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性:开发侗寨文化旅游的核心

2017-05-24胡牧赵秀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侗寨文化旅游

胡牧+赵秀

摘 要:侗族村寨是侗族文化存续的载体。结合侗寨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养心价值,在实地研究基础上指出开发侗寨文化的核心应该凸显民族性,揭示发展侗寨文化旅游的价值意义以及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只要保护好了侗寨民族性,侗寨文化旅游就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对利用、传承和保护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民族性;侗寨;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6)02-0108-06

在如今“文化旅游”勃兴的背景下,欣赏、分享旅游地的“文化”成为广大游客的普遍需求。文化旅游靠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蓬勃发展,文化对于游客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经验和享受,这也反映着游客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品质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少数民族村寨也在进行不断开发和打造。结合田野调查,我们以黔东南黎平县的肇兴侗寨、堂安侗寨、龙额侗寨为例,来谈谈开发侗寨文化旅游要注意凸显民族性的问题。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本性、本质的东西,它内在显现为一个民族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等,外在显现为民族文化。民族性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存在。对于侗族这样聚族而居的少数民族来说,他们民族文化的体现是以侗寨为载体的。为此,我们无论是谈侗寨文化旅游开发,还是谈侗族文化的民族性,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侗寨的价值。

一、侗寨的价值

少数民族自然村寨曾经为原生性的民族文化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在非遗保护的时代,这样的村寨更是宝贵的非物質文化遗产,它能够产生诸多效益和价值。

(一)侗寨的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主要是从人对审美对象物的主体观感而言的。这里面既有外在可“观”的东西,又有内在可供人心灵体悟的东西。具体地说,侗寨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侗歌、鼓楼、吊脚楼等民族艺术方面。这些年,黎平县龙额侗寨利用“河歌艺术节”发展文化旅游,让四方游客吃长桌宴、观看河歌比赛、体验行歌坐夜等传统习俗,特别是侗歌的音韵旋律和歌词,让游客感受到侗寨文化的独特性,从中丰富了审美认知和感受。侗寨文化审美价值另一方面表现在侗寨的整体外观方面。我们远望侗寨,鳞次栉比,房屋聚在一起,令人产生一种美感。“‘山—水—树—人等元素符号共同构筑了寨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生存系统”[1]。从人的观感来谈,侗寨往往依山傍水、古树参天、田园竞秀,侗寨是侗族“诗意栖居”的场所。侗寨彰显着人与大自然的协调和相融,彰显着静谧的“同天地之和”的核心审美精神,侗族的“乐”文化也彰显着审美精神,“侗歌艺术不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还是作为思想观念的媒介,都以突显诗意性审美来达到一如儒家音乐观所强调的‘乐者乐也审美功用性目的”[2]。体现出生态和谐美韵。山青水秀好风光也是侗寨审美价值集中体现的地方。侗寨除了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以外,寨子内外往往有很多古树。对于这些参天古树,侗族人是钟爱有加,他们认为这些古树是风水树,守护着寨子。侗族绿色的理念守护了绿色的家园。绿色的世界彰显的是绿色的生态美蕴。因此,侗寨,我们对之无论是远观,还是零距离接触,都能感受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独特魅力。走进侗乡,我们可以游目骋怀。侗族的村寨与建筑是颇具形式美感的,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远看侗寨是最能产生视觉美感的,因为远观可以看到——侗寨往往都坐落于依山傍水之处,显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蕴。于是,侗族的建筑文化也是一种生态文化,具有极大审美价值。侗族生态文化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晶,这样的生态文化如今为人们开发侗寨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侗寨的文化价值

侗寨是侗族文化的载体。人们聚族而居、依山傍水的侗寨使得侗族文化形成了侗族的审美化生存,侗族的审美化生存是在侗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的。“主体的审美化生存,是以世界的审美化生发为条件的,世界的审美化生发,适应主体审美化生存的需求,均有着对应耦合性”[3]。这是侗寨文化多向生发的机制。侗族“以歌唱为乐生手段,以和谐共生为审美理想”[4]的村寨曾经夜夜有歌声,这样的生存与侗族民歌等艺术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由此形成侗族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侗寨的文化价值突出表现在生态美上。概括说来,就是包括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生态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美、人与自我精神和谐的生态美等方面。侗族的文化主要包括侗族的观念文化、宗教文化、歌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这些文化都能表现出丰富的美学蕴含和人文底蕴,本身具有民族性。

侗寨是侗族“团寨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侗族艺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侗族聚族而居的“团寨文化”反过来确保了侗族文化的丰富性。侗族祖祖辈辈在侗寨及其周围劳作、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侗寨是侗族文化形成的基础和阵地。如今,全球化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促使了地方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走向了世界,地方文化的主体性得到凸显,文化间的主体间性得到张扬,于是,现在各地都非常注重开掘、宣传各自的地方文化,并且各地政府将地方文化的开掘、包装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尽管各地文化风貌各异、对文化产品的开发各异,但是,这些变化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展开的,现在,开掘地方文化、发展村寨文化旅游成为一种全球化普遍现象。于是,一些族群的村寨在新媒介助推下被掀起了“盖头”来,霎时,文化已经跨越了民族地域的局限而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地方文化成为一种全球共享的东西,现在文化的传播极为便捷,利用网络等媒体,文化传播可以遍及全球。“地方”既是作为地方的“地方”,也是作为全球的“地方”。今日的“地方”具有了开放性。就以侗寨的开发为例的话,侗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根基就主要在于侗寨的文化价值。

“地方”要在网络时代走向“世界”离不开对地方文化遗产的开掘和传播。近些年来,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堂安侗寨和龙额侗寨在开发和利用方面成效比较突出,积累了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正因为像堂安、肇兴、龙额这样的侗寨具有典型的文化价值,所以它们才像一本好书一样,具有价值的恒定性和永久性。因为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形成的是一个文化单元,这些村寨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是比较封闭自足的。村寨文化具有地域性,是地方性知识保存、延续的载体和空间。也就是说,这些典型侗寨可以供人们反复游玩和研究,尤其是后者,其文化价值发挥的作用更大。进言之,典型侗寨可以作为一个文化的文本供人研究,比如具有典型侗寨寨门、鼓楼、风雨桥的“中国贵州堂安自然博物馆”。2015年暑假,当笔者到达堂安侗寨的时候,正遇上同济大学很多学建筑学的本科生在那观摩侗寨的建筑,他们中有的人在画图,有的同学在进行实地测量,像笔者是从事侗族歌俗文化研究的,来堂安侗寨的目的是想体悟下侗族宁静的村寨文化,观察下侗族的日常生活以及侗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概括地说,学建筑学的大学生来侗寨的目的主要是求科学之真,我们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的人来到侗寨主要是求文化之美。学人们不同时期来实地研究获得的学术体悟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活态的文化是多质多层次的,可以供不同专业的人士研究。正因为此,我们了解地方文化,才需要停留下来慢慢体悟。西方的人类学规范要求田野调查在时间上至少要有1年,只有在时间上达到一定长度,我们才能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深层的东西,比如民族审美观等。侗寨的文化价值就需要我们作扎实的实地研究。

(三)侗寨的养心价值

侗寨的养心价值主要源于侗族的歌俗文化,它在深层受着侗族“歌养心、饭养身”歌论的影响。侗族的审美精神和歌俗文化让我们体悟到人真正的幸福和精神的安宁是心灵的愉悦、恬淡和充实。然而侗族如此良好精神生态的培育正是靠唱侗歌等审美化生存来实现的。这几年,龙额等地正在打造“人类疲惫心灵的家园”等美誉度。这说明当地人打算利用侗歌等民族艺术“养心”的价值让现代人感受到侗寨原生性返璞归真的感觉、找回“家园感”。前面我们谈到了侗寨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这其实是在谈侗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可以说,侗族民族性的最大特征就在于依靠侗歌的审美化生存,换言之叫做诗意生存。侗寨是民族艺术产生和孕育的场所,所以,当我们去侗寨游览时,能够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养心效应。

总之,侗寨的多维价值是我们传承、保护、利用侗族文化的基础。

二、开发侗寨文化旅游需凸显民族性

凸显侗寨的民族性一方面表现在建筑等外在层面,一方面表现在文化活动等内在层面。我们开发侗寨文化旅游根基还是在于保护侗寨,侗寨集中体现着侗族文化的民族性。侗族作为一个生态内涵典型的民族,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的社会心理等都为侗寨的民族性保持提供了條件。侗族聚居的由人文背景、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歌唱传统、历史沿革等在内的文化系统机制使得侗寨本身就具有博物馆的属性,其民族性本身就很强。为了充分张扬侗寨民族性,相比于以往,现在新开发出的旅游景点作为后起之秀正引起人们关注,有些景点产生了较大影响,比如黎平县肇兴侗寨。2015年7月,笔者去了黎平县肇兴侗寨,发现此时的肇兴侗寨已与几年前笔者去的肇兴侗寨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个侗寨进行了升级改造,地面修好了,还铺设了鹅卵石,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建和扩建,整个寨子封闭起来了,汽车不再从寨子中的公路开过,寨子里新修了民族文化博物馆,里面物品、书籍展示得比较丰富,还有电子影像在播放,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代表性,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侗族历史文化等内容大有帮助,于是,肇兴侗寨如今也大致相当于一个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了,这种博物馆的建立,为凸显侗寨的民族性抹上重重一笔。像堂安侗寨、肇兴侗寨这样的生态博物馆式的建设,使之具有了文化的“共享性”。来实地考察的人越多,它们发挥的价值越大,有了博物馆,来实地考察的人就不仅欣赏风景,还欣赏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了。这个“价值”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更包括文化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说如今的肇兴侗寨等较好地在开发过程中凸显了民族性。民族性也是一种文化性。经济价值是发生在主客两方的,而文化价值发挥的效应就更广更久更为深远。如果一座侗寨的文化价值发挥得好,会为整个县乃至整个侗族文化起到很好的宣传示范效应,那价值是巨大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和换算的。这是侗寨文化乃至侗族文化实用价值的显现。所以,如今的侗寨仍需保护,只有保护好了侗寨的原生性,才能确保侗寨的民族性,才能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旅游。而且,除了上文提及的修建侗族文化博物馆以外,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要凸显侗寨的民族性就要尽最大努力保持侗寨的原生性。

侗族挖掘“歌养心”的审美精神和歌俗文化,也是在凸显民族性。文章前面我们主要从歌俗文化谈了侗寨的养心价值。来侗寨,除了看侗寨与大自然美景以外,我们还能体悟到侗族人生活的怡然自得和内心的恬静。这很让现代人心生羡慕。侗族人不仅精神心情好,关键是侗乡还是民间艺术之乡尤其是民间歌舞之乡。尤其是被侗族视为“养心”宝贝的侗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徐新建指出“侗歌在功能上的最重要特征是:为自己而唱、为生活而唱、为生命而唱。唱歌的场合与目的,无论是谈情说爱、拦寨敬酒,还是聚众‘讲款乃至‘沿河走寨吃相思,都不是虚假的表演,而本即为自身生活的过程和部分。”[5]侗族将艺术融入生活、生命的诗意生存方式是其民族性的重要体现。人不仅过着物质的生活,还过着精神的生活。人幸福的获取更多的是指向精神的满足和充实。侗族人的精神生活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但他们良好的精神生态是与侗族发达的艺术密不可分的。为此,侗寨若要发展文化旅游业,须要挖掘利用好“歌唱”这样的民族性,龙额侗寨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每到“河歌艺术节”期间,侗寨夜夜有歌声,游客可以在晚上观摩和体验行歌坐夜。笔者在田野考察期间曾经听到龙额村的侗族朋友说过黔东南侗族地区是“人类疲惫心灵的家园”,对此,我们深表赞同。正是侗族追求精神满足的生活、正是侗乡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尤其是“养心”的侗歌,让侗族对自己的家园和民族艺术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皈依感。有学者指出,侗族文化“除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联,还注重人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生态平衡”[6]。现在,黔东南等地正在打造“养心圣地”,所依据的资源就是侗族的审美精神和精神生态,说到底,依靠的就是侗寨及其包含的民族性,起码有侗寨存在,我们才有侗族文化可谈。原生性的侗寨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做贡献,这种无形的力量成为一种文化生产力。

旅游活动之所以发生,在于人的内心对新奇的世界总是保持着一种神秘感和向往感。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生命本性的张扬,是对新奇感的满足,甚至是一种身心的放松和视野的开阔。养心、增长见识也可以说是旅游核心功能的两大体现。为此,旅游既是一种游玩,又是人生存的一种状态,旅游不仅属于旅游学的范畴,还属于人类学的范畴。我们弄清楚旅游的内涵,对于我们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旅游与人类学本来就具有内在联系。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本身就附带有旅游的属性。旅游本身就带有文化旅游的内涵。旅游与人类学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包含和相互促进的。走进侗乡,独特的吊脚楼、独特的歌俗文化、血缘的纽带、独特的观念信仰文化等使得原生性的侗寨是一个内蕴丰富的文化宝库。按照这些年各地建立“生态博物馆”的要求,在原生地就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不失为一种宝贵尝试,这也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一条路径。这是由侗寨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决定的。

三、开发侗寨文化旅游的价值意义

开发侗寨文化旅游给侗乡带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促进了侗乡与外界的交流,同时也让侗乡的美好形象得以传播。这些年,当地侗家人开起了家庭小旅馆,不断有游客来此居住,当地人开了旅馆,还兼营饭店,还卖一些当地的民族工艺品和土特产等,这些都能为当地人带来经济效益,有助于改善当地人生活。随着侗寨文化旅游的勃兴,当地人也注重打造和包装自己的文化,凝炼了文化主题和文化特色,有利于侗族文化的集中展现。由于侗乡山地环境限制,使得在过去侗乡交通不便,南部侗族地区尤其如此,不过,这对于完好保存侗族文化是有帮助的,侗族在这样封闭的山地环境下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形成了近地缘的婚俗文化,比如侗族最著名的行歌坐夜① ①笔者注:行歌坐夜是侗族青年男女们夜晚通过“对歌”增进了解、以歌恋爱、以歌择偶的歌俗活动,这项活动一般在侗族吊脚楼二楼的月堂进行,月堂相当于我们说的客厅。 习俗。侗族歌俗文化等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生境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近些年,随着交通日益便利,随着侗族文化日益广泛传播,侗族文化知名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开始关注侗族和侗族地区的旅游,随着游客到来,扩大了侗族文化的影响范围,势必会对侗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为任何旅游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带动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于是,当地少数民族也认识到自己民族的文化可以吸引游客,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于是,不少侗族地区,比如肇兴侗寨等地,开始打造文化景观,进行了升级改造,做好了发展旅游业的准备。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是一种生态产业,可以促进自身文化形象的传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打破当地传统农业的单一结构,甚至还会促进农业的提档升级,比如贵州侗族大县之一的从江县利用文化旅游兴起的契机,大力打造“养心圣地、神秘从江”的旅游品牌,附带着,从江也大力打造“从江香猪”品牌,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再如广西巴马县居住着许多壮族人口,自巴马县被冠名“长寿之乡”以来,巴马的农副产品也随之提档升级,比如巴马也产香猪,它被誉为生态猪肉,能够在市场上卖到一个好价钱。因为在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的价值预期和要求也更高了。正因为此,黎平龙额等地正在通过侗族文化原生态体验打造“人类疲惫心灵的家园”。这些地方文化品牌的塑造都来源于当地人的智慧和创意,这都体现了当地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觉体认。就以黎平县为例,肇兴侗寨和堂安侗寨名气较大,游人如织。近些年,黎平县龙额侗寨也因持续举办“河歌艺术节”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过原生态的民俗旅游文化节,产生了较大影响。

开发侗寨促进了当地侗族群众对自身文化的认识,激发了他们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意识和兴趣,增强了侗族的文化自豪感。当地人也渐渐意识到,文化原来也是可以生钱的。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不是完全脱离“物质”的。肇兴侗寨升级改造后最大变化就是建立了民族文化博物馆,馆内有影像资料、有图书、有图片文字介绍,较为全面地向游人展示侗族文化,突出了侗族文化的生态性以及原生性,有效突出了“养心圣地”的主题。这些文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很多都出自侗族自己的劳动,这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律,这一规律启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文化持有者”,比如,我们要传承侗歌,最主要依靠的人还是侗族歌师们、歌手们。近些年,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文化水平大有提高,这让我们看到“文化持有者”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传承和保护的希望。

侗寨文化旅游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就主要在于当地人参与程度更高。因为民俗活动的主体是当地广大群众,有学者指出“民族旅游中社区和居民的参与尤为重要”[7]。我们开发侗寨文化旅游,可以激发侗族对自身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兴趣,激发当地侗族的文化保护积极性,让他们一方面保护文化传统,一方面发展当地经济。比如,龙额侗寨年轻人在镇上创办了“侗品主题”客栈,在旅馆每一房间里都有宣传介绍侗族文化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让游客住宿也能了解到侗族文化。这是一种很好的创意和实践。游客去侗寨居住,感受一下传统农耕生活的悠然恬静,仿佛对于平日里疲惫的心灵是一种休憩。更何况,“多彩贵州”正是因为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不断吸引人的眼球和一探究竟的兴趣。“多彩贵州”的“多彩”主要指的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彩。为此,作为贵州主体民族之一的侗族发展侗寨文化旅游,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随着穿越侗寨的高速路的开通,是大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此外,开发侗寨文化旅游,也不失为保护侗族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开发侗寨文化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诸多利益问题和经营问题。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中的法律法规,让文化旅游业依法依规进行发展才能推动侗寨文化旅游健康发展。这有利于打造一个好的旅游品牌,更能扩大侗族文化的效应,为此当地人必须做到诚信经营、确保服务质量,树立好自身的旅游品牌。从文化传统来看,侗族人淳朴善良,他们发展旅游业应该说有一个很好的“德”的基础,侗族人的善良纯朴及其传统美德若在发展旅游业中凸现出来,也属于在凸显民族性。为此,当地政府应该依据法律及时出台相关法规,积极有效保护游客合法权益和利益。

对于少数民族村寨来说,任何一种开发都是一种探索。就以新改造升级的肇兴侗寨来看的话,我们有几点要谈,一是这个侗寨开始收门票了,肇兴侗寨是以侗文化旅游为其显著特色的,它又是全国最大的侗寨,在侗寨中说它知名度最高也不过分,为了保证肇兴侗寨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我们建议肇兴侗寨门票收费不要收得太高,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二是我们开发侗寨文化必须在政府引导和帮助下依靠侗族人自己来完成,适度发展文化旅游,避免过度商业化;第三,侗寨基础设施必须完善。侗寨周边的交通必须通畅,以方便游客乘坐客车或自驾来回肇兴侗寨。2015年7月,当笔者去肇兴侗寨考察时,先去了堂安侗寨,再去肇兴侗寨,发现现在去往肇兴的交通很不方便,那里早已取消(或许是暂时取消)了曾经过往肇兴侗寨的客车,因为侗寨已经围起来进行改造了,我们认为这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有一些不利影響的;第四,是景区内的人造景观问题。此次,笔者发现肇兴侗寨新增了不少人造景观,虽然显得很新,也很有侗乡特色,但总觉得他们有些“人为痕迹”,使“原生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就与堂安侗寨形成鲜明比照。不过,从另一条路子来看,当地人也可以把肇兴侗寨当做“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进行充分设计和改造,但是,既然打扮了“肇兴”,那就要继续保持堂安侗寨的质朴原生风貌,如此才能形成侗乡文化旅游景点的多样性。最值得肯定的是,肇兴侗寨新增的那个具有侗乡特色的博物馆,我们觉得这个新建的博物馆资料丰富,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侗族的文化风貌,能够较好地凸显肇兴侗寨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主题。走进肇兴侗族文化博物馆,我们能看到各种风雨桥的模型、鼓楼议事的画面、侗族织布机、侗歌传承人的资料、侗族节庆一览表等重要文化资料。所以,人造景观不是不可以造,但是人们容易把人造景观造得不合时宜甚至不伦不类,建造人造景观一定要突出民族性以及要充分展示出一个民族的民族性。

當下,我们观照少数民族村寨旅游问题,需要注意两点内容,一是要有辩证眼光,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开发的益处,又要认识到其不足之处。二是要有一个比较视野,考虑到“地方”与“全球”的互动关系,尤其是要凸显“地方”,将“地方”置于“全球”视野下加以观照,从“地方”中带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律,那就要做到对民族性的充分张扬,同时又要保持村寨文化的稳定性。我们要使得侗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还要努力在“生产性保护”“开发式保护”上作适度努力和开拓,还要注意学习其他地区在这方面的经营理念及传播策略,这样才能使侗寨由“地方”走向“全球”并在走向“世界”的时候,不至于丢掉民族性。

参考文献:

[1] 张泽忠,吴鹏毅,胡宝华,等.变迁与再地方化:广西三江独峒侗族“团寨”文化模式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25.

[2] 张泽忠,韦 芳.侗歌艺术传承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4.

[3] 袁鼎生.生态美学的走向[M]//封孝伦,袁鼎生.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对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

[4] 朱慧珍,张泽忠,等.诗意的生存:侗族生态文化审美论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9.

[5] 徐新建.侗歌民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66.

[6] 米 舜.日、月神话与生态存在论:一种新的解析范式[M]//吴 浩,张泽忠,黄钟警.侗学研究新视野.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81.

[7] 赵巧艳.“资本—策略”视角下居民参与民族旅游的路径:以龙脊景区为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4.

Nationality: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ng Village Cultural Tourism

HU Mu1,ZHAO Xiu2

(1.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2.Literary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China)

Abstract: Dong village is the carrier of Dong cul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Dong villages aesthetic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spiritual value, this present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ong village culture should highlight the nationality,reveals the problems of Dong village value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s long as protect Dong village nationality well,Dong village cultural tourism has the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it has the important value to us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Dong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 nationality;Dong village;cultural tourism;ecological culture;cultural heritage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侗寨文化旅游
侗乡端午粽飘香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