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竞技体育复兴的体系特征及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启示

2017-05-23黎涌明陈小平LIYongmingCHENXiaoping

体育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育局教练员选材

黎涌明,陈小平LI Yong-ming,CHEN Xiao-ping

英国竞技体育复兴的体系特征及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启示

黎涌明1,2,陈小平3,4
LI Yong-ming1,2,CHEN Xiao-ping3,4

英国竞技体育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跌入历史低谷后,历经20年成功实现复兴,并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取得金牌榜第2的好成绩。英国竞技体育的复兴得益于英国对竞技体育现状的深入分析,并从体系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包括成立主管竞技体育的英国体育局,设立国家彩票对竞技体育进行资助,制定世界级运动员计划和教练员计划,强化单项体育协会的纵向职能,成立英格兰体科所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务,选用科学的选材模式促进运动员快速成材,整合多方组织和机构的资源为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英国竞技体育的复兴为我国提供了诸多启发,包括强化组织管理体系,构建顶层发展计划;加强科学研究,为竞技体育训练提供支撑;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提高选材的科学性;构建教练员培养体系,拓展教练员来源渠道。

英国体育局;英格兰体科所;单项体育协会;选材;启示

1 前言

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英国继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之后再次以金牌榜第2的成绩向世界展示了其竞技体育复兴的成果。从1996年兵败亚特兰大奥运会的1枚金牌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27枚金牌,英国竞技体育的成功复兴引起了人们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深度思考。对于将奥运会作为竞技体育主要标志的国家来说,英国历经20年实现奥运会复兴的成功经验,无疑可以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我国在北京奥运会后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无疑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然而,中国队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却显然差强人意,有待进一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此,本文拟通过回顾和分析英国竞技体育20年的复兴历程,并重点介绍英国竞技体育在结构、功能和举措等方面的改革,为我国奥运战略的完善,特别是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备战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英国竞技体育历史回顾

英国是老牌竞技体育强国,是全球参加过历届现代奥运会的5个国家之一,并且先后3次承办过夏季奥运会(1908年、1948年和2012年)。英国夏季奥运会的金牌榜排名在前7届均为前6名,之后基本维持在第8~第13名(1952年和1996年例外,分别为第18和第36)。1996年,英国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成绩跌入谷底,仅获得1枚金牌和15枚奖牌。此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4年后的悉尼奥运会重回金牌榜第10,在12年后重回金牌榜前3,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以27金、23银和17铜的成绩位列金牌榜第2,其奖牌总数超过其作为东道主的伦敦奥运会(图1)。该成绩不仅创造了近50年英国奥运会参赛的最佳成绩(也是历史第二好成绩),而且也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连续6届奥运奖牌数持续增加的国家,同时,还打破了奥运会东道主优势可以延续3届奥运会,但逐届下降的“规律”。

图1 英国历届夏季奥运会金牌/奖牌数和金牌榜排名Figure 1 Gold Medals/Medals and Ranking of UK in Summer Olympics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败绩引发了英国政府和社会对本国竞技体育的改革。首先,在管理体制上,英国政府于1997年将此前的国家遗产部更名为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并将此前的体育理事会(Sport Council)划分出英国体育局(UK Sport)以及下属的4个英国联合王国的体育理事会(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体育理事会)。在职责上明确了英国体育局专门负责以奥运和残奥为首要任务的竞技训练和参赛,而英国体育理事会则主要负责大众体育;其次,在经费投入上,设立国家彩票加大对英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资助力度。

更为重要是的,英国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英国体育系统中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单项体育协会的服务性不够,相关机构责任界限不清和过多的繁文缛节等弊病,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英国体育的相关政策,分析了英国体育的现状,设定了英国体育的发展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7,20]。在竞技体育领域,英国认真分析了澳大利亚1976—2000年期间在竞技体育上的成功经验,在结合本国竞技体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奥运会比赛为目标,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其核心指导思想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部分体育项目,构建一个以运动员为核心和以单项体育协会为载体的高效竞技体育体系。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在政策、经费、组织、运动员选材和培养模式、科研体系构建、教练员培养等多方面,对选定的项目进行了倾向性优先保障[7]。

3 英国竞技体育体系

由图2可见,属于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的英国体育局是英国竞技体育的核心机构。该局对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负责,在接受国家财政拨款和国家彩票资助下,以培养代表英国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为己任。但是,英国体育局并不为竞技体育提供直接服务,而只是代表国家文化媒体体育部进行经费的投入,例如,通过世界级计划为单项体育协会和运动员提供经费。英国体育局在伦敦奥运周期世界级计划的总投入为7.22亿英磅,其中直接用于单项体育协会和运动员(运动员成绩奖励)的经费分别为4.68亿(65%)和1.2亿(17%),用于管理性支出和其他服务性支出的经费为1.34亿(19%)[23]。英国体育局由董事会进行监管,该董事会由英国国务大臣委任,成员由1名主席、4名英国各联合王国体育理事会代表,以及其他5名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如审计领域和单项体育协会)的独立成员组成[29]。

英国竞技体育的具体实施主体是各单项体育协会。英国单项体育协会属于非盈利性组织,其职能为制定项目规则、组织国内比赛、培养教练、吸引民众参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培训志愿者、推广项目、开发市场、申办比赛,以及选拔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选拔和推荐运动员申报英国体育局(如运动员运动表现奖)、英国体育理事会(如天才运动员奖学金)和社会机构(如体育资助)的资助,选拔运动员入选英国体育局的世界级精英计划[34]。据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2002年报道,英国共有300多个全国层面的单项体育组织,共涉及112个体育项目[7]。对22个奥运项目和17个残奥项目的单项协会来说,其经费来源除了英国体育理事会用于发展项目参与人口和提高会员运动水平的拨款、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以外,还包括英国体育局用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拨款[7],这些拨款用于单项协会为运动员安排教练,协调训练中心,提供训练设备、科研支撑和生活指导等[25]。

英国竞技体育科研的实施主体是英国体科所(包括4个联合王国的体科所),尤其是英格兰体科所(English Institute of Sport,EIS)。英格兰体科所成立于2002年,2006年其由英格兰体育理事会划归至英国体育局(4个联合王国的体科所中惟一一个),并由其提供每4年6 000万英磅的经费。此外,英格兰每4年还会从单项体育协会获得2 760万英磅的购买服务费。目前,总部位于曼彻斯特的英格兰体科所拥有350名员工,10个高水平运动表现中心和7个合作点[8]。每个中心分布在英格兰的不同地区,并且在体育项目上各不相同,如英国赛艇和静水皮划艇在Bisham Abbey 国家训练中心训练。英格兰体科所科研人员通过与国家队主教练和国家队运动表现主管合作,为运动员提供科学、医学、科技和工程方面的服务,帮助其提升运动能力,具体涉及运动医学、物理治疗、体能、心理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表现分析、生活方式、软组织治疗和选材。在里约奥运期间,英格兰体科所为英国队93%的运动员提供了科技服务,涉及31个体育项目,67枚奥运奖牌和147枚残奥会奖牌[8]。在科技服务团队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英格兰体科所构建了由横向的专业领域主管和纵向的体育项目主管组成的网络[8](图3),这种组织结构具备高效和实用的特点。首先,该结构保证了国家队科技服务团队的质量。参加国家队科技服务工作的所有科研人员全部统一由体科所招募、使用以及管理,最大程度确保了科研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对口和绩效考核;其次,有利于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和研究设施的资源共享。在横向上,服务于不同项目的同一专业的科研人员可以在方法和手段上交流、学习和借鉴,在设备仪器上共享。在纵向上,服务于同一项目的不同专业科研人员可以在训练计划的制定、能力测试、运动表现评价等方面更加紧密地合作,增强多学科复合式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第三,有利于节省科研资源和最大程度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一些具有共性的科技服务工作,例如,体能测试、损伤恢复、营养保障和心理咨询等,可以由一个专家或团队兼顾几个类似项目的科技服务工作。此外,英国国家体科所的科研人员还承担着大学科研人员与运动队的桥梁作用,并在奥运周期的不同阶段为运动队提供不同类型的科学支撑,如前2年更加注重基础性研究,后2年更加注重具体问题的解决[1]。

图3 英格兰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结构示例Figure 3 Staff Structure of EIS

综上所述,英国竞技体育体系的显著特征是政府(文化媒体体育部和国家彩票机构)投资,以高水平运动员为核心,以英国各单项体育协会和英格兰体科所为训练和科研服务提供方,多方机构(英国体育理事会、英国奥委会、英国残奥委会、英国教练员协会、英国运动员协会、英国体育纠纷解决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共同协作。

4 英国运动员选材和培养体系

竞技体育的主体是运动员,竞技体育的成功离不开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涉及生理学(遗传)、训练学(教练、投入和硬件设施)、社会学(环境和机遇)、心理学(动机和意志)等多方面因素[18]。如何尽早发现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以提高其在未来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是各国竞技体育所探究的问题。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前东德就启动了以青少年体育学校为平台的运动员选材和培养计划[33]。此后,类似的运动员选材和培养计划分别在澳大利亚、卡塔尔等人口“小”国建立[3,33]。作为一个人口只有6 451万,15~24岁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2.15%(约800万)的国家[21],英国在成功申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对世界上已经实施的选材计划进行了充分了解和科学论证,并立即启动了运动员选材和培养计划。相比其他国家,英国的选材和培养计划更注重科学,并进行了创新。

4.1 运动员选材和培养的现状

在2006年以前,英国体育局和英国体育理事会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前者只负责具有奖牌实力的高水平运动员,而后者则负责其他层面的一般运动员和大众体育。这种看似边界分明的分工却导致英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间缺少紧密的衔接,割裂了竞技运动员从基础到高水平训练的系统性,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多方的合作不够,运动员培养的科学过程也缺乏统一设计和架构,很多有天赋的运动员并没有被发现。同时,这些不足还造成了运动员的早期专项化、训练不足或出成绩过早等诸多问题[7]。

针对上述问题,据可查阅的文献[24,33],英国体育局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召开英国运动员选材和培养计划的科学论证会,邀请全世界该领域的杰出专家们把脉和献策,这些成果先后于2009年和2016年发表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33]和Sports Medicine[24]两本期刊。这两次科学论证会为英国竞技体育在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的优异成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传统选材是基于运动员(选材时的)现有运动能力或成绩进行的一次性选材,强调在运动员尽可能低龄时进行选拔,并尽可能早的从事专项训练(项目本身的训练),这种方法试图通过增加人、财、物的投入,更早地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24,33]。但是,这一做法只是基于更早开始和更早出成绩的假设,这一假设似乎符合来自国际象棋[5]和音乐[9]领域的“10 000 h法则”。该法则认为,一个人需要进行10 000h(≥10年)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才能达到专家级水平,这种刻意练习越多,其专业水平越高[9]。然而,尽管体育领域的确有运动员的训练长于10年,才达到世界水平或世界优秀水平[24],但也有相当的数据显示,一些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到达到世界水平或世界优秀水平只需大约7.5年或更短的时间[11,16],甚至一些球类项目运动员达到世界水平或世界优秀水平只需要4 000~4 500h[4,12,19]。对德国(4 686名)和澳大利亚(256名)国家级和世界级运动员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这些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的运动成绩与其成年阶段的运动成绩并无显著关系;每年各个级别的运动队都在频繁进行运动员的流动(即淘汰和补充),那些越早被选入培养计划的运动员,越早离开这个培养计划,而运动水平最终越高的运动员入选培养计划越晚[13,14,16,17]。还有数据表明,最终达到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与最终只达到国家级水平的运动员,其各个年龄阶段的专项训练(项目本身的训练,如游泳项目的游泳)课次并无差别,但是非专项训练(项目以外的训练,如游泳项目的跑步)课次有显著差别(世界级多于国家级)[15]。此外,对雅典奥运会4 455名运动员的调查发现,不同项目运动员开始从事比赛项目训练的年龄差异很大,相当部分运动员是在传统选材年龄段(8~12岁)后才开始从事比赛项目的训练[11,33]。

鉴于传统选材和培养模式的低成功率和现有实践与研究的最新发现,研究人员建议进行晚选材(即青春期后选材)、晚定项(个别项目除外)、动态选材和跨项选材(recycling)[13,24,33]。英国体育局正是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确定了其竞技体育的选材和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形式是世界级计划。

4.2 英国运动员选材和培养的具体措施

自2006年起,国家彩票资助的世界级计划拓展了其资助范围,并分为世界级领奖台、世界级培养和世界级选材3级,对应的运动员分别为4年内、4~6年内和5~10年内在奥运/残奥比赛有可能拿奖牌的运动员,目前世界级领奖台和世界级培养两级的运动员数量分别为465名和629名(图4)[23,32]。英国体育局和英国体育理事会,以及相应的社会机构分别设立专门项目对运动员进行资助,确保运动员能够同时兼顾学习和训练,获得高水平教练员指导和高水平的科研支持,享受高水平训练设施和训练/比赛交通补助[2,23,25,27,28]。与此同时,基于现有选材理论和他国成功经验,英国体育局联合英格兰体科所和单项体育协会,自2007年起启动了运动员选材计划,并采纳了学术界晚选材和跨项选材的建议,补充现有高水平运动员队伍[33]。这一计划的主要举措是基于不同项目特征推出的一系列选材计划[32]。鉴于前期项目的成功,英国体育局最近又启动了新一轮的选材计划—探索你的金牌,这一轮计划涉及20个体育项目,也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选材计划[32]。

以英国2007年启动的体育巨人计划为例,该计划目的在于补充2012年及之后奥运会赛艇、手球和排球国家队。历经招募、测试和试训3个阶段后,体育巨人计划选拔的正式运动员中的56%在12个月内达到或者超过了传统选材的同龄运动员[33]。这些运动员中最为著名的是女子赛艇运动员Helen Glover,其1986年出生,入选前为地区级水平的运动员,分别从事过田径、游泳和曲棍球的训练。2008年,她开始赛艇的训练,1年后获得了亨利女子赛艇比赛的单人艇冠军;2年后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女子双人单桨的银牌;3年后获得两站赛艇世界杯冠军;4年后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的金牌;之后,Helen Glover包揽了历年世锦赛和里约奥运会该项目的所有金牌[10]。

在2007—2011年期间,英国体育局与20个奥运和残奥项目的100多名世界高水平教练一起合作,实施了20个国家级的选材和培养计划,共测试了7 000多名运动员。这些计划共发现170多名潜在世界奖牌运动员,培养出160人次参加国际比赛,获得54枚国际比赛的奖牌,8枚世锦赛奖牌,9枚世界杯奖牌,3枚欧洲锦标赛奖牌,14枚欧洲杯奖牌和1项世界纪录[31,32]。

当然,英国体育局选材和培养计划的成功离不开4个前提。首先,英国体育局整合世界体育科学在选材和培养领域的研究成果,大胆采取晚选材和跨项选材;其次,英格兰体科所科研人员制定科学的选材测试方案,确保选出来的运动员确实符合项目所需,并在后期的培养过程中给予全面的科研支撑;第3,高水平的教练员直接指导入选的运动员,确保有天赋的运动员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训练,缩短运动员成材的周期;第4,英国体育局、英国体育理事会和其他社会机构通力合作,给运动员提供生活、学习和训练方面的资助,提供高水平训练所需要的教练、科研、场地设备和比赛机会,解决运动员训练之外的担心和顾虑。

图4 英国运动员选材和培养模式Figure 4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5 英国教练员培养体系

英国竞技体育将教练员视为运动员达到世界级水平的6大支柱之一(其余5个支柱分别为生活/学习管理、选材、研究和创新、体育科学/医学、经费支持)[30]。教练员能够带领多学科组成的团队,整合运动员多方面的运动能力,确保运动员在正确的时机发挥出最佳竞技状态。鉴于对教练员重要性的认识,英国体育局与单项体育协会和英国教练员协会合作,在推出针对运动员的“世界级计划”的同时,也推出了教练员的“世界级计划”[32]。该计划分为精英计划、精英学徒计划和运动员转教练员计划3部分。其中精英计划于2004年启动,每年选拔来自多个体育项目的≤10名教练员进行为期3年的资助和培养,并为其提供体育和非体育领域的国内外专家资源,旨在将英国现有达到世界水平的教练员进一步提升为真正的世界级顶尖教练员[30]。精英学徒计划每年选拔10多名已经进入竞技体育领域执教,但执教经验有限的教练员,为其配备高水平教练员导师,让其以学徒身份与导师进行2年的共事,促进其在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得到全面提升[32]。运动员转教练员计划每年选拔从世界级计划中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在1年的时间内通过向其传授基础的执教知识和技能,促使其由世界级运动员向世界级教练员的转变[32]。

此外,英国竞技体育在实施教练员“世界级计划”的同时,加大了教练员队伍国际化和复合式团队建设的力度。一方面,在重点项目上引进国外教练,即便是英国传统的优势项目,也敢于突破常规组建国际化教练队伍,例如,男子赛艇队主教练Juergen Grobler为德国籍教练,女子赛艇项目和轻量级项目主教练Paul Thompson为澳大利亚籍教练,前者共为英国拿到7枚奥运会金牌,后者为英国拿到4枚金牌和2枚银牌;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训(练)科(研)团队,弥补教练员业务水平的欠缺,例如,英国自行车队组建了有史以来最全面和水平最高的复合型国际化团队(图5),包含了澳大利亚、德国以及英格兰体科所的科研和相关技术人员,他们不仅为教练员提供多学科的支撑,而且实际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不拘一格选拔教练,打通科研与训练的通道也是英国备战奥运会训练的一个亮点,例如,英格兰体科所的生理学主管Steve Ingham博士,在北京奥运会备战期间,受邀担任7项全能运动员Sotherton Kelly(雅典奥运会银牌)的200 m和800 m教练[22]。

图5 英国自行车国家队复合型国际化团队Figure 5 Multi-discipline & International Support Team of British Cycling

6 英国竞技体育体系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启示

英国竞技体育的成功复兴再一次证明,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科学缜密的顶层设计和系统严谨的组织管理是当代竞技体育快速和高效发展的引擎和动力。这些经验不仅成就了英国竞技体育的强势复兴,而且对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6.1 强化组织管理体系,构建顶层发展计划

英国的经验表明,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非常规”措施。敢于打破原有的传统管理体系,构建具有战略高度的整体发展计划,对竞技体育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其取得奥运佳绩的思想、体制和组织保障。

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组织管理体系,在该体系下也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但是,刚结束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奖牌成绩表明,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出现明显下滑,金牌和奖牌总数的世界排名较大幅度降低,是近5届奥运会(2000—2016年)的最低水平。同时,我国在下届东京奥运会上无疑将遇到比里约奥运会更加严峻的形式,不仅仍然要与美国和俄罗斯等传统体育强国抗衡,还要面临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近年上升势头强劲国家的冲击,同时,也必然受到作为东道主日本的全力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界应该清醒认识东京奥运会面临的严峻形式,必须重新检查和评估现有的竞技体育管理和运行体系,采取相应的强有力并且高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我国在东京奥运会上杀出重围,取得优异成绩。

有研究认为,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主要受资金、政策、体育人口、选材和培养体系、运动员训练和退役支持、训练设施、教练员培养、国际比赛和科学研究等若干因素的影响[6]。这些被称作9大支柱的因素不仅在总体上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竞技体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表现出的作用不同。因此,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尤其是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为具体目标的竞技体育发展,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国家层面并具有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该设计要敢于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大胆引入职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机制,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协调各个不同“支柱”间的关系。同时,该计划还必须兼顾长远和当下的发展,既要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又要解决当下奥运备战的问题。

6.2 加强科学研究,为竞技体育训练提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人类发展永不竭的动力来源。大量奥运成功的事例都已经证明,科学研究是运动成绩和训练水平快速提升的强大引擎。以近年令世界瞩目的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例,“科技”始终是他们快速提高运动水平的关键和核心因素。从2006年开始,英格兰体科所作为英国体育局的一部分,在英国竞技体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英格兰体科所领导了几乎所有英国国家队的科技服务,里约奥运会英国93%奖牌的获取都得到英格兰体科所的支持。英格兰体科所与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依靠其特殊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方式与英国国家奥委会及其各个运动单项协会进行紧密合作,全方位支持奥运会的备战训练和比赛。其次,在开展一般性科技服务的基础上,整合多学科和高科技资源,开展高端重大课题的攻关研究。最为典型的案例为对自行车项目的研究,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英格兰体科所就开始将自行车作为重点突破的项目,先后投入3 000万英镑对赛车和服装进行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英国自行车实现爆发式崛起,并在伦敦和里约奥运会持续保持优势的最重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在连续3届奥运会中,英国自行车共获得22枚金牌和38枚奖牌,分别占金牌总数的29.33%和奖牌总数的21.22%,不仅当之无愧地成为英国奥运的龙头项目,而且,也充分显示了科学研究对奥运成绩所具有的重大助力作用。

与之比较,尽管我国多年来也形成了稳定的竞技体育科技服务和科学研究模式,但在选题上缺乏科技含量高的重大课题研究,在管理上基本仍沿用“小作坊”式的分散管理模式,在操作和运行上缺乏资源共享和不间断监督。这种状况无疑极大影响了科技服务的效率和科学研究的质量,由此导致我国的竞技运动训练长期仍然处于高投入和低产出的粗犷式发展模式。因此,在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训练周期,应将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质量作为快速提高训练水平的另一个突破口。在科学研究上,应充分利用我国“举国体制”的优势,将全国科技力量引入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具有引领性的高端研究课题进行优先投入和保障,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在科技服务上,应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打通各个项目之间的壁垒,建立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平台,提高科技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根据我国竞技运动项目的国际竞争力,采取不同的科技服务策略。对于跳水、乒乓球等优势项目,应该着重在“清除疲劳”、“康复体能”和“营养保障”等方面补“短板”,以期达到提高训练功效并降低“非战斗减员(运动损伤)”的目的。在游泳、水上等潜优势项目上,则应加强改革创新的力度,建立多学科、国际化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在“训练监控”、“训练负荷安排”和“训练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打破长期固有的传统训练模式,促进潜优势项目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

6.3 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提高选材的科学性

“天赋”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运动选材,尤其是有组织和有计划地科学选材,也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英国竞技体育成功复兴的一个原因,就是高度重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并在该领域进行了大胆创新。

“二次选材”是英国在运动员选材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尽管该方法在原东德和澳大利亚都做过尝试性使用,但如此有计划和大规模的运用还应首推目前的英国。英国的“选材”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选材概念和范围,并不是从原始材料筛选,而是对已经具有较好训练基础的运动员进行“二次择项”。该选材的意义重大,是一次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利用,颠覆了传统的“早期选材”和“终身一项”的理念,在原有的重视基础和多项、兼项训练等训练原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对已经具有相当专项能力基础运动员的二次择项问题,并且进行了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实施。该举措最大的优点,是突破了“项目”和“地域”的限制,以部分奥运夺金项目为重点,不仅对那些在本项目上已经展露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再次进行选拔,将其及时补充到国家队和优秀俱乐部,得到优秀教练员的训练,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其它类似项目已经具有一定水平运动员中进行二次跨项选拔,将这些运动员划归到奥运重点项目。英国的这种跨项二次选拔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其成功率达到甚至超过了传统的选材。

我国竞技体育尽管也一直强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多年来没有重大突破,不仅在传统的原始人才选拔上没有明显进展,而且,更没有进行类似英国这样的“二次选拔”式的创新尝试。同时,我国长期实行的运动员三级输送体系,在当前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商业化猛烈冲击下,已经不能或不能完全发挥以前的功能,加之基层教练员的水平有限,选材理论的落后,以及项目参与人口不足,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形式不容乐观。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英国竞技体育的运动员选材和培养经验,借鉴他们以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运动员的发展为中心,在体育局、英格兰体科所和各单项体育协会的通力协作下,在注重世界选材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科学提出并实施的青春期后选材、跨项选材、晚定项和动态选材。

6.4 构建教练员培养体系,拓展教练员来源渠道

竞技体育的长期发展已经证明,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主导。在世界范围内,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被视为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核心和关键,它关乎一个运动员、一个项目、乃至一个国家竞技运动水平的优劣。因此,尽快提升教练员的理论和执教水平,不仅是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备战奥运会的“杠杆”和驱动力。

英国竞技体育一方面,通过教练员的“世界级计划”对3个档次的本土教练员进行资助和培养,另一方面,他们也并没有墨守常规只关注本土教练,而是以世界的眼光高度重视外教、国外科研人员的引进和使用,确保最优秀的运动员可以得到最先进的科学训练。因此,我国竞技体育和奥运备战的训练也必须高度重视教练员的培养和知识更新工作,采取多种形势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在训练理念、基础和方法等各个方面提高我国教练员的水平。同时,引进国外优质教练资源也是加快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和补充我国奥运备战训练,尤其是潜优势和落后项目不足的重要举措。在该问题上,应该在“以我为主”的原则上,将遴选、使用和绩效评价等3个方面作为引进国际教练人才的重要工作。在遴选上,要组织该项目或领域的教练、管理和科研人员进行充分论证,以确保引进教练员的质量;在使用上,要加强引进教练员的保障和管理,帮助他们尽快认识和了解我国运动训练和运动员的特点,既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执教空间,又要把他们纳入我们的管理范围;在绩效上,要有明确的国际通用并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标准,将待遇与责任有机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外教的工作积极性。

7 小结

英国竞技体育的复兴得益于其所构建的科学的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以及确保该体系高效运行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该体系及其相应规则和措施对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完善奥运战略,尤其是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同样具有诸多启示。在创新和国际化业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风向标之际,我国竞技体育界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及时把握竞技体育发展的潮流,在深刻认识我国存在问题并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寻我国竞技体育自己的发展道路。

[1] 陈小平,梁世雷,李亮. 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热点问题及对我国训练实践的启示—2011杭州国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评述[J]. 体育科学,2012,32(2):3-13.

[2] AASE. Advanced Level Apprenticeship in Sporting Excellence [EB/ OL]. (2016-12-25). http://www.skillsactive.com/aase.

[3] BAKER J,COBLEY S,SCHORER J.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port: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 Routledge,2013.

[4] BAKER J,COTE J,ABERNETHY B. Sport-specific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 decision-making in team ball sports[J]. J Appl Sport Psychol,2003,15(1):12-25.

[5] CHASE W,SIMON H. Skill in chess[J]. Am Sci,1973,61(4):394-403.

[6] DE BOSSCHER V,BINGHAM J,SHIBLI S. The global Sporting Arms Race: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Sports Policy Factors Leading to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M]. Meyer & Meyer Verlag,2008. 21-24.

[7] DEPARTMENT-OF-CULTURE-MEDIA-AND-SPORT/ STRATERY-UNIT. Game plan a strategy for delivering government’s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objectives[Z]. 2002.

[8] EIS. About Us[EB/OL]. (2016-12-13). http://www.eis2win. co.uk/about-us/.

[9] ERICSSON K A,KRAMPE R T,TESCH-R MER C.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J]. Psychol Rev,1993,100(3):363.

[10] GB-ROWING. Helen Glover MBE[EB/OL]. (2016-12-14). https://www.britishrowing.org/athlete/helen-glover/.

[11] GUELLICH A. Training - förderung - erfolg. Steuerungsannahmen und Empirische Befunde[M]. Saarland:Universität des Saarlandes,2007.

[12] GUELLICH A. Many roads lead to rome–developmental paths to olympic gold in men’s field hockey[J]. Eur J Sport Sci,2014,14(8):763-771.

[13] GUELLICH A. Selection,de-selection and progression in German football talent promotion[J]. Eur J Sport Sci,2014,14(6):530-537.

[14] GUELLICH A,EMRICH E. Individualistic and collectivistic approach in athlete support programmes in the german high-performance sport system[J]. Eur J Sport Sci Society,2012,9(4):243-268.

[15] GUELLICH A,EMRICH E. Considering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class success[J]. Eur J Appl Physiol,2014,14(S1):383-397.

[16] GUELLICH A,EMRICH E,SCHWANK B. Evaluation of the support of young athletes in the elite sport system[J]. Eur J Sport Soc,2006,3(2):85-108.

[17] GULBIN J,WEISSENSTEINER J,OLDENZIEL K,et al. Patterns of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in elite athletes[J]. Eur J Sport Sci,2013,13(6):605-614.

[18] GULBIN J P,OLDENZIEL K E,WEISSENSTEINER J R,et al. A look through the rear view mirror:Developmental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of high performance athletes[J]. Talent Develop Excellence,2010,2(2):149-164.

[19] HORNIG M,AUST F,GUELLICH A. Practice and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top-level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J]. Eur J Sport Sci,2016,16(1):96-105.

[20] HOULIHAN B,GREEN M. Modernization and sport:The reform of Sport England and UK Sport[J].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9,87(3):678-698.

[21] INDEXMUNDI. United Kingdom Age structure[EB/OL]. http://www.indexmundi.com/united_kingdom/age_structure.html.

[22] INGHAM S. How to support a champion[M]. Simply Said,2016:139.

[23] NATIONAL-AUDIT-OFFICE. Preparing for sporting success at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and beyond[EB/OL]. www.nao.org.uk. 2008.

[24] REES T,HARDY L,GUELLICH A,et al. The great british medalists project:A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best sporting talent[J]. Sports Med,2016,46(8):1041-1058.

[25] ROSCOE D,ROSCOE J,DAVIS B. As Revise pe for Aqa[M]. Jan Roscoe Publications,2012.

[26] SANDNER H. The global sporting arms race:Elements of successful national elite sport systems 2006-2011[Z]. Institute for Applied Training Science Leipzig,2011.

[27] SPORTAID. Who We Help?[EB/OL]. (2016-12-16). http:// www.sportsaid.org.uk/about/who-we-help/.

[28] TASS. Talented Athlete Scholarship Schime[EB/OL]. (2016-12-17). https://www.tass.gov.uk/.

[29] UK-SPORT. UK Sport Management Agreement[EB/OL]. (2016-12-17). http://www.uksport.gov.uk/about-us/board.

[30] UK-SPORT. Anatomy of a World Class Athletes[EB/ OL]. (2016-12-17). http://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 uk/20080905233558/http://uksport.gov.uk/pages/anatomy_of_a_ world_class_athlete/.

[31] UK-SPORT. Power2Podium Talent campaign[EB/OL]. (2016-12-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koz6K8fpE.

[32] UK-SPORT. What is a Performance Pathway?[EB/OL]. (2016-12-15). http://www.uksport.gov.uk/our-work/talent-id/what-is-aperformance-pathway.

[33] VAEYENS R,G LLICH A,WARR C R,et al.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promotion programmes of Olympic athletes[J]. J Sports Sci,2009,27(13):1367-1380.

[34] WALTER G,TACON R and TRENBERTH L. The role of the board in uk national governing bodies of sport[Z]. Birkbeck Sport Business Center,2011.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GB Sport Renaissa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lympic Strategy in China

British sport succeeded in reviving in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with the 2ndranking of gold medal in Rio Olympic Games, after touching the historical low ebb in Atlanta Olympic Games in 1996. The revival of British sport is attributed to a deep analysis on the former system, as well as a systematic sport policy, including establishing UK Sport to focus solely on high performance sport, introducing the national lottery to invest on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conducting the World Class Programme for athletes and coaches,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governing bodies, launching the English Institute of Sport to provide high-level scientific service, applying the evidence-based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to rapidly promote the athletes, integrating the sources from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all-round supporting for athletes. The renaissance of British sport has multiple implications to China, 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sport policy,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o support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athletes and improving the evidence-based science during the talent identification,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coach education and expanding the coach sources.

UK Sport;English Institute of Sport;National Governing Bodies;talent ID;Implication

G808

A

1000-677X(2017)05-0003-08

10. 16469/j. css. 201705001

2017-01-27;

2017-04-2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基本17-30)。

黎涌明,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人体运动的动作和能量代谢特征,Tel: (021)51253207,E-mail:59058729@163.com ;陈小平,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

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2.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8;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4.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China;2.Shanghai Key Lab of Human Performance,Shanghai 200438,China;3.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Beijing 100061,China;4.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猜你喜欢

体育局教练员选材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浅谈河北省体育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自治区体育局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