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
2017-05-27钱爱云
钱爱云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40例发生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患者作为静脉炎组, 同期40例未发生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患者作为无静脉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差异及临床干预方法。结果 静脉炎组患者年龄为(60.47±11.25)岁、护士穿刺不当9例(22.50%)、日输液总量为(1497.83±154.08)ml、穿刺下肢11例(27.50%)、应用高渗药物17例(42.50%), 无静脉炎组患者年龄为(51.77±12.09)岁、护士穿刺不当2例(5.00%)、日输液总量为(986.26±143.75)ml、穿刺下肢3例(7.50%)、应用高渗药物6例(15.00%),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导致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因素复杂, 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ssociated phlebitis. Methods There were 40 patients with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ssociated phlebitis as phlebitis group, and concurrent 40 patients without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ssociated phlebitis as non-phlebitis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difference of relevant factors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Results The phlebitis group had patients aged (60.47±11.25) years old, 9 nurse improper puncture cases (22.50%), 1-day infusion as (1497.83±154.08) ml, 11 lower extremity puncture cases (27.50%), and 17 application of high permeability drugs cases (42.50%). Non-phlebitis group had patients aged (51.77±12.09) years old, 2 nurse improper puncture cases (5.00%), 1-day infusion as (986.26±143.75) ml, 3 lower extremity puncture cases (7.50%), and 6 application of high permeability drugs cases, and all indexe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ssociated phlebitis are complicate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Key words】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Associated phlebitis; Influence factors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患者因反复刺穿所带来痛苦, 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 因此, 已经逐渐被很多医院用于患者静脉用药治疗中, 虽然静脉留置针有很多优势[1],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例如静脉炎、液体外渗、静脉血栓、皮下血肿以及导管堵塞等状况的发生, 静脉炎是其中最常见并发症[2]。本文选取了本院接受治疗并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 分析影响因素及临床干预方法,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40例发生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患者作为静脉炎组, 静脉炎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 其中男22例, 女18例。按照1∶1比例选择本院同期40例未发生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患者作为无静脉炎组, 其中男21例, 女19例。两组患者男女比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比较两组应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年龄、护士穿刺水平、日输液总量、留置针穿刺部位、输液成分(高渗药物如甘露醇、脂肪乳等)等因素的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静脉炎组患者年龄为(60.47±11.25)岁、护士穿刺不当9例(22.50%)、日输液总量为(1497.83±154.08)ml、穿刺下肢11例(27.50%)、应用高渗药物17例(42.50%), 无静脉炎组患者年龄为(51.77±12.09)岁、护士穿刺不当2例(5.00%)、日输液总量为(986.26±143.75)ml、穿刺下肢3例(7.50%)、应用高渗药物6例(15.00%),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 讨论
输液性静脉炎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 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 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4]。静脉炎是输液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会对患者的疾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引起静脉炎的因素如下:①年龄大:老年患者免疫力降低, 静脉血管硬化、弹性差、凝血机制异常等, 对穿刺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差[5], 静脉炎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0.47±11.25)岁高于无静脉炎组的(51.77±12.09)岁,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护士穿刺不当 :置管时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或留置针穿刺前已被污染, 均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留置针因首次穿刺失败造成的反复穿刺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很常见, 容易将病原菌带入穿刺点的皮肤乃至血管引起静脉炎症[6], 静脉炎组护士穿刺不当9例(22.50%), 多于无静脉炎组的2例(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选择静脉不当:静脉炎组穿刺下肢11例(27.50%), 多于无静脉炎组的3例(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下肢由于静脉瓣多, 静脉回流差, 而下肢静脉中股静脉因为位置较深、较隐蔽, 反复进退穿刺极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增加感染机会[7]。④输入高渗药物:对血管壁和被刺穿的部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 特别是甘露醇, 甘露醇是刺激性较强的液体, 还具有较高的渗透性, 进入体内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 应用留置针反復注射甘露醇大大提升了血管通透性, 这也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静脉炎组应用高渗药物17例(42.50%), 多于无静脉炎组的6例(1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⑤静脉输液量大:液体输入量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关系[8]。静脉炎组日输液总量(1497.83±154.08)ml高于无静脉炎组的(986.26±143.75)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应实施相应护理措施预防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①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建立可行、规范、具有指导意义的静脉保护宣教材料, 包括小册子、宣教卡,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宣教;输液前向患者耐心解释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最大程度取得患者配合, 消除其恐惧心[9-12]。②标准培训, 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采用高年资带低年资的一对一帮助措施, 进行操作理论指导;定期进行操作考核。在进行操作时要保证全程无菌操作, 首先对皮肤进行消毒, 不要使用太多的消毒液, 避免顺着针眼渗到血管当中, 造成对血管壁的刺激。③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对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静脉血管的条件、使用药物以及病情状况等进行有效的评估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刺穿部位。对于输液时间长、输液量大、刺激性药物强的患者应该选择血流速度较快、血管弹性好且直的血管, 尽量避开关节附近的血管。一般情况下是选择贵要静脉, 其次是颈静脉、肘正中静脉, 最后选择头静脉或是大隐静脉[10, 13-15]。④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控制输液微粒, 严格控制配药过程, 配药所用注射器一用一换, 防止反复穿刺使注射器针头内残留的橡皮微粒进入液体;正确冲封管 在刺激性药物输入后, 以5 ml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血管壁的残余药物, 终止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壁的持续刺激。⑤加强输液过程的监控。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输液局部有无外渗、针头有无移位、固定是否牢固等[16], 及早发现可能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总之, 导致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因素复杂, 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鸿儒, 姚兰, 祖利, 等.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12):106-107.
[2] 蒋新丽, 俞激.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7):304-305.
[3] 刘薇, 秦瑛.对临床护理人员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认知状况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31):3886-3888.
[4] 周俊静.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所至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180-181.
[5] 詹美芳.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12):2389-2390.
[6] 马春苏. 输液致静脉炎的防治和护理进展.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8):451-453.
[7] 张培, 刘佳丽. 静脉留置针后实施预防性护理对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8):108.
[8] 贾艳焕, 李育玲, 赵君.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护理研究, 2014, 28(6):2271, 2285.
[9] 黄淑霞, 黄大平, 苏秀然, 等.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策略.中国医药指导, 2015, 25(13):246-247.
[10] 高玲, 胡珊珊, 王莹莹.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中华全科医学, 2O15, 13(3):490-491.
[11] 栗敏. 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 吉林医学, 2014(30):6847-6848.
[12] 姜丽, 张炜, 热依拉.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 护理研究, 2005, 19(26):2416.
[13] 赵晓燕, 宁宁, 王晓芳. 留置时间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 华西医学, 2009(2):444-446.
[14] 黄小珍.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17):140-141.
[15] 朱雪凤, 杨海燕. 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8):105-106.
[16] 倪海燕. 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7):667-668.
[收稿日期: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