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2017-05-21戴锦贞

文教资料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合作学习

戴锦贞

摘 要: 初中美术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这一要求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学“老师讲,学生画”的陈旧模式,巧妙地将合作学习与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有益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发展,对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合作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最终站在师生合作角度探讨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美术 美术教学 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过于追求分数,忽视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不利于更好地同他人合作,亦不利于其身心发展。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将合作理念引入教学领域,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为教学研究增添新的亮点。初中美术作为一门兼具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艺术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想象力为目标,不仅给予学生广阔的自我空间,更给予团队广阔的合作空间,值得每一位教师参与、实践。

1.传统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美术教育的科学全面认识,美术的教学地位和价值被长期忽略。

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美术都是一门重点学科,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学科占比增多,升学考试压力逐渐加重,美术在学科中的地位开始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下降。美术作为一门融合了情感能力、动手能力的实践性学科,其价值难以用单纯的分数衡量,这使得教师、家长、学生难以分配足够注意力对待它,美术课被占用现象普遍,学生态度不端正、听讲不专心、作业敷衍了事的现象较普遍。

1.2美术课讲授内容较为随意。

初中美术课程虽然有教材和教案作为课程体系的支撑,但在具体内容选择与设计上仍缺少严密的计划,课程安排较随意,科学性低,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仅注重技法传授,忽视美术课最基本的审美教育功能。学生学起来也仅把它当作一种任务,不能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自然无法提起兴趣。

1.3美术课的教学方式陈旧、死板。

现阶段,一些教师还停留在照着教材讲课的阶段,教师将绘画知识、绘画技巧讲出来,学生尽可能理解,而后自行实践。这一过程没有考虑学生差异化的接受能力、兴趣、心理,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力。还有部分教师的授课过程过于形式化,完全按照“课堂导入—绘画知识与技巧讲解—学生临摹—课下作业—批改评价—考核”的步骤进行,年复一年,始终不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1.4评价标准单一。

初中美术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是一门感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须设置标准答案,在考核评价中同样不应设置硬性的标准,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但在实际中,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仍很单一,学生习作的技巧运用程度、画面的整洁程度等决定了学生的成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对美术的思考没有体现出来。

2.合作学习的特点

2.1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无论是何种组合形式,其中都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中,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格局被打破,学生真正成为决策者,教师则转变成指导者,以往灌输知识的职能转变为评定、指导学生的职能,学生主动权的增加使其有更大空间发挥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2.2互帮互助的思想贯穿合作学习始终。

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学习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在合作学习模式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竞争关系,而转变为互助、合作、互利的关系。团队成员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共同完成任务,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合作能力有所提升。

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3.1合作学习符合初中美术新课标的要求。

最新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美术活动,运用多种工具、媒介展开美术创作,通过作品传达自身思想感情,美化环境与生活”。由此可见,在新课标下,初中美术已经不单单是技能技巧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素养的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运用集体智慧,让学生融入团队中,促进其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协调力等各方面发展。

3.2合作学习符合初中美术课程的发展方向。

合作学习能够为小组成员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身价值。学生通过听取他人意见,取长补短,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观点进行改进。初中美术课中的讨论、探究、收集资料、创作等多个环节都能开展合作学习,如苏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6课《美丽的书》,其中涉及书籍设计,如果采取以往教师单方面进行理论传授的方法,学生很难产生兴趣,也很难发挥想象力。但是,如果采用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对课本进行设计,最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教学效果则会大大增强。

4.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对策

4.1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期准备。

在师生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仅是顾问、是裁判,还承担着小组成员的角色。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如何分组、如何调动学生热情、如何把握学习进度、如何进行科学评价等问题有所规划,做到每次教学活动都胸有成竹。具体来讲,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教室进行简单布置,使之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改变课桌椅排列方式,将课桌拼成4~6个一组,活动时小组成员分列四周,可以開展面对面的交流也可进行资料传阅;(2)建立合作规则,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权力,同时规范课堂秩序。

4.2建立美术合作小组。

4.2.1分组方法。

在小组分配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有较全面的了解,小组规模要根据完成任务的难度和特点确定,一般控制在4~6人为宜。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均衡,既有成绩突出者、成绩落后者、性格活泼者,又有性格内敛者。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结组,结组后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

4.2.2确立小组目标、设计学习任务。

4.2.2.1确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引导与归宿,其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目标过高会消磨小组成员的自信心,为今后学习带来阴影;目标过低则会让学生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盲目自大。此外,学习目标的确立还要照顾到每个小组成员的水平和能力,以小组中水平中等者为基础,目标稍有难度,需成员间合作完成。

4.2.2.2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设计一方面要紧随教材,教师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用心灵接触自然》与《变迁中的家园》两个单元,教师可在让学生描绘树和建筑的基础上,布置小组合作写生任务,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到校园、公园及周边村庄写生,让学生亲身体会家乡的美景,并用画笔表达出来。另要注重创造性的开发,教师要为学生想象能力、艺术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足够的空间,任务的设置要有发散思维的余地,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体悟进行想法表达,实现个性发展。

4.3对美术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科学评价。

同传统教学评价相比,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多元、更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一方面要对个人和集体进行单独评价,让每一名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画作,包括作品的内容、设计意图、想要表达的情感等。还要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将自评与互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沟通、帮助。在评价内容上,要涉及學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态度,任务完成方法与进度,与同伴、老师的合作情况等。

5.结语

初中美术教师应从初中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关注、学习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吸收整合,设计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益的教学方案。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平等意识、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如果初中美术教师能够合理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并与美术教学实际完美结合,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费凡.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研究报告之二[J].学科教育,2000(2).

[3]宋东清.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2).

[4]韩静.美国中小学课堂合作性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2).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美术教学合作学习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