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练、思中培养语感
2017-05-24傅瑶
傅瑶
顾振彪先生(《中学语文教与学》支持人)说:“培养语文整体素质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语文整体素质提高了,语文能力才能随之发展。”而语感能力是语文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训练语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尽管有人悟性高、理解力强、语感形成快,但仍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和规范的语言训练。因此,语感需要进行训练。
一、注重仿写、品位、体会语感
1.剖析、仿写重点词句
剖析重点词句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全文,而进行仿写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又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有三段:“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猎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可先提问三段写法上有何共同特点,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观看火烧云录像,把火烧云自由想象成一种动物,模仿课文写一段话。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许多语言表达方法是相对的,可以练习互相转换,如简约和具体、省略和补充、含蓄和直白、详写和略写等。教师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领悟,不宜过多讲。又如《西门豹》中有这么一段话:“西门豹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夠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给他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可让学生先把这段话用直白的形式说出来,进一步体味出含蓄的表达作用。
2.咀嚼品位关键词语
(1)改换比较
在教学中对词语进行调换增删,并与原句比较,可让学生揣摩出关键词的含义,感受到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从而也能使学生的语感得以强化训练。如《燕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痕”字好在哪里,可先启发其量词,后比较量词“根”“痕”,通过提示让学生把电线在高处、远处等因素考虑进去,再加上幻灯片,便很快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妙处。
(2)联系实际
①调动生活感受。学生会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教书时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帮助理解词句。如《小壁虎借尾巴》中,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学生对句中“掌握”一词难以理解。“掌握”这个词,从概念出发,那就是“操纵、控制”之意,若是如此讲给学生听,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来理解,如可提问是否开过或是否坐过碰碰车之类,后通过谈体会,教师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明白燕子怎样用尾巴掌握方向。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不仅形象地领悟了“掌握”该词,并且迁移了原有的生活认识。
②寻找生活形象。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和事件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努力从社会中去寻找他们熟悉的、看得见的事物,让这些事物成为学生理解词句的桥梁。如教学“老师关心我们”一句时,可通过让学生回忆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自己或同学的,并且根据学生的说法加以总结。这样引导学生在具体事例中领悟到“关心”之意,同时又丰富了其内涵,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感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③强化生活体验。在学生所学的词句中有很多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在教学中,根据所学词句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生活体验,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能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画鸡蛋》中“角度”一词,可通过观察鸡蛋来理解该词,并且可以知道一件东西看的角度多了,看到的形状便会不一样。
二、注重思考、想象,体验语感
1.引入情境,在联想中加以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培养语感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把学生带进情境中,唤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如教学古诗《登鹳雀楼》可先出示投影:画面上是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右侧岸边的石崖上有一座小亭。当学生被画面的景色陶醉时,教师再娓娓道来诗人是如何写下这首诗的。这样,学生既被老师所创设的情境所感染,又把握了这首诗的基调,这有利于准确感悟诗意,同时浓郁的语感情境便于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2.揣摩标点符号,在思考中加以体验
郭沫若在《沸羹集》中说过:“标点符号之于言文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有时还在其上,标点是文字的眉目,在玩味句子的同时切不可把标点忽略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标点符号上多思多想,从而也能进一步提高语感。如教学《忆铁人》时,当铁人知道自己错批了阿姨时,睁大了眼睛:“哦?……咳!”可通过问题设疑思考,经过思索推敲,学生会认识到问号、叹号、省略号的作用,体味出铁人是个性格直爽、勇于改错的好党员,也体会出了铁人当时强烈的思想感情。
3.开展实践活动,在思考、想象中加以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办朗诵比赛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表演课本剧。将课文编成小话剧,在中高年级可让学生自编自演,这样不仅演员会感悟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剧中情节,而且会带动观众对课文进一步思考、理解。如教学《晏子使楚》时可让学生先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在改编时可向全班征稿,要求把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情节写具体,这样才有利于表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对晏子、楚王等人的性格的把握,同时有利于语感的培养。选好剧本后,让学生表演,不仅表演中的学生能淋漓尽致地把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及楚王的自取其辱表现出来,而且能使观看的学生去思考。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就得钻“狗洞”(如果我要钻狗洞,那你们楚国就是狗国)。同时,在观看表演中的学生也会懂得只有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才能和平共处共商国是。当然,语感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训练。
培养语感的方法不仅仅是这几种,还有诸如填表、绘图、复述讨论等形式,并且仍需继续探索,以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感,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更好地打下基础,以进一步地提高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