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新生儿血液导致新生儿所患的一种疾病, 该病严重危害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1-5]。本文为了研究在新生儿脓毒血症临床治疗中降钙素原的作用及效果, 特选取60例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6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 女14例, 日龄5~28 d, 平均日龄(16.3±3.9)d;对照组男12例, 女18例, 日龄5~27 d, 平均日龄(15.6±3.8)d。两组患儿出生天数、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标准 ①出生日期符合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 d, 临床症状符合新生儿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且确诊为新生儿脓毒血症的患儿;②患儿家长熟知本研究, 自愿患儿参与研究且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③患儿家长能流畅和研究人员进行沟通并详细描述患儿的具体症状;④患儿除本病外无其他严重组织或器官的严重损伤;⑤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 3 检测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儿均未使用任何抗生素, 随后采用相同类型的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检测, 观察组患儿通过降钙素原进行血液检测, 对照组患儿通过血培养进行血液检测, 具体如下。
1. 3. 1 血培养 抽取新生儿新鲜血液2 ml, 将其置于培养基上, 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细菌培养并分离鉴定。
1. 3. 2 降钙素原检测 抽取新生儿新鲜血液2 ml, 通过胶体金法进行检测, 操作过程严格遵守说明书进行并由专人进行孵化, 检测。
1. 4 观察指标 血培养结果依据所培养出的致病菌阳性率, 降钙素原检测阳性指标:降钙素原水平≥0.5 μg/ml[2]。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前检测阳性率比较 经过不同方法检测, 观察组的阳性率为100.0%, 对照组的阳性率为80.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比结束后, 对对照组患儿使用降钙素原重新进行检查, 阳性率为93.3%。
2. 2 两组患儿治疗后检测阳性率比较 经检测, 观察组的阳性率为26.7%, 对照组的阳性率为6.7%,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脱离母体后, 因为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以及机体各方面机能的不成熟, 以至于其抵抗力极其低下, 接触微生物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较成年人高出许多倍, 新生儿脓毒血症就是因为各种微生物侵犯新生儿血液循环系统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甚至致其死亡[6-10]。患儿在患脓毒血症的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 初期多数患儿表现为体温升高, 少数早产儿可能表现为体温不升, 极少数表现为体温下降, 此外还会出现病理性黄疸、肝脾肿大、激惹与四肢肌张力改变等症状。引起该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在患儿未出生时可通过胎盘传播, 生产时可因阴道细菌发生感染。患儿患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容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肺炎或肺脓肿、迁移性病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1-14]。
因该病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 故早期进行检查确诊疾病并积极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降钙素原是机体内一种敏感性极高的蛋白质, 当机体受到微生物感染时降钙素原的含量升高, 但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反应不会引起降钙素原的含量上升, 即该蛋白质对细菌有特异性的诊断[15-17]。目前实验室检查降钙素原的方法有放射免疫学分析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比色法、透射免疫浊度法。对比血培养等检查手段, 该检查方法特异性高且检出率高, 对于已经进行了治疗的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 通过该方法再次检查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杀菌不彻底疾病再次发作给患儿带来的二次伤害[3]。
本次研究發现,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得出:通过降钙素原检查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的血液情况, 可以提高检出率, 方便及时对新生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并检测治疗效果,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焕辉. 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85):
133, 135.
[2] 葛小丽, 孙海斌, 陈洪敏, 等. 血清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10):953-956.
[3] 李艳艳, 焦燕. 血清降钙素原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在新生儿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山西医药杂志, 2015(19):
2283-2284.
[4] 赵永强, 苏艳琦.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
1-2.
[5] 王月齐. 血清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临床效果.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3):105-106.
[6] 黄海波, 苏增玲. 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的反应价值. 吉林医学, 2014(20):4407-4409.
[7] 程智宏. 血清降钙素原对预测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8):10-11.
[8] 胡登琴. 血清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特别健康(下), 2014(10):73.
[9] 陈浩, 梁晓虹, 韦金苗. 血清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应用价值. 右江医学, 2015, 43(6):719-722.
[10] 高树辉. 血必净对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5(16):2579-2581.
[11] 张凤. 血清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新生儿脓毒血症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1):85-86.
[12] 金志彪, 柳锡永.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与脓毒血症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1):91-93.
[13] 伍尚剑, 雷国大, 谭宗宪, 等.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新生儿脓毒血症价值.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 27(3):
35-36.
[14] 张军建, 刘艳霞.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于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中国医疗前沿, 2013(24):58-59.
[15] 刘亚娟, 郝水晶. 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6):248.
[16] 彭陵, 依帕古力·斯米江, 王晓雯, 等. PCT对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31):5096-5098.
[17] 钟学良, 荣幸.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10):45-46.
[收稿日期: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