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书香班级的构建
2017-05-19李惊涛
李惊涛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少不了阅读这一重要的因素。面对这个提倡全民阅读的社会,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把阅读习惯的培养当成工作的重点来抓。因此,让阅读成为一个班级的习惯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不爱写日记;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是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
2.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教师既没有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也没有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上,家庭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做大量的家庭作业。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科成绩,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
3.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农活负担重,文化水平较低,闲余时间较少,没有时间也不习惯读书看报,很少给孩子买课外读物。有的家长一有空闲就看电视、闲聊,少数人甚至打牌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耳濡目染,上行下效,课外阅读无从谈起。
二、从兴趣上激励阅读,让孩子们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阅读的动力。但是做一件事很简单,要想把它做好就难了,怎样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持久,最终形成一个班级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一)营造出书香氛围
1.制作书讯板报。在孩子们容易看到的教室墙上或者楼道的墙上安排一个读书宣传栏,介绍一些新书、好书、受关注的书,這样不仅可以告诉孩子们该读什么书,还会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如果能贴出新书的封面或者书的简介,效果会更好。到了高年级(三年级及以上),这项工作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来做,比如每天的值日生。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们了解更多的阅读资讯,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责任心。
2.成立班级图书角。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个孩子捐上一本书,图书角就会有几十本书了。为了激励孩子们的捐书热情,我们不妨想个“妙招”:根据孩子捐书的数量和质量,分别给孩子们的借阅卡定为“会员卡”“银卡”“金卡”“白金卡”等,根据借阅卡的等级决定借阅时间的长短和能否带回家去读。
3.设置图书管理员。建议通过竞选决定,让真正爱书的孩子担任,负责图书的保管并协助老师完成其他管理事宜。图书管理员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设定任期,期满再次竞选,做得好的可以连任。建立班级图书登记簿,以方便管理。
4.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比如,每周借阅一次,每次借阅不要超过2本;借阅时间为1周,可以续借,但不要超过一个月(也可按借阅卡类型决定);周二、周四下午放学为借还书时间,由图书管理员做好借还登记;确保每人至少正在读一本书。
(二)师生共读一本书
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对象,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尤其是班主任。师生共读把班主任的角色变成了知音,变成了朋友,这样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经常和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在此基础上,可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对读书时间、每天的读书量等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写读后感,形式可以是读书笔记或读书卡,写出对书的感悟,加深理解。
(三)建立班级读书或写作小组
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阅读伙伴来组建阅读小组,给小组取一个富有特色的名字,选出一个组长。每天的阅读课时间,孩子们就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孩子们互相鼓励,维持对阅读的长久兴趣。读书比赛,可以是朗读比赛,还可以是背诵大赛,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读后感来比较。从读到写,全面锻炼。
阅读小组还可以开展每日一诗、每日一文的评选等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好的文章读给其他人听。选择文章的过程,既会让他下功夫去读书,挑选优秀的内容,也是对学生鉴别和思考能力的一种检测。
三、授之以“渔”,让孩子真正学会阅读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做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虽然古人说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些夸张,但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就将阅读的数量界定了。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想要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学会精读。有的书籍思想博大精深,须反复阅读,细细体会。精读要读透、读细、读懂,学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感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积累好词佳句。
2.略读法。对于故事性、娱乐性较强的文章,一般采用略读法,也可叫浏览。
3.主题阅读法。根据一定的主题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一般这种方法可结合教材的板块学习作为课内的一种延伸阅读。
4.表演法。将所读的内容表演出来,也是一种极好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摘抄法、批注法等,不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四、从制度上监督阅读
由于有的老师认识不足,常常挤占阅读课时,不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不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学校应把阅读教学和教师考核结合起来。而教师也应建立班级的阅读制度,对班级的阅读情况要有了解,有记录,养成反思的习惯,比如学生读了哪些书;读了多少书;读得是否精、细;书读完后感受是否深刻;读书笔记是否按时完成,质量如何。反思过后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能坚持不懈地阅读。
宋代朱熹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句话表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有了这样的人生目标,班主任就应寻找最适合一个班级的读书方法,并且用这些方法形成一个班级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平江县瓮江镇三合中心小学)