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标定向,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2017-05-24李可艳
李可艳
(凤庆县第二中学 云南 凤庆 675900)
摘要:小组学习是目前课堂改革的普遍组织形式,有效的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的主体。应用得好,可以加快教学进程,丰富课堂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反之,就会成为成为课堂组织中的“塑料花”,好看不中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37-02
近年来,我校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广泛推广和应用我校“目标定向,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中就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始终贯穿于前提测评、目标导学、达标测评等环节中,设计者的目的很清楚,要通过该学习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在交流、探究、争辩、互助互教中,推动教学进程,完成学习任务。
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按照“目标定向,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授课,其间,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开展,受益匪浅。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
1.要合理分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组;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距离”——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差别太大。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集体进步;三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2.规范操作
(1)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2)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这种平等合作的意识。
(3)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学生在回答时不应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而应该是“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
(4)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的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不能都得到交流的机会的。只有对合作学习规范操作了,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真正体现新课改的作用。
3.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共同的任务与合理分工是促进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在明确任务之后进行合理分工,教师可以事先和同学们共同商讨明确分工,明确小组负责人(组织者),也可以由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关键是互相信任,支持和配合。
4.形式整和
所谓形式整合,就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求最佳效果。合理整合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三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相对整块集中的时间内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课堂情境创设能力。
5.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含方法方面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6.教师的作用
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多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澄清的误区
1.把“ 合作学习”理解为“讨论交流”
没有把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透彻, 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采用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讨论上, 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凑在一起说一说、画一画就是一种合作。实际上合作学习应该是有组织、有目的、 有共同目标和小组分工的学习活动。
2.“ 合作学习” 流于形式
走进课堂, 教室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座位的摆法, 四到六张桌子拼成长方形, 学生围桌而座, 看起来好像是在小组合作, 实际上教师的教法并没有改变, 有些学生看黑板还得歪着头, 有些学生乘机私下说话,玩小动作, 合作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只是流于课桌的“合座” 。
3.“ 合作学习”时,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共同目标为基础的, 强调小组成员的分工互助, 有些学生依赖性强, 参与不够, 总是承担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主要的工作依赖其他的成员, 久而久之,其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练。
4.滥用“ 合作学习”
在教研活动中,我也随堂听了很多课,有些教师, 无论文科理科,无论内容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一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 甚至讲课也由学生代劳, 以此体现“ 自主性” , 学生“ 糊里糊涂” 合作,“ 磕磕巴巴” 讲课, 教师满教室转悠, 这一现象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为教师觉得新课程应该与老课程不一样, 教师不敢讲多了, 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活动。
5.对“合作学习” 缺乏指导
一是體现在分组上。有些教师给学生的分组, 缺乏周到的考虑, 或按原教室座位的每一列为一组, 或按座位就近的四到六人为一组,一个原因是没有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合理的编排, 另一个原因是下课的时间只有十分钟, 不可能耗费很多的时间搬移座位, 只能就近分组“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是一种较好的编排方式, “ 组内异质” 的意思是指每个小组的学生按程度、特长、能力的高低不同合理搭配。“ 组间同质” 是指每一个小组的综合能力相当, 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
二是体现在对过程关注不够。给每一个小组分配完任务就行, 缺乏对每一个小组的活动进行跟踪了解, 缺乏深人细致的指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合作, 而且要告诉学生怎样合作,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教学模式的革新,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领会教改发展的趋势,明确好“教”和“学”的关系,“主体”和“主导”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法和学法。
参考文献:
[1]李文雪. 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