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人自助”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探究

2017-05-23梁昌秀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

梁昌秀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普遍重资助轻育人,学生资助品牌不鲜明。高校要把“助人自助”的理念与学生资助工作相结合,从志愿服务、心理疏导、科研学习、创新创业方面打造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使受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实现由物质脱贫到能力脱贫。

【关键词】助人自助 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 社会公益 心理疏导 科研学习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近年来,国家对学生的资助力度和覆盖面不断加大,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的多种资助方式,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但目前高校资助工作普遍着力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忽视对受助学生的后续教育,发展性资助较少,学生资助品牌不鲜明,致使一部分学生得到资助后缺乏责任感,感恩意识淡薄,惰性滋长。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者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即通过帮助求救者,增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助人不仅要救急,帮助其摆脱目前的困境,更要救穷,帮助他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终让求救者自己解放自己。这正是助人自助的核心:尊重人、助人自助、提升人的创造力。因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经济帮扶层面,要把“助人自助”的理念与学生资助工作相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资助工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助人,既要解决贫困学生的眼前困难,又要使贫困学生具有和提高自助的能力。

资助只是一种手段,而育人才是最终的目标。通过对困难学生的经济救助,不仅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成长成才,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这才是我国资助政策真正的价值所在。

一、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为平台,打造以思想引领为核心的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

为确保教育公平,帮助绝大部分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国家的资助重心放在了受助面的拓宽以及普及率的扩大上,资助比例过高、范围过宽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甚至不困难的学生产生依赖心理[1]。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资助大多是一种无偿的给予,重视对资助资金的评选和发放,而忽略了对受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缺乏对学生资助资金的使用监督以及回馈机制。大学生长期接受这种无义务的资助,会认为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的。因此,要改变高校纯粹的经济资助政策,引导受助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祖国,就必须要建立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为核心的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增强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组织受助学生加入或者组建社会公益团队,遴选热心公益事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指导老师,指导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以及贫困边远地区的支教活动;与社区共建开展助老助残项目,不定期地走访福利院,举办爱心义卖和公益募捐等活动。在公益服务中培养和固化受助学生的感恩回馈意识,培养受助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把感恩、诚信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资助育人精品项目中,引导和鼓励受助毕业生面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

通过公益服务将资助和育人相结合,在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回馈,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义务,实现从“自助”到“助人”的目的。

二、以心理疏導为依托,打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的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

获得资助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他们在知识视野、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足,心理状态上容易呈现劣势,主要表现为认知偏激,人际交往心理复杂,负性情感体验强烈,易产生人格矛盾[2]。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贫困学子以支持,更要在精神上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因此,以心理疏导为依托,打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的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施励志引领工程,引导受助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强意识

定期开办励志讲座或者报告会,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组成导师团队,向受助贫困大学生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激励学生保持乐观心态,奋发向上。同时,在校园内挖掘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的励志故事,以身边的榜样人物来感染和鼓舞他们,营造学习榜样、自觉奋进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扩大受助贫困大学生交际圈,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针对不同受助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层次,组织学生参加个别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培训、素质拓展等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克服胆怯心理,使其主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讨论和策划,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建立健全高校资助育人心理支持系统

在历年获得资助的学生中遴选一批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突出、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一帮一”结对关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朋辈辅导的常态化发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受助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及时了解并掌握受助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问题,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和援助工作,通过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建立资料库,并定期回访。

三、以科研学习为立足点,打造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

学生资助工作不应是“输血式”的经济资助,而更应该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能够自己“造血”。各高校要努力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融入资助工作全过程,着重将科研学习、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资助工作中,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以学生能力提升为重点的一系列资助育人精品项目,从而达到帮困扶志、助学立人的目标。

面向贫困学生开办英语听说读写、计算机常用应用软件等培训活动;成立贫困学生学习帮扶小组,定期举办读书会、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讨论活动。此外,设立资助科研项目基金,引导并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项目申请,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得资助,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困难,更调动了贫困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并且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这一系列精品项目,不仅使受助学生积累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还丰富了高校资助工作的内涵,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研文化氛围。

四、以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为抓手,打造以技能提升为中心的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

资助育人的目标不仅在扶贫,更重要的是扶能[3]。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打造以提高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资助育人精品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举措。

高校要统筹校内校外资源,聘请阅历丰富的职场人力资源专家充当受助学生的就业导师,帮助贫困学生做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举办简历撰写、就业礼仪、就业技巧、沟通交流、模拟招聘等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在实战中提高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受资助困难学生外出观摩考察、交流学习,注意将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受助学生有能力“自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打造以技能提升为中心的高校资助育人精品项目,就是要组建创新创业专家团队,从项目的可行性、实用性,产品市场需求,创业资金预算等方面对受助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全方位评估,指导受助学生不断完善创业计划,使其更贴近市场,提高创业成功率;举办创业讲堂,开设创业培训班,分享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鼓励贫困学生大胆尝试,将自身优势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此外,高校还要搭建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创建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贫困学生的创业提供服务和保障,帮助其顺利实施创业计划。

在资助中育人,在育人中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帮助受助学生摆脱物质上的匮乏,更重要的是使其从能力上脱困,真正实现从“助人”到“自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家官.发展型资助育人——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趋势[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1):72-75.

[2]肖琼,薛保勤.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劣势及干预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7(01):83-85.

[3]朱建飞.基于社团化运作模式下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6):53-55.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
浅谈心理疏导在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从严治院”背景下的学生心理疏导对策研究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配合护理及心理疏导治疗神经性皮炎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的体会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的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