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下道德绑架的枪

2017-05-26

当代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制高点私域同情心

同事小C总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对社会各方面评头论足。在聊天群里发捐款链接,督促大家献爱心,或者站在底层立场与人互掐。身边人若不旗帜鲜明地挺他,搞不好也要得到一顿劈头盖脸的抢白,成了他口中“没有同情心的人”。小C为何会热衷于扮演正义使者呢?李娟

奕星 心理咨询师:

《唐顿庄园》里,有位看穿一切又毫不点破的卡哇伊老奶奶。她那句“你站在道德高地上就不冷吗”,让老奶奶火得不要不要的,被很多网友赞“三观正的没朋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空间里,站在道德高地指点江山的人一大把。比如,当年小悦悦事件曝光后,网络上一边倒地指责路人见死不救,在铺天盖地的声讨中,这些路人简就是谋杀小悦悦的刽子手。可事实上,这些大喷口水的人遇到类似情况,并不见得能做得如何出色。这不仅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也有旁观者效应、责任融合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以道德的名義,利用过高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现象,通常被称作道德绑架。那么,如何判断是否遭遇了道德绑架呢?知乎上一个网友给出了答案,我觉得十分清晰、明了。他说:一件事你主观上不愿去做,或客观能力不支持去做,不做也不违法,但别人却希望或要求你去做,而且是扛着道德大旗来要求你,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

据此对照,小C主动替弱势群体站场,这是他的权利和自由。但不考虑同事的处境和现实,动辄抢白他人是“没有同情心的人”,显然是对他人进行道德的绑架。

其实,除了反社会的人,普通大众都是尊重道德的,但对道德绑架往往嗤之以鼻,对实行道德绑架的人也是敬而远之,甚至毫不客气地予以打击。可即便如此,为何还有很多人喜欢站在道德高地标榜自己,指责他人呢?

马斯洛需求理论早就告诉我们,个体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所有能获得这种需求的行为中,估计进行道德评价大概是最简单、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你要被同事认可,业绩至少要处于中上游吧;你要赢得朋友肯定,生活领域总不能太差吧。这些都需要才华、能力、学历、情趣、爱好等做支撑。相比而言,道德评价以道德为砝码、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显然这种冠冕堂皇干预他人,从而获得自我满足的方式几乎是零成本。

从个人角度而言,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的人,不排除其本身就是缺少道德的人。他们以道德标准约束和规范他人行为的同时,达到了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目的。这种闪耀着道德光芒的言论,让他们似乎成王成圣。

诚然,建立道德制度可以降低社会交往成本。但私德律己,公德律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对社会无害,那任何人都没有入侵私域、指责对方的权利。我记得天津港爆炸事故后,有网友留言质疑马云为何不捐款。指责者说明星都捐了,你马云这么有钱为何不捐?这显然就是一种入侵私域的道德绑架。

在我看来,比入侵私域更要紧的是盯紧公域里的道德。比如排队时遇到无故插队的,敢于上前纠正;公交车上碰见“咸猪手”,敢于英雄救美、勇斗流氓。古人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道德绑架的枪还是放下吧。

猜你喜欢

制高点私域同情心
运营私域的五个能力
私域流量白皮书:互联网下半场,中小企业如何靠私域流量翻身
私域流量白皮书:互联网下半场,中小企业如何靠私域流量翻身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私域流量
鞋品牌需要“公私合营”才能大卖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高职院校枢纽型学生社团精品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50岁女性最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