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2017-05-24叶震文
叶震文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新生儿黄疸时使用日光照射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3例。对照组通过药物进行早期干预, 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日光照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的经皮测胆红素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新生儿科率为0, 低于对照组的6.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过程中, 日光照射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 并迅速控制患儿症状, 改善其预后,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日光照射;早期干预;干预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55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solar radiation for early intervention of neonatal jaundice YE Zhen-we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Internal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e Heyuan City Ziji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eyuan 517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 effect of neonatal jaundice treated with solar radiation for early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6 neonatal jaundic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rug therapy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solar radia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24% than 76.1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percutaneous bilirubin measurement value after 24, 48 and 72 h of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conversion of neonatology department rate as 0 than 6.3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proc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of neonatal jaundice, solar radiation make children get better curative effect, and it also can quickly control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ir prognosis. So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 Solar radiation; Early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新生兒黄疸被分为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其中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第2天出现, 在第5天发展到峰值, 患儿症状十分明显, 且胆红素值为10~15 mg/ml, 但症状能够在15 d内自行消退[1, 2]。由于病理性黄疸会对新生儿的大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 甚至引发胆红素脑病,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3]。在本次研究中,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了日光照射的早期干预方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126例, 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3例。对照组男30例, 女33例;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38.5±1.6)周;出生时体重2500~4000 g, 平均出生时体重(3052±328)g。观察组男31例, 女32例;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4±1.7)周;出生时体重2700~4000 g, 平均出生时体重(3049±330)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通过药物进行早期干预: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商品名:妈咪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20120037), 1袋/d, 剂量为1 g, 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冲服, 用小勺分2次喂患儿服用。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日光照射:将患儿放置于朝南向房间的窗旁桌上, 避免太阳光直射, 利用窗外散射的阳光对患儿进行照射。注意对患儿的头部进行固定, 保证其面部朝向房间内侧, 或者为患儿戴上眼罩, 从而避免强光对其眼部造成刺激。同时将患儿的面部、手部、足部以及部分胸部尽可能的暴露出来。每日日光照射时间为6 h, 照射期间注意补充水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将临床疗效、经皮测胆红素值以及转新生儿科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 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症状消失, 大小便及饮食状态均正常, 且精神狀态良好;有效:患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症状显著好转, 大小便及饮食状态逐渐恢复, 且精神状态较为良好;无效:患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症状仍然异常, 排便及饮食无改善, 精神状态萎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经皮测胆红素值通过经皮黄疸测量仪进行测定, 由专人进行操作, 在测量过程中保证垂直并紧贴患儿皮肤, 一共测定3次, 并取3次的平均值[4]。转新生儿科标准[5]:足月新生儿或者日龄>72 h的患儿, 其胆红素值>307.8 μmol/L;日龄<72 h的患儿, 其胆红素值>256.5 μmol/L。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各时段经皮测胆红素值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24、48、72 h的经皮测胆红素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转新生儿科情况对比 观察组转新生儿科率为0, 低于对照组的6.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当中多见, 若患儿的黄疸程度较重且短时间内没有得到有效消退, 则会引发胆红素升高, 并造成缺氧、感染、酸中毒等高危因素的出现, 甚至引发胆红素脑病, 危及患儿生命[6-10]。相关研究报道称, 黄疸的出现会阻碍胆红素的转化, 而未经转化的胆红素如果进入患儿大脑, 就会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 并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 造成不良预后[7]。
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6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了妈咪爱联合日光照射的早期干预方式, 经对比分析可知, 观察组的疗效、经皮测胆红素值、转新生儿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妈咪爱含有肠球菌和枯草杆菌, 属于微生态制剂, 能够利用正常微生物促进胎粪的尽早排出, 并帮助患儿调理肠道, 减少肝肠循环, 降低对胆红素的重吸收, 并使黄疸能够尽快消退。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妈咪爱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 加快肠道蠕动,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但是由于起效较慢, 因此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而通过日光照射, 不但能够促进胆红素的肠道排泄, 使胆红素能够更快地通过粪便排出患儿体外。光疗机制在于通过胆红素转变而产生异构体, 从而使胆红素能够从脂溶性转为水溶性, 这样就不用经过肝脏的结合, 直接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11-15]。值得注意的是, 日光照射治疗能够在家庭当中进行, 而且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停止母乳喂养, 这样保证了患儿的营养供给以及免疫获得, 而且能够极大地降低治疗的费用。作者在研究中发现, 日光照射会导致患儿出现短期的副作用, 包括发热、皮疹、腹泻等, 但症状均较轻微, 在停止治疗后患儿均自行痊愈, 因此提示日光照射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早期干预过程中, 日光照射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 并迅速控制患儿症状, 改善其预后,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郑军廷, 贾承英, 等. 早期日光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17):2373-2374.
[2] 李富荣, 孙立霞. 日光透照对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s1(5):983-985.
[3] 杨艳. 浅谈用日光照射法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8):265-266.
[4] 谢若欣, 梁晓红, 霍乐颍. 日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18):38-40.
[5] 朱艳辉. 日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的观察与分析. 医学信息, 2012, 25(8):507.
[6] 高丽, 杨艳, 杨超. 日光照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9):10-11.
[7] 杨美珍, 赵光临. 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 2(3):411-412.
[8] 邹国军. 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5(11):7.
[9] 柳建英. 日光浴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5):32.
[10] 王金钰.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 15(3):77.
[11] 刘俊静.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5):00041.
[12] 欧阳琼, 刘桂明, 冯丽, 等. 新生儿黄疸行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的疗效比较.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1):585-586.
[13] 封春霞, 纪小瑞. 新生儿黄疸运用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的效果探讨.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1):159-160.
[14] 周丽萍, 孙华英. 两组蓝光照射方法在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医学信息, 2015, 28(16):59.
[15] 李琼林. 新生儿黄疸治疗新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23):3464-3465.
[收稿日期:201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