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教善书的生态环保优势

2017-03-14何子建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态环保优势

何子建

【摘要】善书作为一种民俗读物,长期以来在劝民众为善、多做善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佛教善书作为善书的主要内容,在劝人为善去恶中也有其积极作用。佛教善书中的生态环保思想主要表现在“戒杀”、“放生”、“节约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并且与传统的传播佛教生态环保思想的不同,佛教善书有其独特的生态环保优势。

【关键词】佛教善书;生态环保;优势

善书,又称劝善书,是劝导社会民众行善心、做善事的书籍,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随着善书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产生了以道教为代表的道教善书和以佛教为代表的佛教善书,二者共同构成了善书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佛教善书的发展则是以佛教在古代中原本土化的过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佛教善书是由佛教人士根据佛教的教义、思想,总的来讲是宣扬因果报应,以道教善书为借鉴,结合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生活的需要而劝导民众一心向善的书籍,其内容涉及处事准则和行为规范,比如提倡对父母要孝,对朋友要讲诚信,对国家要讲忠诚等。简言之,佛教善书就是运用佛教教义劝人去恶从善和积善获福的通俗道德教化书。

佛教善书里传播的思想很多,而从佛教善书的生态环保思想来说,主要包括“戒杀”、“放生”、“节约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都有其佛教思想基础,主要包括“众生平等观”、“慈悲观”、“福田观”、“因果报应观”等,并且这些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环保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态教育优势

佛教善书形式作为善书的进一步发展,在劝诫社会大众“戒杀”、“放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佛教善书作为一种在民间流行的民俗形式,其受众广,传播范围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社会教育方式,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丰富,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因此,强调佛教善书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佛教善书形式属于民俗的范畴,是民俗形式的其中一种,而善书民俗作为非正式和非官方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传播范围比较广,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第二,从佛教善书形式的内容来看,佛教善书的内容很丰富,不仅仅是本文所提到的“戒杀”、“放生”、“节约资源”等思想,还有很多关于孝顺、诚信等方面的内容,其内容涉及到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三,佛教善书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方式,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教育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因为在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教育孩子和学生保护动物和植物、环境方面都只是停留在书面教育,而佛教善书则以丰富的生态实践为内容,尤其是现代佛教善书,比如《念慈放生》、《戒杀放生》这两本佛教善书,其内容以丰富的生态环保实践为重点,介绍生态环保实践的主要做法,能给民众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所作所为提供行为上的借鉴和参考。

佛教善书在生态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教育方式和做法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叙述与寓言故事的结合。在前文所提到的《安士全书》、《放生杀生现报录》中,作者在论述“戒杀”、“放生”、“节约资源”、“生态保护”的思想时,以语言叙述主要思想内容,文后紧跟与此内容相关的寓言故事,这样的一个做法能够给民众对于所叙述内容的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启发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思维,如果单从语言叙述的方式来强调生态环保的内容,虽然也能起到教育民众的作用,但是,其实际效果不如语言叙述和寓言故事结合更加直观深刻;第二,语言浅显易懂,配以图画的形式。这一做法主要是指现代佛教善书,在上文中提到的《念慈放生》、《护生画集》中,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并配以彩色的圖片,“放生”行为及思想在书中得到生动形象的体现,更能让民众接受和理解;第三,以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民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来写作佛教善书内容,使其内容更加符合民众心理。与佛教经典书籍相比,佛教善书形式论述其主要思想时,也以佛教传统思想为基础,但不是单纯的论述这些思想,而是以具体的关于死后入地狱或者天堂的形式来教育民众要“戒杀”,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玉历宝钞》中,作者将人们的现世所为与死后的入地狱接受惩罚或者升入天堂相联系,更能给民众在“戒杀”“放生”方面的一种警醒作用。

二、生态规范优势

生态规范的意思主要是说,由于人类不适当的行为导致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和现状下,利用生态环保的思想和理念,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生态实践。

前文也强调过,当今社会人们在对待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时采取的行为和态度,导致众多的动物遭到虐杀,植物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佛教善书作为民俗形式的一种,在生态规范方面也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人们的杀害动物行为。前文介绍了当今社会动物的生长现状,也引用了很多佛教善书中关于人们杀害动物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的例子和故事,其目的就是能够给人们以生态教育,引起人们的生态观念和意识,提高人们关爱动物和生态环境的观念。所以,佛家善书的生态规范优势首先就是要规范人们对待动物的行为,在前面也介绍过在《安士全书》、《玉历宝钞》等佛教善书中杀害动物给自己带来灾祸的故事和案例,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故事和案例时,内心会不由自主的对动物产生一种敬畏感,能够规范当今社会中很多人对待动物时的行为,不仅是面对动物时不杀害的行为,更是一种在看到别人杀害动物时的一种保护行为,这样的行为在佛教看来,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报,用《自知录》中的话说就是在给自己“累功”,能够为自己带来益处。

二是规范人们的放生行为。前文也提到过,在当今社会,由于对于佛教放生所带来的作用的过于传播和推崇,导致很多人去市场上买来鱼和乌龟等动物,去到河边去放生,过多的放生动物导致河道“鱼满为患”,放生的行为不够规范。更有甚者打起了被放生的那些动物的主意,别人放生后这些人接着捞起来去卖掉。所有这些不适当的放生行为,是不值得提倡和宣传的。所以,佛教善书在这方面就有了其生态规范的优势,就像前文介绍那样,有很多的佛教善书都对放生的场所和地点,以及选择哪些动物进行放生都给出了一定的介绍和建议,笔者认为,如果社会大众读到这些佛教善书中关于放生行为的介绍,他们在今后的放生过程中,其放生的行为和态度等都会有很大的改观和提升。

三是规范人们的浪费资源的行为。浪费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表现为动植物资源的浪费,还表现为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浪费,而佛教善书在古代时期就已经涉及到了对于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就像《安士全书》中所说的那样,在日常生活和宴请亲戚朋友等活动中,都需要节约资源,不仅包括不要杀害动物,保护动物,还包括不要浪费粮食,爱护庄稼等。所有这些思想,都能够为我们当今社会节约资源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更能规范我们在当今社会中的浪费资源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郑志明. 中国的善书与宗教[M]. 台湾学生书局, 1988.

[2] 陈 霞. 佛教劝善书略谈[J]. 佛教研究, 1997(2):89-90.

[3] 任继愈, 杜继文, 主编. 佛教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1:60.

[4] 韩焕忠. 佛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02(4):5.

猜你喜欢

生态环保优势
宣威市海岱镇生猪养殖的生态环保途径初探
浅谈新农村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
画与话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
教师教育生态环保课程在幼儿行为形成中的影响分析
浅谈绿色建筑
第二优势
从优势的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