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蔬菜高效套种惠泽20万农民
2017-05-26邱胜
邱胜
农作物套种模式让土地亩产从原来单一种植的3000多元增加到10000元,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早春时节,地处麻山腹地的罗甸逢亭镇祥脚村,一片近2000亩现代山地高效蔬菜园区里,一株株套种在玉米、辣椒地里的 “黔白5号”春白菜长势喜人,格外引人注目。
由贵州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出的新品种“黔白5号”,攻克了早春大白菜先期抽苔的技术难关,和普通白菜的不同之处是,当其他品种白菜进入抽苔开花、市场大面积缺货的时候,“黔白5号”能在三四月份上市,畅销粤港澳地区和中西部省份,卖个好价钱。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白菜还适合与玉米、辣椒等农作物套种,几种农作物生长互不影响。这是省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多年实验得出的成果。
“这种高效套种模式与当地‘天然温室的气候特点相结合,产生了最佳的种植效果,农民在传统的玉米单作的基础上净增收一季春白菜,收入可达7000多元。”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孟平红说。
“这3000株辣椒是去年年底种下的,最近才把3000株春白菜套种到这片辣椒地,再过一个月,收了白菜,正赶上辣椒生长期,等到4月中旬,辣椒也可以上市了。”52岁的祥脚村村支书毛成根指着菜地说,“农作物套种模式让土地亩产从原来单一种植的3000多元增加到10000元,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逢亭镇祥脚村有523户2388人,山多地少,土壤贫瘠。“过去,耕地严重不足,这种套种模式有效破解了当地农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孟平红说。
为带动当地农户脱贫,从2011年开始,蔬菜基地还引进企业与当地蔬菜专业合作社抱团合作,采取“公司+园区+农户+市场客商”的模式带动园区发展,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农户在蔬菜基地打工等方式参与,直接提供200个固定工作岗位,带动了 120个贫困人口脱贫。
毛成根介绍,通过这种高效种植模式,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初的不到4000元增加至2016年底的8000多元,“2017年,祥脚村将辐射带动周边规范化种植蔬菜5000亩,873户贫困户、3579人正通过种植高效蔬菜实现脱贫。”
“看,这亩春白菜长势惹人喜爱。”龙坪镇坪寨村村民余建从2014年开始流转土地100亩种植高效蔬菜,第一季就净赚了10万元。两年时间,从个体农户华丽变身“种植大户”,开上了小轿车,还住上了新房。
除了春白菜,蔬菜基地还用高效模式种植辣椒、茄子、四季豆、黄瓜、丝瓜、瓠瓜、南瓜等近十个品种的蔬菜,大多销往粤港澳及中西部省份。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罗甸便利用“天然温室”的独特优势,蔬菜产业迅速崛起。进入90年代,由于受交通等因素的制约,罗甸蔬菜产业一度停滯不前。如今,罗甸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和科技支撑,蔬菜产业再次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罗甸的蔬菜优良品种已从当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18万亩,产值达15.17亿元。随着“黔甸牌”蔬菜的畅销,这一产业正带动全县20多万农民实现脱贫致富。(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