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家园矛盾”的类型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7-05-26秦旭芳刘慧娟刘凌汾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家园幼儿教师矛盾

秦旭芳+刘慧娟+刘凌汾

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家庭是幼儿出生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类社会他人,而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的第一个社会性组织,幼儿的良好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不仅仅是家庭或幼儿园中的某一方就可以单独完成的教育活动。然而,研究者在幼儿园实践中发现,幼儿园与家庭在针对幼儿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分歧,为此,研究者希望通过探讨幼儿园“家园矛盾”的类型以及深入分析产生“家园矛盾”的原因,以达到对“家园矛盾”识之、警之的目的,进而推动家园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解决家园合作中的难题,从而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内容分析样本对象,问卷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内容分析样本主要是从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抽取研究家园关系与“家园矛盾”的文章共125篇,其中理论文章75篇,调查报告50篇,样本对象情况为高校教师26人,学生40人,其他研究人员32人,一线工作人员27人;研究者随机选择沈阳市3所幼儿园,以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中幼儿的家长作为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包括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共计350人,其中包括幼儿家长255人,幼儿教师95人;同时,抽取3所幼儿园中的4名幼儿园园长,8名幼儿园教师,8名幼儿家长作为研究者的访谈对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通过对文献分析所归类出的六种矛盾类型所占的百分比进行分析,以此得出最为常见的“家园矛盾”类型;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将家长与教师两者对引起“家园矛盾”四种常见类型进行比较,以发现引起家长与教师“家园矛盾”的主要成因。

(一)“家园矛盾”的类型分析

对125篇相关家园关系与“家园矛盾”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出幼儿园“家园矛盾”常见的六种类型,并对得出的六种“家园矛盾”类型进行百分比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1。

从表1-1中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影响产生“家园矛盾”的因素有不同的认识,数据显示,研究中认为教育观念、职责归因分歧、双方沟通不当、双方角色错误认知对“家园矛盾”产生影响较大。在教育观念方面,62%的学者认为“家园矛盾”受教育内容的影响,38%的学者认为教育内容并不会引起“家园矛盾”的产生;然而,51%的学者认为“家园矛盾”受教育过程的满意度的影响,49%学者却持相反的观点;在职责归因分歧方面,70%的学者认为“家园矛盾”受幼儿教育的影响,30%认为无影响;55%认为“家园矛盾”受幼儿成长的影响,45%认为无影响;在双方沟通方面有67%的研究认为“家园矛盾”受沟通的频率的影响,33%认为无影响,74%认为“家园矛盾”受沟通的方式的影响,26%认为无影响;在双方角色错误认知方面有68%的研究认为“家园矛盾”受园方角色的影响,32%认为无影响,有74%的研究认为“家园矛盾”受家长角色的影响,26%认为无影响。其总体数据结果见图1-1。

由图1-1中看出,教育观念差异、职责归因分歧、双方沟通不当和双方角色错误认知这四个类型的百分比超过50%,影响明显,说明这四种类型在“家园矛盾”中发生最为普遍,而家长工作处置不当与园方责任事故归因这两个类型远小于50%,表现不明显,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研究者根据“家园矛盾”发生的普遍性将“家园矛盾”类型划分为教育观念差异、职责归因分歧、双方沟通不当和双方角色错误认知四个类型。

(二)家长与教师对引起“家园矛盾”的差异比较

研究具体对《引起“家园矛盾”主要事件的态度调查》问卷中家长卷与教师卷在“家园矛盾”类型上的比较分析,分析出家长与教师在“家园矛盾”各类型上的具体差异情况,以此来分析矛盾不同类型下的特点。

1.家長与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比较

通过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活动课程设置、习惯培养、教育合作和教育方式)这四个因素的差异特点,结果如表2-1所示。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家长与教师具体在活动课程设置、习惯培养、教育合作和教育方式这四个因素上差异显著。双方在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设置、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之间的教育合作及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上是有相当大的分歧的,“家园矛盾”极易发生。

2.家长与教师在职责归因上的比较

通过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家长与教师在职责归因的差异特点,结果如表2-2所示。

由表2-2数据分析,p值为0.029,小于0.05,说明教师与家长两者之间在职责归因上存在明显差异。

进一步对组成园方职责的两个成分,即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见表2-3。

从表2-3得知,在幼儿教育方面,差异显著,这表明教师与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有分歧,而在幼儿成长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再进一步分析,构成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因素,分别是幼儿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幼儿的成长问题以及幼儿的发展四个方面。针对家长与教师在这四个因素中做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4。

从表2-4中得知,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幼儿的成长问题上,P<0.05,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了教师和家长两者之间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幼儿的成长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研究者采访一幼儿家长回答:“老师对班里孩子进行差别对待,她总是找固定几个孩子参加活动,我孩子生性害羞,不爱说话,很少选我家孩子参加活动。”

3.家长与教师在双方角色认知上的比较

在双方角色方面,教师得分与家长得分进行比较,对组成双方角色的两个成分,幼儿园角色和家长角色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5。

从表2-5得出,在幼儿园角色及家长角色比较分析上,p值均为0.000,小于0.001,这表明了家长和教师在幼儿园的角色与家长的角色上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对构成幼儿园角色和家长角色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责任者、管理者、合作者和主导者四个方面。针对针对家长与教师在这四个因素中做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6。

从表2-6中看出,p值均为0.000,小于0.001,说明家长与教师在双方角色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家长与教师之间在责任者、管理者、合作者和主导者四个角色认知上存在明显矛盾。

4.家长与教师在双方沟通上的比较

在双方沟通方面,教师得分与家长得分进行比较,见表2-7。

从表2-7看出,p值均为0.000,小于0.001,这说明教师与家长两者之间在双方的沟通上存在明显差异。

进一步对组成双方沟通的两个因素,沟通的频率和沟通的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见表2-8。

从表2-8中看出,p值均为0.000,小于0.001,这表明教师和家长两者之间在这沟通的频率与沟通的方式上差异显著。

三、“家园矛盾”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家长与教师之间引起“家园矛盾”四种常见类型的分析,发现引起“家园矛盾”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观念差异;职责归因分歧;双方沟通不当;双方角色认知错误。结合案例法,具体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一)教育观念差异:态度分歧,各执己见

教育观念也称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每个人所持有的教育观念,是个体经历和体验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下构建而成的。从总体来看,幼儿教师是经过专业培养的专业性人才,其具备较为科学的幼儿教育培训;对于家长来说,一方面家长过于心疼孩子,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又相对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从而导致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幼儿上,往往会对彼此的教育观念难以理解,甚至对彼此的做法心生不满,这就存在着家长与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引起“家园矛盾”。

(二)职责归因分歧:权责不明,责任难当

首先,针对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人们更多的关注是责任归属,即出现问题的责任人是谁,谁来负责问题事件的后果,当前家园双方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即认为对方应该全部承担问题责任,而与自己一方无关,这就导致了双方意见不合,无法冷静地解决问题,从而引发双方冲突;其次,在家园方面出现对立矛盾时,家长和教师并不能及时地针对双方的矛盾问题进行沟通,积极地回应出现的矛盾问题,而是冷处理,搁置问题,导致家园方面的矛盾升级,造成无法调和的局面。再次,在工作当中,幼儿园内部的教职工也会出现推卸责任式的“踢皮球”现象,即当家长发现问题需要向幼儿园咨询或反映时,却被保育员或者带班教师抑或是其他幼儿园教职工拒之门外:“这不是我的责任,你找园长去。”“这不归我管,你找班长去。”如此,当家长不能更好地与幼儿园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合理的沟通,从而导致家长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幼儿园“家园矛盾”较易发生。

(三)双方角色错误认知:定位不明,角色不符

受以往观念的影响,在角色互动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都会自发地扮演着某一相对固定的角色,其中,教师扮演“权威者”, 家长扮演“接受者”。抑或是家长扮演“主导者”,教师扮演“责任者”。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喜欢或者习惯凭借自己的角色,对幼儿的发展进行主观判断。在角色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双方均表现出了较强的角色意识。角色意识的存在必然导致双方沟通不畅,引发家园冲突。

“孩子在家归家长管, 在幼儿园归教师管”, 这一观念仍然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一些幼儿园教师认为,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只会打乱他们的工作计划,从而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很多家长对自己的角色认知错误, 认识不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认为幼儿园教育就应该是幼儿园负责,不应该麻烦家长,并且很多家长工作繁忙,也不愿意参加幼儿园活动。因此, 家园合作、互动常常是例行公事, 表面化、形式化现象严重。

(四)双方沟通不当:沟通不畅,信任缺乏

家长在家园共育中责任意识欠缺以及自身定位不准确,幼儿园教师缺乏家园沟通知识与技巧使家园共育容易变成幼儿园主导下的单边活动等,均是影响家园关系导致“家园矛盾”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家长沟通次数少,沟通方式不恰当;在沟通次数上,教师不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很少主动与家长沟通,家长心生不满;教师疏于反馈家长问题,家长不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困惑的问题变成了对老师本身的不满。在沟通技能方面,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技能,造成双方说话的僵化、争吵,这些均是造成“家园矛盾”的重要原因。

四、幼兒园“家园矛盾”的有效化解策略

矛盾是合作最直接的障碍,避免“家园矛盾”的方式重在预防和化解,从而有效避免“家园矛盾”的出现和扩大化。

(一)勤于沟通,消除隔阂

沟通的目的在于能够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达到思维意识的共识。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家长与幼儿教师存在着教育观念不一致、角色定位不明确等问题。首先,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幼儿发展的课程化知识,比如认字、算术、背古诗等内容,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殊不知这是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误解。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初始阶段,具有人生的奠基作用,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幼儿情感、认知、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教育更重视孩子的综合培养,为人生奠基。家长却理解为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这就出现了教育观念的偏差,及时沟通,使得幼儿教师与家长及时互相了解内心的想法,从而有效及时地消除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通过及时的沟通正确纠正家长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幼儿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通过明确两者的合理定位,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二)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矛盾

幼儿园多数“家园矛盾”是由于幼儿教师未及时发现造成的。例如,幼儿的尿裤子、弄湿衣服等问题,如果幼儿园教师未能及时的发现并及时给与给与更换,就会被家长认为是幼儿教师忽略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得家长对幼儿教师产生怨气,导致“家园矛盾”的发生。如果幼儿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结果就不一样了。可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家长能够感觉到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关注,从而避免“家园矛盾”的产生。

(三)合理沟通,化解矛盾

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复杂的工作对象,年幼的幼儿,以及疼爱孩子的家长,“家园矛盾”的产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然而,在出现“家园矛盾”之后,幼儿教师与家长应该及时正面地面对矛盾,而不是躲避矛盾。在幼儿园实践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出现问题时,部分幼儿教师想着如何推脱责任,如此,“踢皮球”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必然会导致更大矛盾的产生,导致幼儿家长的强烈不满,从而出现转班、退园等现象的发生,进而使得最无辜的幼儿受到不可修复的伤害。因此,在“家园矛盾”进一步恶化之前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必要的幼儿园组织部门如教育行政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等使得家长能够及时地把问题向相关部门咨询与反映;家长也需要抽取相应时间以便能够针对幼儿教育问题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达到解答疑惑,化解矛盾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家园幼儿教师矛盾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寻找失落的家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