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2017-05-19李凤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参文本文章

李凤棉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58-02

在人们畅谈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培养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语文作为借语音和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人文主义最强的一门学科,在其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认识。

首先就阅读教学的目标来说,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文本信息的获得,作者思维方式的参照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先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初步掌握文意后,接下去才能谈对文章内涵的思考及思想情操的陶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总是在自己范读一遍或学生看一下之后便开始了对学生的灌输。学生只对文章有个初步印象,而有的学生却根本是在对文本知识的模糊印象中听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述。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呢?他们听到的、学到的全是教师对文本知识的感悟或教参中那些专家学者的感悟,他们失去了自己阅读和思考的权力,因而他们根本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出自己的成果来。而这与阅读教学中的目标是相违背的。阅读是“读者对读物主动进行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教参无法替代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经一百多年的研究而无定论的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紅楼梦》,恐怕不会有人限定对它怎样教、怎样读吧?而面对学生根据自己知识、情感、经历、智能对所读文章的个性创见我们又怎能以自家之言来概括他们的百家争鸣呢?所以阅读教学必须抓住阅读的特点,除在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外,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考,在反复的阅读与感悟中通过对文本知识与作者思维方式的参照,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

其次,就教师教学特点来说,其阅读教学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个性培养。互动即强调课堂教学中各个要素之间积极参与,双方能够得到交流。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像传统那样按一个程序进行模式化教学,而是注重学生阅读思考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时而让学生阅读,时而让学生沉思默想,时而让学生交流讨论,时而又加以点拨指导,给学生肯定或批判文本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搬教参信奉老师的话为“至高无上”“金口玉言”比如我在讲《我与地坛》这一自然课文时,我把时间全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感悟,然后交流。没想到最后总结时令我惊喜的是学生都感受颇深。有的说从中悟出了人生的艰难,有的从中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有的明白了珍惜今天的重要,有的看出了历史文化的沉重等等,面对这一张张洋溢着自信与沉思的面容,我怎么能说我的见解比他们高呢?所以我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教学才会从阅读出发,在思考中认同学生的个性,培养其个性的发展。

第三,从学生主体的特点来说,他们有好奇、求知、发现和探索的欲望。人本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斯洛和罗杰斯也认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达到目的而进行创造的能力才是他们行为的决定因素。因而,作为教育者重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顺应他们的兴趣需要,从而达到开发其潜力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关注的。针对其特点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下在阅读教学中对其个性的培养。

1.稳固直接兴趣,启动自身阅读的需要。直接兴趣是由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引人入胜或引起强烈的情绪产生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因而也是最强烈、最具凝聚力和持久性的兴奋点。而语文教材本是颇具情感性和美感性的文章,它们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与衷的力作。如《荷塘月色》词语铺陈、夸饰的华丽美,《游褒禅山记》中的哲理美,《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朴素美等它们会以自身的魅力来影响读者激起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再加上阅读教学本身互动的特点,可以给学生以轻松自由,使这种审美活动变得愉悦,学生们可以在对美的揣摩体会中见仁见智,而对于乏味的内容则可以掠过,也可以痛陈其弊,使情感得以宣泄。而兴趣也就会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得以强化,内在需求也会充分拓展。

2.激发其求知欲望,挖掘其内在潜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可见,激发求知的欲望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只有在孩子想学的时候,他才会质证、求师、沉思、顿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解,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解决疑难,求取真知。而阅读教学正是这样,其宽松自由的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促使其求知欲的扩张。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或寻找资料,或求师解惑。这种探求的过程是愉快的,而其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则更会激发学生向深层次探求的渴望。

3.培育其发散思维,促使创新能力的形成。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和核心”,个人思维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从而激活创新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不再以教参来禁锢学生的思想和头脑,而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对于天生爱幻想,想象力丰富的青少年来说,当他们的头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肯定会还我们以无数的新奇,其思维的创新肯定会让我们为之震惊。比如我在讲《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本来文章肯定的是墓的朴素美,但有一学生反对这种说法。他说托尔斯泰其实这样做是为向世人显示自己的朴素,为了出名。其实这种说法完全违背了托尔斯泰的本意,但这位学生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结合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特点,正是在阅读和思考中为发散思维提供了驰骋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这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当然创新性的阅读须不断积累知识,并关注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其用经验来概括对阅读文本的感受,但我相信只要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激发起阅读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他们会在不断地积累与探索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猜你喜欢

教参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