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7-05-21彭晓娟

文教资料 2017年7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思辨能力独立学院

彭晓娟

摘 要: 本研究基于Anderson的认知能力六级模型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综合英语 思辨能力

一、引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要求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础比较薄弱,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传授为主,以语言分析为主要课堂内容,强调学生通过记忆、模仿、背诵、复述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课堂教学死板、无趣,学生往往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忽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可迁移能力,这种迁移能力是学生可以从教育中带走的能力(portable skill),这些能力不局限于所学的专业,可以应用于多种多样的环境和工作之中,终生受用的能力(孙有中,2011)。因此,学生如果缺乏思辨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必会影响其今后工作中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语言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以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创新能力的语言学习者,同时为思辨能力培养与外语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思辨能力就已经逐渐在西方国家的教育界受到重视,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思辨能力教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空前繁荣时期(黄芳,2013:15)。西方国家对培养思辨能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界定、思辨能力量具的构建、思辨能力的培养(文秋芳,2009)。

自从钱坤强提出外语习得与思辨能力、黄源深指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症”的观点之后,中国外语界掀起了呼吁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外语教学中的热潮。外语界的学者们呼吁急需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应改革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把思辨能力培养确定为外语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文秋芳,刘润清,2006;黄源深,2010)。文秋芳评述了如何处理思辨能力与外语语言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使思辨能力培养与外语语言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为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描述提供了借鉴。不少研究者对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过探讨或实证研究,这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起到示范指引作用,如:高瑛、许莹;黄芳等。韩少杰、王小英等对如何把思辨能力培养融入综合英语教学或者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为探索综合英语教學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奠定了基础。然而大多数研究对象为非独立学院学生,对于研究者提出的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学生中是否可行不得而知。

因此,本研究通基于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的理念,“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以及技能课程思辨化,知识课程思辨化”(孙有中,2015)的原则,探讨如何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期为独立学院外语教师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提供借鉴。

三、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构想

基于Anderson的认知能力六级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要把听、说、读、写作等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思辨意识、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的重要手段,把思辨能力培养贯穿教学的各个主体和教学环节中。

(一)采取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合作学习、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课堂教学策略,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辨意识。设计一系列能够激发学生思辨意识和培养思辨能力的听、说、读、写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

1.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

通过组织一系列读写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思辨能力的人格倾向是什么,善于思辨的人具有什么品质,为什么要具有思辨能力,如何能够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

2.在词汇累积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总结词汇的用法,帮助他们创造语境,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词汇。

(1)通过引导学生做词汇学习日记,学习理解和记忆词汇:

A.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词汇在语境的意思,分析词汇的构成。

B.引导学生思考词汇的用法。

(2)教师根据学生词汇学习日记,重点讲解,检验学生对词汇理解的正确性;设计场景,让学生通过编写故事、描述事件等方式,使用所用词汇。

(3)运用丰富的语料库资源,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词汇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分析、归纳总结词汇的用法。

3.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运用丰富的语料库资源,摘抄并向学生展示语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真实例子,让学生自己归纳语法规则、使用原则;或者是给出一定的语篇,让学生自己归纳在该语篇中使用什么样的语法更合适。通过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并使用语法的方式来发展学生学习语法的思辨能力。

4.在阅读、听力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注重文本信息获取、习得词汇外,学会通过与他人合作,提问质疑、分析、综合,把知识内化,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文章蕴涵的启示,对作者的观点做出合理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当中。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思辨能力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了解世界,思考人性、人际关系、热点社会问题等,并做出合理的评判。

课后扩大阅读和自主听力学习。根据每单元的主题,教师安排学生自主收集与相关主题的听力、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了解同一主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读后评价,收集主题常用词汇,同时为写作活动收集信息。

5.通过基于阅读的写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思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与他人合作讨论,分析、评价不同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用英语语言写出具有一定见解的议论文、评价、个人调查研究报告等。

思辨写作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写前讨论,通过合作讨论写作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2)教师提供写作模板,指导学生正确构思。

(3)学生单独完成写作或小組合作完成写作。在写作完成后,学生学会反思,在写作作品上写出1-3条自认为作品中存在不足之处,使后面同伴修改和教师修改更有针对性。

(4)根据评价要求,组织互评,给予评价意见。

(5)在阅读他人给予的评价基础上进行再次修改。撰写反思日记,是否采纳了同伴给予的反馈意见,或者自己给予同伴什么样的反馈意见,为什么这么做。

(6)教师修改,并给予反馈意见,学生可以进行再次修改。

(二)通过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终结性课程评价和形成性课程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利用各类形成性评价量表,监督、评价学生的个人或合作学习效果,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同时利用单元小测验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检验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确保学生在发展创新思辨能力的同时,英语语言能力能获得有效的提高。

(三)通过加强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监督、辅导,指导学生发展思辨能力。

通过定期面谈、QQ群平台、反思日志、访谈等方式,指导监督学生进行有效课前预习,指导并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定期反思、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指导,消除学生的学习焦虑。

四、基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教学实践

通过提问、讨论、评价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实现听、说、读、写之间的自然衔接,在环环相扣的训练过程中,教会学生反思、质疑和依据标准评价思维的技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下面以何兆雄主编的《综合教程2》第二单元“The Virtures of Growing Older”的教学设计为例:

1.学生自己完成词汇学习日记,分组完成课前预习档案。每个组就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提出两三个帮助理解课文内容,针对作者写作手法、写作观点评价等帮助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的问题,列举出课文中重点难句、好句,在上课之前发给老师检查、修改。

2.教师及时把学生预习档案的完成情况公布给学生,课堂上通过Jisaw阅读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教师选出有代表性、学生有争议的问题、难句难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挖掘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学习。

3.指引进行学生拓展延伸主题学习,采访身边的亲戚朋友,了解他们的年龄观。小组合作分查找关于中国年龄观、西方年龄观、老年化问题等相关文章进行阅读,收集相关词汇,对比中西年龄观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原因,以及分析各自的优劣,最后加以评论。在评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年龄观。教师在分配任务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关于年龄观的文章、视频、对比分析的表格,及时指导、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给学生提供评论的范例。在学生上交任务结果前,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至少一次面对面的辅导,同时引导学生对所收集资料分析、评论,检查小组的分工合作和任务完成情况。

4.同伴对学生小组任务互评,教师进行点评。

5.教师提供评价量表,同学之间交换评价各自关于年龄观的作文;根据同伴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进行再次修改。

6.通过重点语法讲解,通过范例分析,总结归纳语法用法。

7.单元测验,检验学生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

8.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日记,评价自己的学习。

五、结语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语言技能培养着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把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融入综合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确定综合英语教学内容,把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和课后练习及课后小组合作任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养成反思学习习惯,学会终身学习的技能,最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成为学生终身的技能。

参考文献:

[1]Anderson L. W. & Krathwohl,D.R.,etc. 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2001.

[2]高瑛,许莹.我国外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15(2).

[3]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6).

[4]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5]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6]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中国外语,2010(1):11-16.

[7]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一项基于商务英语教学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8]钱坤强.外语习得与思辨能力[J].山东外语教学,1996(3).

[9]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10]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11]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2006(2):49-58.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思辨能力独立学院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