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2017-05-22李文雅王志刚刘冬琴冉学军
李文雅,王志刚,杨 认,刘冬琴,冉学军
(元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元江 653300)
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李文雅,王志刚,杨 认,刘冬琴,冉学军
(元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元江 653300)
目的:了解元江县2009年至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网络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结果: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 060例,年均发病率为330.0/10万,发病周期呈“M”型特征。发病高峰时间段有由秋季向冬季和春季移动的趋势,而且自2011年夏季出现峰值后,发病高峰呈“双峰”型特征。病例主要集中在澧江镇、甘庄街道和曼来镇,澧江镇每年发病数均居全县第1位,而且高、中、低海拔地区发病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581.20,P<0.01),且低海拔发病率最高(533.8/10万),高海拔发病率最低(89.6/10万)。结论:元江县手足口病的防控应结合横向和纵向手足口病发病的特征综合防控,特别是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预警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空间分布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柯萨奇A组(CAV)、柯萨奇B组(CBV)、艾柯病毒(Echo)和肠道病毒71型等多种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引起的全球性急性传染病〔1〕,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溃疡等,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2〕并发症。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各地均有手足口病例报道〔3-4〕,玉溪市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流行以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元江县澧江镇手足口病一直处于高发状态,所以加强对2009至2014年元江县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疾病流行的特征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2009年至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及玉溪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资料,人口数据资料来自2009年至2014年玉溪市元江县统计年鉴。
1.2病例定义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手足口病诊治指南(2010版)》〔5〕进行诊断。
1.3海拔划分依据元江县独特的立体性气候特征,将元江县划分为高、中和低海拔地区,高海拔为1 800 m及以上(羊街乡、那诺乡、龙潭乡)、中海拔为900~1 800 m(因远镇、洼垤乡、咪哩乡)、低海拔为900 m以下(澧江镇、曼来镇、甘庄街道)。
1.4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流行概况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 060例,其中普通病例4 008例,重症病例51例,死亡病例1例。年均发病率为330.0/10万,报告病例高峰为2012年,报告病例1 032例,发病率为501.6/10万,报告病例最低为2011年,报告病例326例,发病率为158.6/10万,发病周期主要呈现“M”型特征。见图1。
图1 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手足口病流行曲线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元江县手足口发病的高峰时间不固定,有逐渐推后的趋势,即由秋季向冬季和春季移动的趋势(9月至12月甚至次年1月),而且自2011年出现夏季发病峰值后(5~7月),发病高峰呈“双峰”型分布。见图2。
图2 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手足口病时间分布情况
2.2.2 地区分布 2009年至2014年手足口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澧江镇、甘庄街道和曼来镇,共报告病例3 278例,占总病例数的81.0%,其中澧江镇占48.5%,甘庄街道占18.9%,曼来镇占13.4%。澧江镇每年发病数均居全县第一位,龙潭乡、咪哩乡、羊街乡和那诺乡手足口病一直处于低发状态,曼来镇、甘庄街道和因远镇偶尔出现发病高峰,洼垤乡除2009年出现一定的高峰外,未见发病的高峰时间段。
元江县有9个乡镇(街道),按照乡镇地区海拔高度将手足口发病地区划分为高、中、低海拔后统计分析发现:低海拔地区报告发病3 294例,占报告病例的81.1%,发病率为533.8/10万,中海拔地区报告发病524例,占报告病例的12.9%,发病率为152.8/10万,高海拔地区报告发病242例,占报告病例的6%,发病率为89.6/10万,且高、中、低海拔之间发病率有差异(χ2=1 581.20,P<0.01),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低海拔地区发病率高于中海拔地区(χ2= 808.17,P<0.01),低海拔地区发病率高于高海拔地区(χ2=934.82,P<0.01),中海拔地区发病率高于高海拔地区(χ2=48.18,P<0.01)。见表1。
表1 元江县手足口病海拔发病情况
2.2.3 人群分布 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手足口病从性别上看主要以男性为主,其中男性发病2 387例,占58.8%,女性发病1 673例,占41.2%。从年龄上看病例主要集中在0~3岁儿童,累计报告3 101例,占76.4%,大于3岁儿童报告病例959人,占23.6%。从发病职业上看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发病3 001例,占73.9%,幼托儿童报告发病778例,占19.2%,学生279例,占6.9%,农民和干部各报告1例。从2009年至2014年,幼托儿童发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6.37%、18.71%、13.50%、22.67%、12.45%、27.74%,其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3病原学特征从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共检测出手足口阳性标本241份,其中EV71型阳性标本107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4.40%;CoxA16阳性标本96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标本38份,分别占阳性标本总数的39.83%和15.77%。其中2009年和2012年主要以EV71为主,检出阳性31份和43份,分别占阳性标本的12.86%和17.84%;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4年主要以CoxA16为主,检出阳性标本分别为12份、23份、20份和29份,分别占阳性标本的4.98%、9.54%、8.30%和12.03%。见表2。
表2 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手足口实验室监测阳性病例病毒分布情况[n(%)]
在监测期间病原学型别流行情况是2009年主要以EV71型手足口为主;2010年至2011年主要以CoxA16型手足口为主;2012年主要以EV71型手足口为主;2013年至2014年主要以CoxA16型手足口为主。2009年至2014年手足口的主要优势型别发生了两次转变。6年来共报告重症病例51例,死亡病例1例,其病原体均为EV71型手足口。
3 讨论
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 060例,年均发病率为330.0/10万,发病周期呈“M”型特征,间隔1~2年就会出现一次流行高峰,这与张军玲等〔6〕的研究一致。元江县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高峰时间不固定,有逐渐推后的趋势,即由秋季向冬季和春季移动的趋势,而且发病高峰呈“双峰”型分布特征,与Ang、Chen和Miyazawa等〔7-9〕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两个发病高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学,易感人群的密切接触机会增加有关。
元江县手足口病病例主要集中在澧江镇、甘庄街道和曼来镇3个乡镇街道,其中澧江镇每年发病数均居全县第一位。可能与这些乡镇街道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家庭居住环境和卫生习惯差、就医意识薄弱有关。海拔差异所致的立体性气候条件也影响着手足口的发病率,从6年的发病情况来看,低海拔地区发病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P<0.01),中海拔地区手足口发病率高于高海拔地区(χ2=48.18,P<0.01),即海拔越高发病率就越低,这与Chen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2009年至2014年元江县报告的手足口病例主要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幼托儿童的发病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要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消毒、聚集性疫情处理的规范性。期间优势病原型别是EV71和CoxA16,其病原型别主要发生了EV71→CoxA16→EV71→CoxA16的2次转变,提示其进一步转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其他型别发生流行的风险依然很高。
因此,元江县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必须做好以下3项防控工作:①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例病原学监测力度,认识手足口流行优势型别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变异株,尽可能早地进行疫情监测预警;②采取病例管理、物理预防、疫苗免疫、消毒处理、健康教育等科学的防控措施,最有效地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最有效地避免暴发;③结合横向和纵向手足口病发病的特征综合采取防控措施,特别是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预警防控工作。
〔1〕CAI J,LIN J F.Retr0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deceased cases〔J〕.Zhonghua Er Ke Za Zhi,2013,51(4):265-269.
〔2〕WU Z,DU J.Recombinant human coxsackievims b3 from children with acute myocarditis in china〔J〕.J Clin Microbi⁃ol,2013,51(9):3083-3086.
〔3〕LIM,DANG S-S,GAON,et al.Clinical feature of 468 cas⁃es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comparison between mild and severe cases〔J〕.Chin J Exp Clin Infect Dis,2012,6:37-41.
〔4〕CHEN X,WANG C,XU L,et al.A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herbs used in China for the treatment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2013,2013:1-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6〕张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
〔7〕ANG L W,KOH B K,CHAN K P,et al.Epidemiology and controlof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2001-2007〔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9,38(2):106-112.
〔8〕CHEN K T,CHANG H L,WANG S T,et al.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caused by enterovirus 71 in Taiwan,1998-2005〔J〕.Pediat⁃rics,2007,120(2):244-252.
〔9〕MIYAZAWA I,AZEGAMI Y,KASUO S,et al.Prevalence of entero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herpangina and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Nagano Prefecture,Japan,2007〔J〕. Jpn J Infect Dis,2008,61(3):247-248.
〔10〕CHUN CHEN,HUALIANG LIN,XIAOQUAN L I,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children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Guangzhou,China〔J〕.Int J Biometeorol,2014,58:1605-1614.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Yuanjiang County from 2009 to 2014
Li Wenya,Wang Zhigang,Yang Ren,Liu Dongqing,Ran Xueju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and Prevention of Yuanjiang County,Yuanjiang,Yunnan 653300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t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Yuanjiang County from 2009 to 2014,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Methods:SPSS 17.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data based on the online report of Yuanjiang County from 2009 to 2014.Results:A total of 4 060 cases of hand-foot-mouth were reported in Yuanjiang County from 2009 to 2014,the average incidence was 330.0/105,and the epidemic curve showed a trend of"M"type.Morbidity peak period has the tendency of shifting from the autumn to winter and spring,appearing"twin peaks"type distribution.The hand-foot-mouth disease case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Lijiang Town,Ganzhuang Streets and Manlai Town.Lijiang Town was the top at the number occurred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each year.The incidence has difference among high,medium and low altitude areas(χ2=1 581.20,P<0.01).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s were in low altitude(533.8/105),and high altitude area had the lowest incidence rates(89.6/105).Conclusion: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should be combined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Especially the key areas and key crow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early warning,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nd-foot-mouth disease;Epidemiology;Etiology;spatialfeatures
R183.3
A
2096-2266(2017)04-0075-04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4.021
(责任编辑 董 杰)
2016-04-14
2016-09-28
李文雅,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