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模式融入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研究
2017-05-25莫意清孙春和李韦嫦王亚丽
莫意清+孙春和+李韦嫦+王亚丽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在高职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导师制模式,从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强化导师团队建设,以及加强导师制模式应用研究等方面探索导师制融入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 党员教育 导师制模式 融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18-02
导师制模式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讨论及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在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导师制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党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党员教育存在跟踪教育困难、学习主动性低等问题,并由此导致学生党员教育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党员学习主动性是学生党员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高职党员队伍教育融入导师制模式,可以进一步优化师资、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抓好、抓牢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主动权。本文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探索高职学生党员教育融入导师制模式的机制与策略,为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一、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
(一)党员学习主动性偏低。高职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很高,一些学生由于入党动机不端正、理想信仰不坚定,出现放松要求的现象。有的党员甚至存在“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侥幸心理,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也不断降低。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在顶岗实习阶段,在联系党支部、汇报思想、政治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学生党员教育师资不足。学生党员教育师资力量是影响党员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教师、企业人员组成。如果以传统党课模式开展党员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企业人员党建经验不足。有的合作企业甚至没有建立党组织,企业人员无法开展党建工作。第二,专业教师缺乏党建经验。在学生党支部中专业教师党员的比例不大,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各系专业教师任党建师资平均占10.34%,表明将近90%的实习指导教师不熟悉学生党建业务(见表1)。第三,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缺少有效联动。企业人员更加注重企业的利益,他们对学生党员队伍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采用传统党课模式开展教育,会使指导教师受制于党建经验及知识,不利于校企间形成师资合力,最终阻碍学生党员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二、导师制模式融入学生党员教育的作用
应对党员教育的被动局面,全面提高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探究能力。导师制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为主,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在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导师制对党员教育、师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导师制,凸显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等能力培养的主线,使党员教育摆脱单一的政治理论知识传授模式。在导师制模式下,导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集体讨论、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党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导师制教育能够让党员“學会学习”,并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由此可见,党员教育融入导师制有利于党员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摆脱党建经验的束缚。
(二)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导师制下,辅导内容与辅导方式均可因人而异,具备显著的因材施教特征。例如,导师每个星期与学生见面1-2次,并在辅导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收集与准备知识、成果汇报、导师评议、师生讨论与解决问题,达到个别辅导、提升能力的目的。在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导师制模式,有利于使党员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首先,高频率的师生见面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对导师开展个别化辅导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其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导师制辅导,使教育摆脱了单纯知识传授的限制,有利于教师避开党建经验的短板,扬长避短,致力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造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推动因材施教的实施。
(三)有利于优化党建师资。党建师资如何优化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党员教师偏少、学生党建教师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监督难、跟踪难,甚至形成“真空”现象。学生党员教育融入导师制模式,对优化党建师资问题积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师资优化,凝聚合力。导师制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党建导师不再受党建经验及理论的制约,有利于吸收非党员教师、企业人员担任导师,达到师资优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形成联动。导师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培养质量取决于导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水平,而非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党建经验及理论。因此,导师团队可以围绕党员能力培养,形成深度合作与联动,促进党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导师制模式融入学生党员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开展学生主导的探究活动。传统的党课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听课,讨论,写心得”的模式。这种被动听课,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创新党员教育并融入导师制,开展导师引导、学生主体的知识探究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所遇到的问题,主动收集相关理论与知识后,将获得的知识与团队、导师分享,然后在集中讨论中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向导师转变,辅导学生党员开展探究活动,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制订自学方案并积极付诸实践,全面培养学生党员学习与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导师团队建设,保障学生党建师资密切联动。融入导师制后,突出能力培养,党员教育不受导师政治面貌、党建经验的影响。因此,导师可以由党员教师、非党员教师及企业人员担任,有利于围绕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凝聚导师团队合力。例如,导师突破以往“各自为政”、“你讲你的,我讲我的”知识传授局限,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团队合力,围绕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培养的教育规律,分享教育经验、互通有无,形成联动,保障党建师资紧密联系。
(三)加强导师制模式应用研究,确保导师制融入的实效性。在学生党员教育中融入导师制模式,并不等同于照搬其他导师制模式,而应该针对党员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注重导师制融入的实效性。高职学生党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偏低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缺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导师制模式的应用研究,从辅导模式上改变党员对学习的认识,实现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使学生党员在导师的帮助下,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由此可见,导师制教育聚力于学生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主动而非消极的培养模式,这是保证学生党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力量之源。
总之,高职院校党员队伍教育中,普遍存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党课教育模式,党建师资受到党建经验及理论的限制,不利于更广泛凝聚师资力量,使得实习期学生党员教育存在“断档”风险。面对新形势,学生党员教育应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融入导师制模式,积极探索党员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宽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论视阈。
【参考文献】
[1]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2]张朝兵.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
[3]霍光伟,宋彦涛,王晓光,等.课外研究学活动中融入导师制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4]王辉,王卓然.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探究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ZZZ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莫意清(1983— ),男,壮族,广西宾阳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孙春和(1984— ),女,白族,云南洱源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韦嫦(1984—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王亚丽(1981— ),女,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