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中采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
2017-05-24安立娟
安立娟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 观察组实施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法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11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19/20), 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14/2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结论 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中, 采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牙体牙髓;正畸修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42
从临床实践来看, 恒上前牙牙折是口腔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 常规的去除牙周、断端后再行修复的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整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发现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作用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具有比常规修治疗方法更好的效果[1-3]。基于此, 本次研究就将通过病例比较的方式, 对该疗法的实际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本院牙科接收的4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例。
观察组中男12例, 女8例, 年龄28~32岁, 平均年龄(28.31± 1.23)。对照组中男10例, 女10例, 年龄25~38岁, 平均年龄(29.09±2.97)。纳入标准:患者均单发性上前牙, 深度2.0~3.7 cm, 平均深度(2.43±0.42)cm。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对比治疗的目的, 并自愿参与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去除牙周修复断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对患者的牙根管进行治疗, 经过2周的观察若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则进行正畸治疗, 在根管内用钢丝进行固定并将其作为牵引桩, 以牵引桩至牵引弓的位置作为压根牵引的实际距离;每周进行复诊, 以将牵引弓和牵引桩调整至合理的位置, 该组患者在完成4~8周的牙周治疗后, 根据患者的年龄再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年龄不足18岁的未成年患者根据其牙周情况进行保留修复或邻牙连冠修复治疗, 成年患者则以牙冠延长术进行断齿修复。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4]。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牙体修复完好, 根尖周组织正常, 无松动, 切缘齐整;有效:治疗后, 借助X线检测发现, 患者牙体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且根尖周围组织恢复正常:未出现松动的情况, 切缘较同名牙切缘短1 mm左右;无效:治疗后, 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患者根尖周组织病变并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松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1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19/20), 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14/2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 常规应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多是去除牙周后在进行断端的修复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治疗周期普遍比较长, 而且会对患者的牙断跟结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也比较高[5-8];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了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该治疗方法的优势不仅在于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患者牙周组织和牙断根的结构, 而且还会对患者的牙齿固定性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显效11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19/20), 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14/2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 正畸修复治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其关键在于保留牙根和桩冠的固定力[9, 10];②牵引力必须与牙长轴的方向一致,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不断对牵引桩和牵引弓进行调整;③ 断齿处于牙龈水平下的距离将直接影响牵引距离,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牙周组织增生, 可将断缘和龈缘的距离增加1 mm[11-14]。
综上所述, 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治疗,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但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才能将治疗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白宏奎.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经牙体牙髓正畸修复疗效.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9):86.
[2] 黄平.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 2016(25):285.
[3] 邓斌.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效果分析. 中國社区医师, 2015, 31(12):82-83.
[4] 夏春杰.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疗效观察.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5):55-56.
[5] 秦春梅, 吴鹏. 分析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7):113-114.
[6] 龚红.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5):133-134.
[7] 栾培胜.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疗美容, 2015(3):121-122.
[8] 汪映泉. 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2011, 17(33):70.
[9] 刘冰.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行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5):122-123.
[10] 胡岳辉.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预后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3):114-115.
[11] 潘洁, 邓辉, 刘亦洪, 等.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冠根折的临床观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2, 16(5):444-446.
[12] 陈宇, 李国庆.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探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3(6):2.
[13] 马建薇, 沈绍莹, 何红.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0):15-17.
[14] 董斌, 张兵.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2):3100-3102.
[15] 孙华.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7):3146-3147.
[收稿日期: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