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则

2017-05-27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资格应用型学习者

报 告

欧盟发布《欧洲范围内学习结果途径的应用——比较研究》报告

日前,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发布题为《欧洲范围内学习结果途径的应用——比较研究》的报告。报告通过对33个欧洲范围内国家的系统比较分析,对学习结果方法对于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提出,学习结果日益成为教育与培训政策中的重要术语,学习结果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学习结果指一个学习者完成学习过程后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及能夠完成什么的说明;二是学习结果指个体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后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系列。从宏观角度来说,学习结果可以应用到不同的背景中,实现多种目的,包括用于资格框架层次描述指标,资格和教育标准,课程和评估及质量保证等,其最终目的都是加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习者的流动性,提高学习质量。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学习结果方法还有利于增强资格制度的透明性和连贯性;从政策和实施的角度来说,学习结果导向有利于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的变革。

报告认为,学习结果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资格设计方式,其特别关注学习者在一个学习项目或课程结束后期望知道、能够做到或理解的内容,其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学生、教师和劳动力市场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参照点,见图1,并特别有利于改善和促进学习者导向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并获得更适切性的资格。学习结果导向方法的有效利用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培训制度的改革,以支持这一方法的实施;二是对包括学生、家长、工人和企业的有效支持,支持这些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把学习结果方法作为增强资格适切性、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可雇佣个体的重要途径。

澳大利亚发布《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的进入与利用》报告

日前,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VCER)发布题为《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的进入与利用》的报告。报告提出,培训包中的资格和认证课程是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核心内容,学习者对其资格和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反映整个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资格的进入和利用。通过对培训包中的资格和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报告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不同培训包的课程学习非常不均衡。2015年,澳大利亚20个培训包接受了90%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学习其课程,剩下的57个培训包仅仅支持了10%的学生学习其课程。有两个培训包,30%的学生学习者选择学习其课程。其次,培训包中资格的招生严重集中于少数几个资格。2015年,200个资格(占所有资格数的12%)集中了85%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而剩下的1444个资格(占所有资格数的88%)仅仅招收了15%的学生。有14个资格招收了25%的学生。有283个资格在2014、2015两年内没有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这些资格分布在49个培训包中。基于这些数据,报告认为,澳大利亚培训包及其资格的招生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分散的问题,这反映了学生选择、培训机构供给以及培训包资格管理和设立的复杂性,并为整个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此,报告认为,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对培训资格和产品严格管理的经验,加强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资格开发,改善总体的资格设计,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课 题

构建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的高职产学研运行机制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良春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的高职产学研合作研究”。课题组通过探讨浙江省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的高职产学研系统框架认为,当前,浙江传统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主要表现为:产品档次总体不高;产能过剩现象明显;品牌运行能力较弱;专业人才支撑薄弱。因此,应构建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的高职产学研运行机制。第一,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一是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二是对接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三是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四是对接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五是构建多元主体学业评价体系。第二,技术交流转化机制。高职产学研平台要充分利用自身先进设备和人才优势,为地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第三,文化整合创新机制。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入手,找准校企文化互动共融的切入点。从现状剖析入手,探寻校企文化互动共融的着眼点。从课程教学改革入手,把握校企文化互动共融的着力点。从文化品牌创建入手,抓好校企文化互动共融的落脚点。可以校企共同合作开展技能文化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设置校企合作文化论坛、技能竞赛、校企技能交流、知名企业文化展览等环节,及时总结、凝练、提升,形成优秀文化品牌。

观 点

打造完整版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在《光明日报》发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打造完整版职业技术教育》认为,要彻底告别依赖外国技术的贴牌生产模式,扭转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的中低端地位,就必须造就数以亿计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的技术革新能手,打造完整版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理解要十分重视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围绕具备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这三个特征要素来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不仅从岗位或职业的需求出发,而且要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能力的需求出发。实践教学内容不仅要强化技能训练,而且要同时强化技术训练。职业技术院校定位不仅是培养面向现有产业的劳动生产大军的基地,而且同时是培养面向未来产业的千千万万技术创新大军的摇篮。校企合作形式要向高级阶段转移。师资队伍建设不仅重视教师是否取得了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还要特别重视教师解决企业行业疑难杂症问题的能力。课程建设路径不仅要坚持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导向,而且要坚持以创新教育为导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要按照工艺、流程、工位等要素建设,还要有利于学生创新制作来打造创客空间。专业建设的格局要自觉地将“互联网+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转变成“互联网+专业”的专业建设新格局。职业技术院校基本条件和能力建设的标准要根据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重新审视原有的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和能力建设标准,并适时作出调整。

应用型大学要突显文化特征

阜阳师范学院时伟在《中国高教研究》发表《应用型大学的文化定位与建构路径》认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师生共同积淀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不同类型大学的文化客观上会有质的不同。从精神文化来看,在价值取向上,应用型大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学生动手与动脑有机结合,不刻意追求知识完备性与前沿性;在生活方式上,应用型大学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行业企业,见习与体验职业工作,把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型特征,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在知识创新上,应用型大学突出应用科学研究,大力发展应用学科,注重应用性学科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制度文化来看,应用型大学制度建设突出创新取向与实践取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把实践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突出实践课程体系,加大实践学时比例;在条件建设上,加大实践实训经费投入,强化校内见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仅在结构上强调双师型教师比例,严格准入制度,而且要求老教师顺应新的形势,适应区域行业产业需要;在校园规划上,应用型大学试图把校园规划同相近的行业企业紧密联系,以利于大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互支撑,形成产学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猜你喜欢

资格应用型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没资格的证人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