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酒借“爆品”抢占中国市场
2017-05-25娄月
娄月
近几年进口酒持续火热,成为国内最有掘金价值的品类。而爆品打造,则正在成为进口酒进军中国市场的普遍选择。
2016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63.81万千升,是2010年的4.4倍。进口啤酒总量64.62万千升,是2010年的13.8倍。进口葡萄酒与进口啤酒在2016年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进口烈酒总量为5.91万千升,同比增长4.48%。尽管增幅稍欠一筹,但也已经超过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酿酒总产量3.23%的增速。
與此同时,消费端需求亦不断上升。尼尔森2016年的研究显示,在全国一二线城市中,20~49岁的酒类饮用者过去3个月的饮用中,葡萄酒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83%。
消费利好环境之下,国内的进口酒经营者陆续与海外酒商共同打造“爆品”。中粮名庄荟国际酒业总经理李士祎认为,快消品正处在从大而全的时代转向个性化、品质化的阶段。过去像宝洁、雀巢等快消品巨头,每年靠巨额广告费集中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效果明显。但是从2010年开始,这一方法渐渐失灵。
此前,进口酒的传统经营方式无非是组建合资公司,重点布局一两个品牌,这种方式在过去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意识开始觉醒了。
在某种程度上,国内各大进口酒经营者抢夺爆品亦是为了掌控上游,提升商品竞争力,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中粮名庄荟、张裕、酒仙网、1919等知名酒企,在布局进口酒业务上都采用了爆品战略,享受到了进口酒高速增长的红利。
相比国内白酒品牌集中、消费认知较强的局面,进口酒种类繁多,加上语言和文化差异,让国内消费者记住并分辨清楚并非易事。李士祎表示,让中国人辨识进口酒,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告诉他这款酒是澳洲销量第一,那款是西班牙酒王,另外一款又是智利最畅销的。当地老百姓数一数二的选择,就是我们所要的。”
在为爆品酒取名这件事上,李士祎的原则是既要突出原有品牌特征,又能让中国人可以理解。例如,洛神黑金这个名字,“洛神”是知名葡萄酒品牌,“黑金”则是国人可以感知和理解的词语。由于采取爆品策略,中粮名庄荟在2014年、2015年、2016年的营收规模分别增长了305%、110%和160%。
不过,葡萄酒营销专家李欣新称,进口酒行业“大单品”即“爆品”战略是当下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手段,一旦品牌形成主导,“影响力大、竞争力大、销售规模大、获利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化是进口酒的重要特征,健康的市场也需要爆品和多元化战略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