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艺术
2017-05-24朱则瑞
朱则瑞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随机评价作为新课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频率最高。正是这种大量的随机评价,对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的发挥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提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
一、把握好随机评价的“重心”
1.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教育手段,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建立科学的价值观。相反,如果我们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目的和功能,将使教育偏离方向。
2.从“重智育”转向“重能力”和“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学生具有科学的态度与学习方法、探索精神和良好的价值观更为重要。因为掌握方法,有了求索精神的学生,可以发现并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而这样的人才正是社会所期待的,这正是知识与潜能两者的辩证关系。
二、做好随机评价的策略
1.多用激励性评价
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老师要善于使用多种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予以鼓励。因为对学生来说,即使是微小的赞扬,也会被看成希望的闪光,珍藏心头,增强自信,成为前进的动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生读完课文,师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生便问:“老师,海参爬行的速度非常慢,又没有保护自己的武器,如果遇上夭敌怎么办?”我很惊叹,“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这正是你爱动脑筋的结果。大家想一想,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我从图上看出海参的颜色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形成保护色,不易被夭敌发现。”“回答得太好了,你们不仅有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还有敏锐的观察力。”“好极了”、“你不仅有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还有敏锐的观察力”不都是让学生自信自强、主动探究的激励性评价吗?学生的创造潜能也许会在长期的激励性评价中慢慢地显现出来。
2.善用宽容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表的任何意见都要非常尊重,即使有些意見不完整或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如在一节自然课中,师:“你们数数蜘蛛有几只脚?”一生说蜘蛛有四只脚。教师微笑着没有给予否定的回答,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其余的同学。“不对,蜘蛛有八只脚。”一生补充道。虽然那位同学的答案是“不对”的,但这“不对”二字不是出于教师之口,出于教师之口是一种权威性的“否定”,而出于学生之口则是一种学术性的“争辩”。教师微笑着,是对学生的尊重,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当时那位教师立即否定学生的答案,那位学生以后很可能不敢轻易举手发言了。
3.善用发展性评价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下不断成长的个体,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各种不良的现象,这时教师更要三思而后行,展望未来,做出发展性的评价。
一次试卷评讲课中,一位同学哭了起来,他考了47分,全班最低,同学们都用瞧不起的眼神望着他。他伏在课桌上不敢抬头,泪水浸湿了他的试卷。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没关系,老师那时还不如你呢,我当时才考25分,分数又能说明什么呢?只不过是你一时的成绩,多多努力,下次再考出理想的成绩,瞧,老师现在的知识不是挺丰宣的吗?”后来,那位学生果然进步了。现在细细想来,当时是做对了,尽管当时我也有一些看不起他。但如果当时真的做出了否定性的评价,我想那位同学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4.重视学生的自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使自评成为学生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有效手段”(《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上学期一次专题性的自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生甲:我认为在这学期中,我是成功的。成绩一直保持前三名,作文比赛获一等奖,上课、下课都能遵守纪律。
生乙:我认为这学期中在上课时没能积极发言。
生丙:我的学习自觉性不高,不能主动学习。
生丁:我和同学相处较好,但在劳动时不能干重活,怕累。在家没有在学校勤陕。
瞧,学生从自己的反思中,对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调节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陛的发展,更有利于当今的新课标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教学中的随机评价要在把握好重心的基础上,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用宽容性评价让学生不自卑,用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不绝望;用自主性评价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向前。让这些随机评价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