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威市海岱镇生猪养殖的生态环保途径初探

2017-05-22董富友

新农村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环保生猪养殖

董富友

摘要:近年来,宣威市委、市政府对生猪养殖业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政策,增加投入,夯实基础,重视科技,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的积极性,宣威的生猪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不但彻底改变了肉类食品不能自给的被动局面,而且实现了肉类食品自给有余。

关键词:海岱镇;生猪养殖;生态环保

海岱镇作为宣威的生猪养殖业大镇和生猪主产区,2016年,年末生猪存栏87432头,年内出栏肥猪147882头,生猪产值26619万元,人均生猪产值4579元。但生猪产业在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因传统养殖方式所占比重大,其猪舍简陋,人畜混居,饲养环境复杂,规模小,生产分散,效率不高,环保成本大,粪污处理不尽合理,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已不容忽视。

生猪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臭气、生产污水和猪的粪便。臭气主要来源于饲料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以及粪便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分解,也有来自粪便或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水来源于对猪舍的清扫冲洗过程中。据统计,年出栏肥猪1万头的规模养殖场,如采用漏缝网(地)板,粪尿直接用水冲走的方式清扫圈舍,每天可产生80~120吨的污水;粪便是生猪养殖废弃物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污染源。据测定,生长猪只每天排出的粪尿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5%~8%,生长育肥猪从20公斤至100公斤的育肥期,平均每头每天可排除粪尿3.93公斤。即每生产1头100公斤的肥猪(育肥期120天),将产生471.6公斤的粪尿。以此计算,海岱镇2016年出栏肥猪147882头,即产生了6.97万吨的粪尿(如以生猪饲养量计算,数量更大)。以上这些生猪养殖废弃物如不进行合理处理,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对生态环境将带来较大影响。

为此,如何探索出一条安全健康环保型的农村生猪产业发展途径,已成为摆在各级畜牧科技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当前海岱镇生猪生产实际,通过对宣威市其他部分乡(镇、街道)规模养猪场(小区)的生产现状调查和对生猪养殖排污处理前沿知识的学习、了解,展望宣威生猪养殖要实现生态、环保、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畜牧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和科技指导力度,千方百计让广大养殖户切实转变养殖模式。

1 大力推广生猪养殖沼气配套建设模式

兴建沼气池,充分利用粪污作为沼气原料,是解决该镇生猪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据测算,一个年出栏肥猪1000頭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满负荷生产所产生的猪粪尿,可供应100立方米沼气池的产气原料,年产生的沼气能源相当于5625元煤炭(薪柴)提供的能量;其沼渣(液)可提供30~40亩的粮(饲、果、菜)田所需的有机肥料,可节约化学肥料、农药成本1250元。

因此,乡镇党委、政府和畜牧兽医站等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不同乡镇、村社的地理环境和实际情况,通过技术指导、收支算账、典型示范、资金配套等手段,大力推广“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猪—沼—渔”等多种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小区),加快生猪产业发展。

2 加大微生态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

生物发酵舍粪尿“零排放”养猪技术是建立在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基础上的一项新兴生态养猪技术。它是将畜禽育生菌、锯末、玉米秸、黄土、食盐等按一定比列掺拌并调整水分,然后铺垫猪舍(厚度80厘米),使垫料形成以益生菌为强势菌的生物发酵垫料,在生猪生产过程中,只需每天将猪粪翻埋于垫料内,垫料中的有益菌以猪粪尿为营养,使之得到充分分解,其水分大部分被蒸发,达到猪舍无臭、无排放的环保要求。猪舍垫料一次性投入,可连续使用3~5年,之后作优质有机肥还田利用。宣威惠民农牧科贸有限公司于2008年成功引进该项技术发展生猪生产,养殖效果明显。

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发酵床)养猪模式与达标排放模式、种养平衡模式、沼气生态模式等其他养殖污染处理模式相比,具有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生产运行成本低。主要体现在节约用水(因无需每天冲洗猪舍,节约用水90%以上)、饲料利用率高(将畜禽育生菌添加到饮水中可促进肠道消化,提高生猪肠道对饲料的吸收,猪粪无臭味,猪生长环境舒适,生长速度加快,)、药费成本低(猪生活在发酵床上,不易发病,猪只更健康)。二是提高猪肉品质。猪可在发酵床上一直运动,生长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发病率低,减少抗菌素药物的使用,提高了猪肉品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无公害猪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猪肉中药物残留的问题。三是因该养猪技术不需要建造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了猪场的土地利用率。四是采用发酵舍养猪不需要清洗猪舍,未向外排泄养殖污染物,从源头上解决了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着力育生菌的研发,就地取材、就地培养,降低菌种费用;结合各地资源实际,对秸秆、松针、枯叶代替锯末制作垫料的使用效果、年限进行研究,从而使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原料广泛,成本降低;生产过程中,研究筛选出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类型育生菌的影响较小的消毒、保健药物,保障生产安全。

3 加快生猪规模养殖发展步伐

为便于粪污处理,降低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只有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生态化养殖的目标。应抓住实施宣威市生猪调出大县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动员、扶持养猪户采取单户或联户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动员一切积极因素、整合项目资金,争取生猪养殖圈舍出村、人畜分离、沼气配套或生物发酵舍饲养、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生态环保生猪养殖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佛教善书的生态环保优势
泸水县生猪养殖中药品安全使用情况调查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条件下的适度生猪养殖规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