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村寨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2017-05-24罗永常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

罗永常

摘 要:当前民族村寨旅游景区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加上其他形式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挤压,民族村寨景区发展停滞与衰落现象普遍。以贵州雷山西江苗寨为例,总结民族村寨景区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结合当前国家有关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探讨了民族村寨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的路径,并提出了理念升级、项目升级、产业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等民族村寨景区转型升级的五大路径。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景区;转型升级;西江苗寨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6)02-0103-05

民族村寨景区是我国一类特殊的乡村旅游景区,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各地依托少数民族村寨开发了许多民族村寨景区景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民族村寨景区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加上其他乡村旅游形式快速发展的挤压,部分景区旅游长期停滞不前,有的景区经历短暂的繁荣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因此,思考民族村寨景区旅游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显必要和迫切。本文从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与旅游发展新趋势出发,结合贵州雷山西江苗寨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探讨我国民族村寨景区转型升级问题。

一、民族村寨景区转型升级发展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2015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目标的诗意表达,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文明发展新境界、新形态。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发展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思想深入人心。民族村寨景区显然是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提出了“三个转变”: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標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支持传统戏剧的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要保留乡村风貌,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坚持文化传承[2]。显然,民族村寨景区加快转型升级既是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发展的需要,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

(二) 需求背景

我国旅游业从大众旅游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演化,旅游已经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旅游活动进入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空间。旅游不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还具有教育、康体和社会福利功能。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乡村的衰败常令人扼腕叹息。然而,随着城市化而来的资源透支、生态退化和环境严重污染等城市病,也使得逆城市化之风悄然来袭,新田园主义正在成为最新的时尚潮流。人们因向往乡间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宁静的环境、宽敞的空间而奔赴乡间,静心、怀旧、发呆、漫游、小住、晒太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从来没有停止对“悠然栖居”“世外桃源”的渴望,居于田园,依山傍水、简陋、宁静的乡村小院生活是几乎是现代都市人的对于田园生活的全部想像;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拥有一片绿荫、一汪清澈、一畦菜地,田园为邻,花鸟为伴,是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1]。出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对有机绿色、生态的向往,以休闲、体验、放松为目的,乡村度假休闲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首选。而民族村寨旅游景区正是现代乡村旅游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二、西江苗寨旅游发展面临的几大瓶颈问题

西江是贵州黔东南州近年民族村寨景区开发较为成功的案例,自2008年开发后至今走过了快速发展的7年,但也面临许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项目瓶颈

目前西江旅游项目停留在观光层面。游客进寨后主要活动就是观赏寨容寨貌、参观苗族博物馆、观看歌舞表演、穿民族服装照相留影、登上观景台俯览西江全景、拍照,到农家乐吃一顿农家饭,体验苗族特色饮食,住下来的客人还可以观赏西江夜景。但夜间基本没有什么娱乐体验项目,留不住客人,住下来的游客绝大多数也只住一夜。作为以苗族文化体验为主题的西江,除了观光和食宿体验,其他娱乐性、休闲性、教育性、参与性的体验项目几乎空白,游客体验不深,旅游综合经济效益也差。游客问卷调查显示,游客对西江的期望值还很高,希望开发更多的文化体验项目、森林探险项目、夜间娱乐项目,绝大多数游客表示愿意再来西江、愿意向亲人朋友推荐西江。因此,西江的转型升级必须首先解决旅游项目内涵的丰富与提升问题。

(二) 接待与服务瓶颈

经过近7年的发展,西江食宿接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食宿接待质量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住宿方面表现在随意涨价、服务不到位、传统木质吊脚楼的安全性等问题。旅游旺季的随意涨价、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等带来的纠纷时有发生。民用木房改建而来的农家客栈,绝大多数没有独立的卫生间,相当部分游客无法适应,而木房隔音效果太差也是游客抱怨最多的。更严重的是木房的安全隐患。一是火灾隐患,密集的古老木房一旦失火,几乎无法施救,后果不堪设想;二是多数吊脚楼依山而建,屋基承重、木板承重是否经得住众多游客的入住,绝大多数老民居建设当初都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虽然每户人家偶尔会有几十人进入的时候,但每天都接待几十上百人的情况就难以保证木楼的安全了。餐饮则存在特色食材难保障、卫生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种养殖业原本应该是为西江特色餐饮提供食材的富民之路,但餐饮接待经营户出于成本考虑,加之用量大本地一时难以满足,西江的特色餐饮不再具特色,餐饮档次也难以提升。

(三)村民参与瓶颈

主要表现在村民参与面不大、参与形式单一、参与能力不足。调研发现大多数西江居民都渴望发展旅游,但对如何参与感到茫然。村民普遍认为参与旅游就是参与表演队、搞农家乐、开商铺,除此别无他法,参与意识和能力有限,更谈不上参与决策。在实地走访的119户村民中,90%以上的村民表示沒有参加过任何有关旅游发展的决策,也没有被征求意见,有几户参加有关西江旅游发展决策的讨论。目前的参与旅游开发并受益的村民有四大类:一是60人的旅游接待表演队伍(西江文工表演队),每个周末下午5点表演1场,黄金周则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表演,他们有固定工资;二是100余户有位置优势、有房子、有劳动力、有资金的农家乐经营接待户;三是从事工艺品销售、民族服饰出租、开小吃餐饮60余户村民;四是直接受聘于景区,参与景区环卫、消防、票务、交通协管的130余人。目前以参与农家乐接待服务和商品销售人数最多,收益也最大。此外,部分村民通过出租住房获得一定的受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民占村民总数的16%,而84%的村民除了务农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由此带来明显的贫富分化问题。目前西江农家乐经营户收益大小主要取决于区位和人际关系优势,观念、人力、财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更使西江村民面临不同的境遇,少数经营大户垄断了大部分客源,而相当部分经营户在平常几乎没有游客,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目前旅游开发项目有限,村民参与旅游的面难以扩大,相当部分没有区位优势的农家乐食宿接待户因为生意的不稳定而选择放弃。

(四) 产业发展瓶颈

开发项目和村民参与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西江苗寨旅游总体而言还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阶段,难以满足当今乡村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影响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要素的配套发展,但目前除了吃、住外,行、游、购、娱等要素的产业发展十分薄弱。旅游购物应该是西江景区最有挖掘潜力和发展基础的产业,但西江的旅游购物还停留在低水平的模仿,除了为数不多的银饰、刺绣产品属于黔东南本土旅游商品外,西江众多的街边店面都以销售外来商品为主,本土旅游商品严重缺乏,许多银饰、刺绣产品真假难辨,商品质量难以保证,还有许多外来劣质商品被冠以本地产品销售,严重毁损本地产品形象。

(五)管理瓶颈

西江目前政府主导下政企不分的公司管理模式也存在诸多不足,管理机构重叠,政出多门,公司无法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自主运营,也缺乏进一步开发和保护的动力。目前,政府有几家机构同时进驻西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西江的利益而来。这种管理模式本身的管理成本很高,其弊端也将随着各利益主体矛盾的日益突出而显现。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也制约了村民自主开发和管理,村民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村寨原有的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也被不公平的利益分配冲击得分崩离析。自古以来,西江就是一个充分自治的苗族“自然地方”,形成了“鼓藏头—活路头—寨老—族长”的内部管理机制,西江村民是西江苗寨的主人。如今政府以公司出面垄断了旅游开发的直接利益(门票收入),村民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虽然西江有老年协会、有寨老组织,也成立了西江苗寨农家乐协会等民间组织,但在其他强势的管理组织和机构面前几乎没有话语权,作用十分有限[3]。

三、民族村寨景区转型升级的路径

民族村寨景区的转型升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该包括发展理念更新、项目拓展与优化、产业链延伸与完善、服务提升、管理规范与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内容。西江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是多数同类景区的共性问题。如何突破上述瓶颈问题,是民族村寨景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为此,笔者提出理念升级、项目升级、产业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营销升级等民族村寨景区转型升级的六大路径。

(一) 理念升级

理念升级就是要结合当前国家有关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重新明确民族村寨景区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首先,旅游开发不能仅仅满足于文化观光,而是应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在保存民族村寨景区文化旅游独特性的同时,将其休闲、度假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相应的是市场的拓展。过去的民族村寨目标市场主要瞄准中远程高端观光市场,忽略了本土2-3小时车程的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群体,这一群体应该成为未来市场的主体;其次,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应巧借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村寨的发展和村民的富裕,旅游开发理应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再次,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必须以“保留乡村风貌,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坚持文化传承”为原则。民族村寨景区要长期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其地方性、乡村性和民族特色的原真性保持是关键。此外,以农旅相生理念开发民族村寨旅游,乡村旅游的根本在农,民族村寨旅游还应该做休闲农业的深度文章。

(二)项目升级

没有项目升级,民族村寨景区只能停留在收入单一的观光阶段,产业延伸更无从谈起。项目升级就是要在文化观光的基础上向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度假并重的项目拓展和升级,将更多符合消费发展新趋势的元素融入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之中,在吃、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行、游、购、娱的潜力,丰富和提升民族村寨旅游项目。首先,民族村寨丰富的民族文化可以开发一系列参与性高、趣味性强的文化体验项目,如民俗文化体验(婚嫁习俗、节日习俗等)、民俗技艺体验(歌舞、戏曲、绘画、剪纸等)、农耕文化体验(传统劳作演示、参与、家禽喂养、瓜果采摘、秋季收割、水产捕捞等)、医药文化体验(如西江的苗医苗药体验。西江苗族文化博物馆有苗医苗药展室,但没有苗医苗药体验项目,目前黔东南地区已开发的苗药超过百种,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见奇效,可选择见效快又安全的几种外用药开设苗药现场体验项目)、传统体育文化体验(射箭、打陀螺、踩高跷、荡秋千等)等。其次,结合不同市场需求可开发休闲娱乐项目,如传统集市、民族游艺会、农特产品采摘搬运竞赛、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竞赛;也可结合田园、山地、森林、河流等自然环境开展各种参与性娱乐活动(瓜果采摘、植物迷宫、趣味漂流等)、康体养生项目(温泉疗养、氧疗、水疗、膳食、药枕、针灸等)、运动拓展项目(骑马、登山、攀岩、滑草、乡村高尔夫等)、森林观光探险项目等。只有提供丰富多彩的乡村体验性活动,民族村寨景区才能留住游客,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三) 产业升级

实现产业升级是民族村寨景区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产业升级是指在项目拓展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引资、政策扶持与村民对旅游开发项目的广泛参与,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形成旅游产业集聚与配套,构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政府可以较少的资金引导,如基礎设施的建设、重点项目资金扶持,吸引村民和社会投资力量参与旅游开发。通过创新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推行“公司+协会+农户”、“股份合作制”等模式,吸引、带动更多农民参与。目前民族村寨旅游商品开发普遍不足,是产业升级要重点突破的方面。必须加大本土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当地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纪念品,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打造品牌,结合生产、加工、制作过程展示项目,开展现场加工销售。

(四)服务升级

旅游地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市场认同度和重游率的保证。乡村旅游已从过去走马观花式游览变成现在的深度体验需求,对旅游接待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民族村寨景区而言,没有服务质量的升级,其他升级难以保证。由于人才缺乏、培训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服务水平和质量成为民族村寨景区的“短板”和“硬伤”。服务升级就是要通过集聚人才、强化培训、加强管理等方式实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可与寨老组织、农家乐协会等民间组织密切配合,定期开展有关服务接待培训,选派经营户员工到优秀乡村旅游地交流学习,建立和完善民居旅馆行业规范标准,开展星级评定,鼓励经营户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引入民居旅馆管理中,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五)管理升级

管理升级的核心是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赢的管理机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投资环境改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宣传营销、监督评价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二是要高度重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以村两委为主导成立村寨旅游共同体,让村民充分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将工商企业引入民族村寨景区的旅游开发,让企业以现代化的商业运作与管理模式助推民族村寨景区旅游管理的转型升级。

四、结论

民族村寨景区是一类独特的景区,景区发展及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我国民族村寨景区发展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民族村寨景区的转型升级既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要求。为此,本文基于西江苗寨的典型案例提出的理念升级、项目升级、产业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等措施,是民族村寨旅游景区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其中,理念升级是前提,项目升级和服务升级是根本,产业升级是目标,管理升级是保障。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旅游局:美丽乡村建设面临发展机遇[N].河南日报,2014-09-16.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N].中国旅游报,2014-08-22.

[3] 余达忠.旅游时代:一座苗族村寨的演变史——以千户苗寨西江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1(4):78-85.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thnic

Village Tourism Scenic: A Case Study of Xijiang Miao Village

LUO Yongchang

(School of Tourism,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00, China)

Abstract: Ethnic village tourism scenic spot is a unique class of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which is the forerunner of the beauty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minority areas as well as the most ideal tourist destination of modern rural tourism.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thnic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and plus other form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of extrusion, which caused stagnation and decline phenomenon for ethnic village tourism scenic spot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akes Xijiang Miao village in Guizhou Leishan County as an example, summarizes the ethnic village scenic area development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tate about the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and the new trend of modern rural tourism market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approache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or ethnic village tourism scenic spo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thnic Village scenic ethnic village scenic spots is a comprehensive concep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upgrade, upgrade project, industrial upgrading, upgrade service, management upgrade are five paths for Ethnic Village area transformation upgrad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ethnic village tourism scenic spo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Xijiang Miao village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现财务转型升级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