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斜方肌劳损疗效观察

2017-05-25郑祥伟郭永亮冯重睿张新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方肌斜方劳损

郑祥伟,郭永亮,冯重睿,张新斐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非药物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斜方肌劳损疗效观察

郑祥伟,郭永亮,冯重睿,张新斐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斜方肌劳损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果:两组治疗后休息状态下患侧斜方肌RM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组斜方肌RMS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结合常规治疗斜方肌劳损效果更好。

斜方肌劳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照治疗观察

斜方肌劳损为长时间伏案学习、使用电脑或看书姿势不当、睡眠时枕头过高或过低、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使斜方肌处于过度伸展状态,局部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进而产生结节,出现斜方肌肌肉僵硬,活动受限[1]。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属于康复医学物理疗法中的低频脉冲电刺激物理疗法,具有增强肌肉收缩力、耐力、快速力量等作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使易疲劳的II型肌纤维转变为能对抗疲劳的I型肌纤维,最大程度地减少肌肉疲劳并维持较强的肌肉运动能力[2]。本研究用TEAS治疗斜方肌劳损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斜方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19±8.92)岁,体质量(63.63±6.54)kg,身高(167±5.27)cm,BMI(22.78±1.56)Kg/m2;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4.5±7.72)岁,体质量(62.87±5.28)kg,身高(168.8±6.96)cm,BMI(22.9±0.72)Kg/m2。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3],病程长,无明显外伤史,多发生于某种固定的动力性或静力性姿势慢性积累的创伤,或因急性扭伤治疗有反复、不彻底而引起。单侧或双侧颈部酸痛不适,疼痛症状时轻时重,缠绵难愈,劳累加重,休息减轻,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或诱发。压痛点广泛。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椎间盘膨突、骨关节病变、椎管内疾病和风湿性疾病,近期患有感冒或运动损伤,尚未能恢复正常训练者,对电极片导电胶过敏,并发有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已服用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或保健品。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推拿、低频电疗、超激光治疗,2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加用TEAS治疗。在患侧斜方肌的阿是穴、肩髃穴贴一直径约1cm长的电极片,把电极片和韩氏HANS-200A穴位神经刺激仪导线相连, 选用频率为2~15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15 mA、治疗时间30 min,每日1次,共14次。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用意大利BTS公司表面肌电FreeEMG 300记录下两组休息状态下斜方肌的RMS均值,测试3次,取平均值。

4 治疗结果

两组休息状态下患侧斜方肌RMS均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休息状态下患侧斜方肌RMS均值比较 (μV,±s)

表1 两组休息状态下患侧斜方肌RMS均值比较 (μV,±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7.489±3.882 5.782±2.429*治疗组 30 7.545±4.299 4.489±1.138*△

5 讨 论

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的浅层,起自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侧集中,止于锁骨的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3]。由于工作压力增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使该病的发生率日渐上升,出现颈、肩酸痛,耸肩、低头及颈部侧屈、旋转等活动受限[4]。

经皮神经电刺激穴位,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穴位输入人体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具有无创、无痛、操作方便,且能通过参数的设置作用于有效穴位进行治疗[5]。

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斜方肌休息状态下RMS均值较治疗前下降,说明休息状态下斜方肌持续收缩强度较治疗前下降。可能因为阿是穴是肌肉疼痛触发点,当肌肉出现炎症反应时,除炎症局部免疫细胞释放阿片肽及MOR、DOR 等受体外,大量的阿片受体在DRG小型感觉神经元中合成并通过中枢突运输到脊髓背角浅层与炎症局部初级神经纤维末梢,与相应阿片肽结合,抑制初级传入纤维末梢释放伤害性神经递质,从而实现对伤害性信息的调制。经皮神经电刺激通过刺激外周阿片肽及MOR、DOR等经典阿片受体的释放与激活而干预炎性疼痛[6]。经穴位刺激,加快了炎症的消退,使疼痛缓解甚至消失,从而减轻了对斜方肌的刺激,降低了斜方肌自发保护性收缩及持续收缩频率,使得休息状态下斜方肌RMS均值减小。

综上所述,TEAS结合治疗斜方肌劳损效果更好。

[1] 陈永智,董莹,李清,等.推拿治疗大学生颈肩部肌肉劳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705-707.

[2] 游世晶,易红梅,纪峰,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学生运动员血清睾酮的影响[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16(4):41-42.

[3] 徐达传. 系统解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王松伟,谢臻,杨铭,等.白脉软膏加入超声波耦合剂治疗斜方肌劳损的病例疗效观察[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29(s1):201-202.

[5] 陈瑶, 田婧, 谢蓓菁,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5):454-457.

[6] 方芳,方剑乔,刘喆,等.电针对慢性炎症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牛肾上腺髓质22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1):1271-1274.

R245.985.4

B

1004-2814(2017)04-0404-02

2016-11-22

猜你喜欢

方肌斜方劳损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摆脱斜方肌,练出天鹅颈
摆脱斜方肌,练出天鹅颈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正常人不同臂展角度上斜方肌的弹性
斜方棋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热疗并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劳损78例
人腰方肌的肌构筑学研究*
手法联合活动牵引治疗劳损性上腰痛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